黑龍江省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7—2025年)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是奮力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龍江建設的生力軍和突擊隊。為更好服務我省青年健康成長,依據黨和國家有關政策法規以及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精神,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規劃。

基本信息

發布通知

中共黑龍江省委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黑龍江省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7—2025年)》的通知

各市(地)委和人民政府(行署),省委各部委,省直各單位:

現將《黑龍江省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7—2025年)》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中共黑龍江省委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

2018年6月22日

通知內容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是奮力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龍江建設的生力軍和突擊隊。為更好服務我省青年健康成長,依據黨和國家有關政策法規以及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精神,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規劃。

本規劃所指的青年,是在黑龍江省居住、學習、工作、生活的14—35周歲常住人口(規劃中涉及婚姻、就業、未成年人保護等領域時,年齡界限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序言

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青年、關懷青年、信任青年,始終堅持把青年作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生力軍。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青年發展,為青年成長進步指明了方向、營造了良好環境。省委省政府始終站在鞏固擴大黨執政的青年民眾基礎的戰略高度,關心解決青年的現實問題和迫切需求,支持青年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龍江的宏偉實踐中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全省青年的思想政治面貌總體健康向上,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青年的基本生活條件不斷改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青年群體文明程度明顯提升;青年的受教育程度不斷提高,青年職業培訓覆蓋面持續擴大;青年權益保障不斷強化,青年法律意識明顯增強、守法用法能力顯著提升。

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當前我省青年事業的發展水平,與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相比、與廣大青年的新需求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主要是: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時代性、實效性有待增強;青年的身心健康水平有待提高;青年社會教育和實踐教育需要加強;青年就業的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青年創業創新的熱情有待進一步激發;留住青年的環境需要進一步營造;青年一代的工作和生活壓力不斷增大;統籌協調青年發展工作的體制機制還不完善。

贏得青年才能贏得未來,塑造青年才能塑造未來。黨和國家事業要發展,首先青年要發展。要把青年發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整體思考、科學規劃、全面推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龍江篇章注入青春動力。

一、指導思想、根本遵循、總體目標

1.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青少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堅持黨管青年原則,教育引導青年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更好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2.根本遵循。堅持馬克思主義青年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青年運動方向,引導廣大青年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堅持以青年為本,尊重青年主體地位,把服務與成才緊密結合,讓青年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堅持全局視野,從戰略高度看待青年發展事業,黨委加強領導,政府、群團組織、社會等各方面協同施策,共同營造有利於青年發展的良好環境。

3.總體目標。到2020年,我省青年發展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初步形成,廣大青年思想政治素質和全面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青年在現代化新龍江建設偉大實踐中的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充分發揮。到2025年,我省青年發展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更加完善,廣大青年思想政治素質和全面發展水平明顯提升,勇於擔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龍江篇章的歷史重任。

二、發展領域、發展目標、發展措施

(一)青年思想道德

發展目標:廣大青年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四個自信”進一步增強,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質進一步提高,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龍江篇章不懈奮鬥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更加鞏固。

發展措施:

1.加強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開展共產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組織青少年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化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加強宣傳教育、示範引領和實踐養成,引導廣大青年增強使命意識、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充分發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實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新計畫。

2.在青年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青年發展各方面。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弘揚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深入開展青年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引導青年培養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加強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推動各族青年交往交流交融,自覺抵制宗教極端思想和封建迷信思想,共同維護祖國統一和各民族繁榮發展。開展青年國防教育,教育適齡青年自覺履行兵役義務,引導青年為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和維護邊疆國防安全作貢獻。

3.分類開展青年思想教育和引導。面向中學中職學生開展“與人生對話”主題活動,引導他們培養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的感情。面向大學生開展“與信仰對話”主題活動,引導他們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面向企業青年開展崗位建功活動,引導他們正確看待個人、企業、社會、國家的關係,樹立工匠精神、進取精神、奉獻精神。面向進城務工青年,注重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在排憂解難、傳遞關懷中引導他們心向黨和政府。面向農村青年,廣泛宣傳黨和政府的支農惠農政策,引導他們增強踴躍投身鄉村振興戰略的思想自覺。面向各領域青年,加強職業生涯規劃引導教育。

4.強化網上思想引領。把網際網路作為開展青年思想教育的重要陣地。大力開展正面宣傳,實施“青年好聲音”“爭當中國好網民”等系列網路文化行動。提升網路輿情分析和引導能力,疏導青年情緒,澄清誤解和謠言,引導青年形成正確認知。廣泛開展網路素養教育。抓好內容供給,創作推出一批以青年成長發展為主題的優秀網路文化產品,打造對青年有益的網路文化品牌。廣泛開展青年網路文明志願者行動。

