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子痣

黑子痣

黑子痣(simple lentigo)是一種遺傳性色素性皮膚病,白種人發病率較高,亞洲人發病率較低。於接受日曬後開始發病,但也可到7歲才發病。

概述

皮損好發於面部、頸部、肩部和手背。臨床以散在的淺褐色或深褐色斑點為特徵。可伴有其他系統疾病,成為某些遺傳性綜合徵的一部分。臨床多不需要治療,冷凍或雷射治療效果較好。

疾病名稱

黑子痣

英文名稱

simple lentigo

別名

simple freckle-like nevus;黑子;單純性雀斑樣痣

分類

普通外科 > 皮膚腫瘤 > 皮膚良性腫瘤 > 黑素細胞瘤

腫瘤科 > 皮膚腫瘤 > 黑素細胞腫瘤

ICD號

D25

流行病學

黑子痣白種人發病率較高,亞洲人發病率較低。