(二)青年教育

發展目標:青年受教育權利得到更好保障,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步伐加快,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逐步實現,教育公平程度和教育質量明顯提升。高等教育普及程度穩步提高,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水平顯著提升。

發展措施:

1.提高學校育人質量。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構建符合國家總體要求、具有地域特點、分層遞進、大中國小有機銜接的德育內容體系,加強愛國主義、藝術體育、創新創業和實踐能力等方面教育。堅持立德樹人,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法治意識、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作為重點任務貫徹到學校教育全過程。改善課堂教學,調動青年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探索實施高校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開展實踐育人活動。豐富學生創新實踐平台,積極參與“挑戰杯”競賽和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評選活動,支持培育學生科技創新社團。將中國小共青團、少先隊工作納入教育督導。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落實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要求。加強青年教師隊伍建設,嚴格教師準入制度,突出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和業務能力培訓,深化教師評價管理體系改革。深入開展文明校園、綠色校園創建活動。在社會科學研究機構、高等學校加強青年學研究。

2.科學配置教育資源。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配置,統籌規劃義務教育學校布局,完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推進機制。建立城鄉統一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加大公共教育投入向民族地區、邊遠地區、貧困地區傾斜力度。實施“網際網路+教育”行動計畫,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逐步分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免除普通高中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雜費。落實國家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畫。完善貧困家庭學生、進城務工青年、少數民族青年和殘疾青年等群體幫扶救助機制,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進一步完善和落實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後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政策。

3.強化社會實踐教育。完善扶持政策,加大經費投入,加強青年社會實踐基地建設,鼓勵機關、軍隊、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為有組織的青年社會實踐提供幫助和便利。廣泛開展科普教育和民眾性科技創新活動。廣泛開展大中專學生“三下鄉”、志願服務等社會實踐活動,鼓勵青年參與社會公共服務和社會公益事業。推進青年信用體系建設。

4.促進青年終身學習。強化親職教育基礎作用,實現親職教育對優秀傳統文化、愛國主義、社會責任、生活技能、勤儉美德、自律能力的基礎性培養。大力發展繼續教育,建立個人學習賬號和學分累計制度,開展師生互動式、同伴共享式技能學習培訓。調動全社會發展繼續教育的積極性,建立多渠道籌措資金投入機制。創造社會教育良好環境,統籌協調文化、出版、影視、網路等資源,實現對青年教育空間的全覆蓋。構建並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推動各類學習資源開放共享,鼓勵社會力量和民間資本提供多樣化教育服務。推進教育信息化,發展線上教育和遠程教育,構建靈活開放的終身教育培訓體系。

5.培育青年人才隊伍。落實人才強省戰略,實施青年英才開發計畫。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和科研院所優勢基礎學科建設一批國家青年英才培養基地。統籌推進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社會工作人才等領域青年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健全對青年人才普惠性支持措施。加大教育、科技和其他各類人才工程項目對青年人才培養支持力度,按規定在“龍江學者”支持計畫、“龍江科技英才”特殊支持計畫、專業技術領軍人才梯隊建設工程、龍江技能振興計畫等人才項目中設立青年專項。在省級重點科研項目申報評審中,同等條件的向優秀青年人才傾斜。鼓勵和支持青年人才參與戰略前沿領域研究,大力培養支持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創新青年人才培養開發、評價發現、選拔任用、流動配置、激勵保障機制,努力為留住本省優秀人才創造良好環境。鼓勵引導青年人才向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革命老區和基層一線流動。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鼓勵青年人才創新創造。堅持自主培養與省外引進並舉,吸引高層次青年人才和急需緊缺青年專門人才。加大對青年人才的宣傳力度,選樹在黑龍江全面振興發展中湧現出來的創新創業優秀青年人才典型。

(三)青年健康

發展目標:持續提升青年營養健康和體質健康水平,青年體質達標率不低於90%;有效控制青年心理健康問題發生率,青年心理健康輔導和服務水平得到較大提升;引領青年積極投身健康龍江建設。

發展措施:

1.提高青年體質健康水平。實施全民健身計畫,在學校教育中強化體質健康指標的硬約束。加強學校體育工作,開展健康學校創建工作,健全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學生健康體檢制度、體育工作評估和年度報告制度,保證體育課時和課外鍛鍊時間得到落實。組織青年廣泛參與全民健身運動,建立青少年體育俱樂部,辦好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積極開展課餘體育訓練,培養青年體育運動愛好。統籌規劃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構建縣、鄉、村三級全民健身設施網路,建設城市“15分鐘健身圈”。鼓勵和支持青年體育類社會組織發展。

2.加強青年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務。加強對青年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培養良好心理素質和意志品質。促進青年身心和諧發展,指導青年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加強對不同青年群體社會心態和群體情緒的研究、管控及疏導,引導青年形成合理預期,主動防範和化解群體性社會風險。加強青年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普及。支持各級各類青年專業心理輔導機構和社會組織建設,大力培養青年心理輔導專業人才。重點抓好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中學和職業學校普遍設定心理健康輔導諮詢室,有條件的學校配備專職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構建和完善青年心理問題高危人群預警及干預機制。加強源頭預防,採取有效措施解決或緩解青年在學業、職業、生活和情感等方面的壓力。

3.提高各類青年群體健康水平。開展殘疾青年康復體育和健身體育,重視服務殘疾青年的專業康復訓練,落實器材、場所等配套保障。解決青年學生的營養健康問題。引導高校學生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習慣。加強宣傳,做好青年職業病的預防、治療工作。關注進城務工青年健康狀況,開展健康監測。動員社會力量,通過志願服務、慈善捐助等形式為青年群體提供有針對性的健康服務。

4.加強青年健康促進工作。普及有關生命教育的讀物。定期組織青年參與公共場所安全演練。在青年中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加強健康教育,提升青年健康素養水平。廣泛開展禁菸宣傳。完善愛滋病和性病的防治工作機制,針對重點青年群體加強宣傳教育,推廣有效的干預措施。做好禁毒宣傳教育工作,提高青年群體尤其是青年學生群體對毒品及其危害性的認識。強化對娛樂場所的監管,嚴厲打擊吸毒販毒、賣淫嫖娼等違法犯罪行為。

(四)青年婚戀

發展目標:青年婚戀觀念更加文明、健康、理性;青年婚姻家庭和生殖健康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青年的相關法定權利得到更好保障。

發展措施:

1.加強青年婚戀觀、家庭觀教育和引導。將婚戀教育納入高校教育體系,引導青年樹立文明、健康、理性的婚戀觀。廣泛傳播健康、正面的婚戀觀念,反對功利、物質的婚戀觀,形成積極向上的輿論導向。倡導結婚登記頒證、集體婚禮等文明節儉的婚慶禮儀,反對傳統婚嫁陋習,反對鋪張浪費和大操大辦。引導青年樹立正確的家庭觀念。加強青年敬老、養老、助老道德建設。

2.切實服務青年婚戀交友。支持開展健康向上的青年交友交流活動,重視大齡未婚青年和殘疾青年等群體的婚姻服務工作。規範各類婚戀交友節目,推動婚戀交友平台嚴格執行實名認證和實名註冊,取締違規婚戀網站,依法整頓婚介服務市場,嚴厲打擊婚托、婚騙等違法婚介行為。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的作用,為青年婚戀交友提供必要的基礎保障和適合青年特點的便利條件。

3.開展青年性健康教育和優生優育宣傳教育。加強對國家和我省人口發展戰略和政策的宣傳教育。加大對性知識的普及力度和性健康教材推廣力度,在有條件的學校推廣性健康課程,加強專兼職性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強化青年性健康意識,預防和減少不當性行為對青年造成的傷害,降低意外妊娠的發生率。大力弘揚以“婚育文明、性別平等,計畫生育、優生優育,生殖健康、家庭幸福”為核心的婚育文化,堅決抵制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鑑定和選擇性別人工終止妊娠行為。加大對適齡青年的婚育輔導力度和婚前檢查、孕前檢查、產前檢查的普及力度。

4.保障青年在孕期、產假、哺乳期期間享有的法定權益。全面落實女性青年在妊娠、生育和哺乳期間依法享有的各項權利。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和單位探索在物質、假期等方面給予青年更多支持。

(五)青年就業創業

發展目標:青年就業比較充分,高校畢業生就業保持在較高水平;青年就業權利保障更加完善,青年的薪資待遇、勞動保護、社會保險等合法權益得到充分保護;青年創業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創業活力明顯提升。

發展措施:

1.推動完善促進青年就業創業政策體系。深入實施就業優先的發展戰略,實施更加有利於促進青年就業的相關政策,保障各項相關政策切實落到實處。發揮公共財政促進青年就業作用,完善落實財政金融扶持政策。扶持和鼓勵青年多渠道、多形式就業,促進青年自主就業。積極推進創業帶動就業,完善落實鼓勵青年創業的各項政策。加強就業統計工作,健全青年就業統計指標體系。

2.加強青年就業服務。實施積極就業政策,健全城鄉均等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全面落實免費公共就業服務,對就業困難青年提供就業援助,幫助長期失業青年就業。創新就業信息服務方式,運用網際網路技術打造適合青年特點的就業服務模式。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畫,落實高校殘疾人畢業生優先扶持政策。開展青年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為有創業意願的青年農民工提供創業培訓。抓好轉崗青年職工、高校畢業生和退役軍人、農業轉移勞動力等青年群體就業工作,做好去產能青年職工分流安置。加大職業技能和創業培訓力度,按規定提供培訓補貼。對城鄉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參加勞動預備制培訓,按規定給予培訓補貼,同時對其中符合條件的生活困難學員,要及時納入低保或臨時救助範圍。

3.推動青年投身創業實踐。完善創業服務鏈條,不斷為青年創業提供扶持,搭建青年創業人才的匯聚平台和青年創業的孵化平台。強化青年創業導師團隊建設。加大青年創業金融服務落地力度。支持青年創業類基金的發展,發揮好各類扶持創業的政府引導基金作用。落實結構性減稅和普遍性降費政策,最佳化企業創辦流程。建設青年創業項目展示和資源對接平台,搭建青年創業信息公共服務網路,辦好系列青年創業創新大賽、展交會、博覽會等品牌活動,做好優勢創業項目的重點幫扶和支持工作。著力培育服務青年創業的社會組織,建設專業化的服務隊伍和服務實體。深入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畫,建立健全教學與實踐相融合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充分利用省大學生創新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支持和鼓勵事業單位青年專業技術人員兼職創新或在職創業、離崗創業。深入開展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培養工作。大力扶持青年網路創業。積極發展“網際網路+”和電子商務,推動電子商務與製造業、服務業等傳統業態深度融合。完善網際網路創新創業政策,積極開展青年電商培育工程。加強對留學歸國和省外來黑龍江創業青年的服務。推動形成有龍江特點、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創新創業體制機制和社會環境。

4.加強青年就業權益保障。完善青年就業、勞動保障權益保護機制,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訴訟、安全生產監管監察工作力度。加強人力資源市場監管。完善失業保險、社會救助與就業的聯動機制。

(六)青年文化

發展目標:更好引導青年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繁榮黑龍江地域特色文化。青年文化活動更加豐富,文化精品不斷增多,傳播能力大幅提升,青年文化人才隊伍發展壯大,服務設施、機構和體制更加健全。青年對提升黑龍江文化軟實力貢獻率顯著提高。

發展措施:

1.打造青年文化精品。發揮國家級、省級重大文化工程項目、評獎的引導帶動作用,深入挖掘黑龍江特有的冰雪文化、黑土文化資源,創作生產展現當代青年奮發向上、崇德向善、傳承中華文明的文化精品。引領網路文化,保護網路文化智慧財產權,扶持高質量網路文化產品生產,加強微電影、動漫、遊戲等內容創作創新,提升優秀網路文化產品供給能力和傳播能力。進一步發揮國家及省級相關基金和專項資金的引導帶動作用,加強對青年題材重點選題項目的扶持,鼓勵優秀青年文化人才參與創作,支持青年題材優秀圖書、影視、音樂、舞蹈、戲劇、曲藝、雜技、美術、書法、攝影等生產、發行和推廣。

2.豐富青年文化活動。廣泛開展優秀文化作品巡展巡演。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黑龍江地域特色文化的時代價值,開展藝術展示交流,引導青年積極參與文化遺產保護、傳統工藝振興、民間文藝傳承。加強基層特色文化品牌建設,推動青年人均年度圖書閱讀量和藝術鑑賞、科普水平逐年提高。加強黑龍江青年與國內外青年人文交流。

3.培育青年文化人才。通過國家級、省級重點文化項目和評獎,培養優秀青年文化人才,扶持青年文化人才主持重大課題研究、領銜重點文化項目,同等條件下向35周歲以下青年人才傾斜。加強後備文化人才隊伍建設,面向青年文化工作者開展文化創意服務、文化生產實踐、文化經營管理、媒體融合發展、國際合作規則等方面培訓,凝聚文化研究、創作、表演、傳播、經營、管理、志願服務等青年人才。

4.最佳化青年文化環境。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報刊、電台、電視台、新聞網站設立青年欄目、節目,製作和傳播有益於青年健康成長的內容,增加青年題材報導內容和播出時間,大力宣傳青年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在報刊和網路重點欄目、電視和院線黃金時段,增加優秀青年文化精品的宣傳內容、頻次。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增強針對青年群體的服務功能。

5.支持青年文化建設。加強文化理論研究,引領和指導青年文化實踐。扶持以服務青年為主要功能的報紙、期刊、網站等文化企事業單位發展。完善公益性演出補貼制度,支持青年藝術表演團體公益演出。促進企業和民間資本增加對青年文化事業的投入。鼓勵國家投資、資助或擁有著作權的文化產品無償用於公益性青年文化活動和服務。鼓勵和支持各類文化單位在五四青年節面向青年免費或低收費開展文化活動、提供文化服務。採取政府購買、項目補貼、定向資助等方式,鼓勵青年文化陣地、青年文化團體等社會力量承接青年文化服務。

(七)青年社會融入與社會參與

發展目標:青年更加主動、自信地適應社會、融入社會。青年社會參與的渠道和方式進一步豐富和暢通,實現積極有序、理性合法參與。共青團、青聯、學聯組織在促進青年社會融入和社會參與中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帶動各類青年組織在促進青年有序社會參與中發揮積極作用。青年參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進一步增強,青年志願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不同青年群體相互理解尊重。青年對外交流合作不斷拓展。

發展措施:

1.健全黨領導下的以共青團為主導的青年組織體系。積極推進共青團改革。加強共青團自身建設,不斷創新組織設定;尊重青年主體地位,活躍基層團組織,完善青年社會參與的基本組織依託。教育廣大共青團員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充分發揮青聯在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旗幟下廣泛團結各族各界青年的功能,強化共青團在青聯組織中的引領作用。加強共青團對學聯組織的指導,推動學聯組織引導學生追求進步、維護學生合法權益。發展培育青年社團。更好聯繫、服務和引導青年社會組織,促進青年有序社會參與。支持共青團、青聯、學聯依法承接政府職能轉移,更好參與青年社會事務管理和服務,支持各類青年社會組織以合適方式參與政府購買服務。

2.著力促進青年更好實現社會融入。鼓勵和支持青年參與社會實踐和公益服務。充分發揮家庭在青少年社會融入中的重要作用,為青少年接觸社會、開展社會交往創造更多機會、提供有效指導。學校教育要支持青年學生開展各種課外和校外活動,加強對青年學生社會融入的針對性指導。積極促進在省內就學、就業少數民族青年和進城務工青年及其子女的社會融入。充分發揮青年社會組織等社會力量作用,吸引和帶動青年廣泛參與各類社會服務。積極開展各類宣傳教育活動,引導青年正確認識網路空間與現實社會的關係,防止沉迷網路。在全社會推動形成鼓勵青年多樣化參與、支持青年個性發展、寬容青年失誤的氛圍,為青年更好融入社會營造良好環境。

3.引領青年有序參與政治生活和社會公共事務。支持共青團、青聯代表和帶領青年積極參與各類協商,發揮人大、政協中的青年代表和委員在參政議政中的作用,充分發揮政治參與職能。探索建立有關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青少年事務聯繫機制,為青年參與暢通渠道。鼓勵青年參與城鄉基層民眾自治,推動完善民主懇談、民主議事制度。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的要求,村“兩委”班子中一般應有1名35周歲以下成員。推薦優秀青年代表擔任人民陪審員、人民監督員、人民調解員等,依法履行相關職責。積極引領青年參與城市與社區公共事務,打造專業的社工和社區志願者隊伍。

4.鼓勵青年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深化各類建功活動。支持和鼓勵青年為黑龍江發展建言獻策。鼓勵青年積極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組織動員廣大青年積極投身脫貧攻堅戰,為貧困地區、農村和林區、煤城等資源型地區改善區域發展環境、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充分發揮教育和就業創業在青年脫貧中的重要作用。深化青年志願服務工作,推動團員成為註冊志願者。

5.引導青年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加強對青年社會組織的政治引領,完善黨委和政府與青年社會組織溝通交流機制,把對青年社會組織的管理和引導納入法治化軌道。改進和加強對青年社會組織的聯繫服務,充分發揮共青團和青聯組織作用,扶持青年社會組織健康發展。加大對青年社會組織和各類公益組織的扶持力度,積極發揮重點青年社會組織的示範帶動作用。完善對青年社會組織的監督管理,建立完善共青團、青聯等群團組織和民政部門及有關職能部門協同發揮作用的管理機制。

6.增進不同青年群體的交流融合。幫助解決不同青年群體的實際困難,增進不同青年群體的政治認同和社會參與。主動聯繫新的社會階層青年群體,吸納他們中的優秀分子進入組織體系。推動不同階層、不同領域青年群體進行經常性對話交流。

7.支持青年參與國際交往和港澳台青年交流。拓寬青年參與國際交往的渠道。加大宣傳力度,擴大青年國際交流活動的影響力和輻射面。加強對俄青年交流工作,延伸與俄邊境地區青年的交流內容。深化與日、韓等東北亞國家的青年交流工作。拓展與歐美國家的青年交流。加強與港澳台青年組織的交流合作。

(八)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

發展目標:青少年權益維護的地方立法和政策體系更加完善,得到全面貫徹實施。青少年權益保護的工作體系和工作機制更加健全,合法權益得到切實維護。侵害青少年合法權益的行為受到有效打擊和遏制。

發展措施:

1.全面貫徹實施有關青少年發展的法律法規。加強《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黑龍江省未成年人保護條例》以及教育、衛生、就業創業、社會保障等領域涉及青少年權益的法律法規貫徹實施。共青團等群團組織要及時了解和研判青年發展狀況,監督涉及青年發展權益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等執行,代表青年向有關部門反映問題、提出建議,及時有效解決青年實際困難和突出問題。

2.完善青少年權益維護制度和政策。不斷完善有利於維護青年普遍性權益的地方立法和政策體系。實施《未成年人網路保護條例》,嚴格規範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的主體責任,有效防範暴力、色情、賭博、毒品、迷信、邪教等腐朽沒落文化和醜化黨和國家形象及革命先烈的不良信息傳播,堅決抵制抹黑黑龍江等言論。

3.建立健全青少年權益保護機制。充分發揮共青團、青聯組織代表和反映青年普遍性利益訴求的作用。建立青年權益狀況輿情監測體系和輿論引導機制。支持推動共青團建設青少年維權工作網路平台,帶動青年社會組織、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者積極參與維護青少年權益。深化“青少年維權崗”創建活動,建立健全基層青少年維權工作機制。加強對困難青年群體、進城務工青年及其未成年子女等群體的關愛和權益維護工作。完善法律援助工作網路,依法為未成年人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務和援助,依託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及時為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等服務。健全未成年人行政保護與司法保護銜接機制,加強監護缺失、受到監護侵害的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工作。推動《黑龍江省未成年人保護條例》執法檢查,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工作體系,在批捕、起訴、審判、教育改造、社區矯正等環節,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4.依法打擊侵害青少年合法權益的行為。貫徹落實涉及青少年權益保護的法律法規,嚴厲打擊拐賣、性侵害、遺棄、虐待等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大力加強青少年禁毒工作,積極開展“掃黃打非”、打傳防邪等工作,依法懲處涉及青少年的黃賭毒黑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大力加強網路領域綜合執法,加強對網遊、網路直播等平台監管力度,嚴厲打擊各類涉及青少年網路違法犯罪。

(九)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

發展目標: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常態化、全覆蓋,青少年法治觀念和法治意識不斷增強,成長環境進一步淨化。形成比較完善的重點青少年群體服務管理和預防犯罪工作格局,建立針對有嚴重不良行為和涉罪青少年進行教育矯治的有效機制,青少年涉案涉罪數據逐步下降。

發展措施:

1.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在青少年中廣泛開展法治宣傳教育,使青少年明確基本法律底線和行為邊界。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堅持課堂教學主渠道,積極開拓第二課堂,配齊配強中國小校兼職法治副校長、輔導員。落實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建立法官、檢察官、行政執法人員、律師在法律實施過程中面向青少年開展法治教育的制度規範。把法治教育納入精神文明創建和平安建設內容,健全媒體公益普法制度,注重運用網路新媒體擴大宣傳教育覆蓋面,統籌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建設。發展壯大青少年普法工作隊伍和志願者隊伍,在城鄉社區廣泛動員青少年參與民眾性法治文化活動。

2.最佳化青少年成長環境。清理和整治社會文化環境,加大“掃黃打非”工作力度,強化以未成年人為題材和主要銷售對象的出版物市場日常監管,深化以打擊有害或非法少兒出版物及信息為重點的專項整治行動,堅決查處含有淫穢色情、暴力、恐怖、迷信等內容的少兒出版物。打擊各類侵權盜版行為,強化以未成年人為題材和主要銷售對象的出版物市場監管。嚴把影視節目審查關口,嚴格控制不適合未成年人的廣播影視節目在大眾傳媒播出。加強校園周邊環境治理和安全防範工作,嚴格落實禁止在中國小校園周邊開辦上網服務營業場所、娛樂場所、彩票專營場所等相關規定。強化警校聯動,深入推進“護校安園”行動,有效遏制校園欺凌、校園暴力等事(案)件發生。淨化網路空間,完善網路文化、網路出版、網路視聽節目審查制度和市場監管,定期開展專項整治行動,持續整治網路涉毒、淫穢色情及低俗信息,堅決查處含有渲染違法犯罪等內容的相關產品及違法違規經營活動。推動網際網路上網服務行業健康發展,進一步規範上網服務營業場所服務管理,依法查處違規接納未成年人的行為,依法取締無證無照經營。

3.做好重點青少年群體服務管理工作。大力推進“為了明天”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程,推動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列入各地工作規劃和財政預算,不斷健全組織機構和工作體系。在縣級全面推開並不斷深化重點青少年群體服務管理工作。強化家庭監護和學校教育職責,防止青少年與家庭、學校脫離聯繫。加強專門學校建設和專門教育工作,暢通有嚴重不良行為未成年人進入專門學校接受教育矯治的渠道,研究建立符合條件的涉案未成年人進入專門學校接受教育矯治的程式。完善專門學校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教育矯治水平。充分發揮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和社會工作服務機構作用。

4.完善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制度。深化未成年人司法改革,明確專門機構或者指定專人辦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案件。改革完善未成年人收容教養制度。在偵查、起訴、審判、刑事執行涉及未成年人案件中,落實社會調查、心理疏導與測評、分押分管、嚴格限制適用逮捕措施、強制辯護、合適成年人參與、當事人和解、附條件不起訴、分案起訴、法庭教育、回訪幫教、犯罪記錄封存、分類矯治等特殊保護制度。明確未成年人社區矯正管理體制、執行程式、矯正措施、法律責任等,建立監禁刑和非監禁刑相協調的刑罰執行體制。做好未成年犯刑滿釋放、解除社區矯正時的銜接管理,做好安置幫教,有條件的地區建立未成年人幫教基地。妥善安置附條件不起訴、適用非監禁刑、特赦的未成年人以及解除收容教養和其他刑滿釋放的青少年。

(十)青年社會保障

發展目標:社會保障體系充分覆蓋青年急需的保障需求,並在各類青年群體之間逐步實現均等化。

發展措施:

1.加強對殘疾青年的關心關愛和扶持保障。健全完善全省殘疾青年教育、醫療、就業等方面的服務保障政策和制度,建立殘疾人事業經費保障機制。開展殘疾青年文盲掃盲行動。推動殘疾青年平等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依法保障殘疾青年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教育權利,對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免費提供高中階段教育。建立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的機制和渠道,發展殘疾人慈善事業。大力開展面向殘疾青年的專業社會工作和志願服務,鼓勵和引導社會各界參與、支持殘疾青年權益維護,培育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青年的社會風尚。

2.加強青年社會救助工作。完善社會救助制度,健全救助服務管理工作機制。加大對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力度。堅決打擊幕後操縱和利用流浪未成年人進行違法活動的犯罪行為。為家庭困難的失學、失業、失管青年提供就業、就學、就醫、生活等方面的幫助。實施教育扶貧工程,保障義務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普通高等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基本學習、生活需求。將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供養人員家庭子女全部納入教育救助範圍。加大臨時救助政策的落實力度,解決包括進城務工青年在內的困難民眾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生活困難。切實解決部分農村留守兒童中存在的學業失教、生活失助、親情失落、心理失衡、安全失保問題。大力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向常住人口全覆蓋,為進城務工青年與其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提供住房保障、日間照料、義務教育、醫療衛生等方面的幫助。

三、重點項目

1.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

創新培養方式和載體,設定黨性教育、理論學習、課題研究、實踐鍛鍊等方面的課程,進行階段性集中教育培訓。注重後續跟蹤培養,動態調整培養方式,充分發揮骨幹力量的示範帶動作用。強化“推優入黨”工作,落實好“28歲以下青年入黨一般應從團員中發展”和“發展團員入黨一般要經過團組織推薦”的規定。我省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分省級、省級以下兩級實施。

2.青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工程。堅持不懈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青年教育全過程,搭建課堂教學、社會實踐、文化薰陶等多位一體的育人平台。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公民道德宣傳,宣傳先進青年典型,開展社會道德實踐。引導青年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3.青少年體質健康提升工程。落實學校體育改革要求,以冬季冰雪運動為突破口,集中打造青少年民眾性體育活動載體,大力開展陽光體育活動和大學生“走下網路、走出宿舍、走向操場”主題課外體育鍛鍊活動。全面實行大課間體育活動制度,切實保證學生在校期間每天至少參加1小時的體育鍛鍊活動。支持民族地區開展體現民族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動,打造各地全民健身節日和民眾性體育活動品牌。培養青少年體育運動愛好,力爭使每個青少年具備1項以上體育運動愛好,養成終身鍛鍊的習慣。建立和完善青少年體質健康監測體系。倡導青少年養成良好的飲食、用眼和睡眠習慣,控制肥胖、近視、齲齒等常見病的發生率。積極推動落實國家有關改進普通高校高水平運動隊招生工作的有關要求,激勵青年學生參與體育鍛鍊。

4.青年就業見習計畫。建設一批見習、實習基地,開發一批具有職業發展空間、技能訓練機會的見習、實習崗位。開展就業見習崗位進校園等活動。把大學生實習納入高校實踐學分管理。加強就業見習培訓和管理,為青年參與就業見習提供補貼與支持。

5.青年創業計畫。重點推動青年科技人員、大學生、青年農民、青年城鎮轉移就業職工四支隊伍創新創業工作。通過開展創業觀教育、選樹創業典型、舉辦創業競賽、加強創業培訓、建設創業導師隊伍、強化創業資金支持、創建青年創業基地、建設創業項目庫、提供政策服務等方式,幫助廣大青年增強創業意識、提高創業本領、獲得創業支持,努力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

6.青年文化精品工程。支持青年文化精品創作推廣,支持青年文化創意賽事及文化體驗,支持青年文化創意人才培養。每年創作生產一批兼具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和龍江特色風格的青年題材文藝精品。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青年網路新媒體產品展播平台,開展全省性青年網際網路創新創意活動。省級文化、出版類評獎要向青年創作者、反映青年題材的作品傾斜。

7.青年網路文明發展工程。深入推進“陽光跟帖”行動,開展爭當“龍江青年好網民”活動。發展壯大青年網路文明志願者隊伍。鼓勵支持網際網路企業、社會組織、文化機構製作推廣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青年喜歡的網路新媒體文化產品。加大對青年主題網站、青年社會組織專屬網站以及新媒體平台的建設扶持力度;加大對青少年新媒體領域社會組織的引導和支持力度;加大網路文明隊伍指揮協調系統建設力度,倡導網路公益活動。

8.青年志願者行動。全面推進青年志願者實名註冊。穩步培育青年志願服務骨幹隊伍,擴大基層志願服務組織覆蓋,構建分層分類的志願服務項目庫,加強激勵評價、保險保障等機制建設。廣泛開展青年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實施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畫。建立健全學生志願服務工作體系。深化關愛農民工子女志願服務行動和青年志願者助殘“陽光行動”。積極參與並做好重大賽事和會議的志願服務工作。

9.青年民族團結進步促進工程。

依託國家對口援建、合作的工作機制,加強我省各族各界青年與新疆、西藏青年互訪互助。在高校開展“中華文化進校園”活動。在全省青年中開展民族常識和民族法律法規政策宣傳。圍繞“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主題,引導少數民族青年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思想,鼓勵各族青年交流交往交融。

10.港澳台青少年交流和青少年對外交流工程。擴大黑龍江與港澳台青少年之間的交流規模,提升交流質量。積極開展港澳台青少年實習實踐、體驗營、訓練營等形式多樣的交流考察活動。通過中俄博覽會,組織開展對俄青年交流交往活動。依託黑龍江省的國際友好城市,深化與日、韓等周邊國家的青年交流工作,拓展與歐美國家的青年交流交往。

11.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工程。加大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訓力度,全面參與基層社區社會工作。培育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專業教育培訓機構,建設實訓基地。依照國家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標準,推動各級團組織及青少年服務組織和機構設定社會工作崗位,培育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積極推動在每個“青年之家”綜合服務平台配備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推動將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納入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加大聯繫和培育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領域社會組織的力度。建立健全青少年事務領域社區、社會組織、專業社會工作聯動機制和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志願者協調機制。完善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人才培養、評價、使用、激勵相關政策。

12.青少年權益保護工程。建立反映青少年訴求的長效機制。加強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深化“青少年維權崗”創建活動。加強青少年公共安全意識教育。加強教育預防、依法懲戒和綜合治理,切實防治校園欺凌和暴力事件。

四、組織實施

1.加強對規劃實施工作的組織領導。在省委領導下,設立推動規劃落實的省級聯席會議機制。各地各部門要高度重視青年工作,形成工作合力。縣級以上黨委和政府建立青年工作聯席會議機制,負責推動本規劃在本地的落實,協調解決規劃落實中的問題,縣級以上團委具體承擔協調、督促職責。在規劃實施中,要積極回應和解決青年關心的問題,多為青年辦實事。

2.建立健全青年發展規劃體系。

各市(地)要以本規劃為指導,根據實際制定本地具體實施方案。注重加強青年發展規劃與各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及相關專項規劃的銜接。

3.充分發揮共青團維護青年發展權益重要作用。各級共青團組織要按照中央、省委黨的群團工作會議精神,全面推進自身改革,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民眾性,切實代表和維護青年發展權益。同時,要引導青年識大體、顧大局,依法理性表達訴求,自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4.加強服務青年發展陣地建設。

大力推進“青年之聲”互動社交平台建設,依託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青年之家”綜合服務平台,加強網上網下深度融合對接,使其成為服務青年發展的重要陣地。

5.保障青年發展經費投入。加強青少年事業發展經費保障,推動各級政府將本規劃實施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動員社會力量,多渠道籌集資金,支持青年發展。

6.營造規劃實施良好社會環境。

大力宣傳黨和國家關於青年工作的重大戰略思想和方針政策,宣傳青年先進典型和成功經驗,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青年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形成推動本規劃實施的強大合力。

7.建立規劃實施情況監測評估機制。對本規劃實施情況進行年度監測、中期評估和終期評估,制定和調整促進青年發展政策措施,推動規劃落實。規範和完善與青年發展有關的統計指標體系,收集、整理、分析相關數據和信息,建立完善省級青年發展監測資料庫。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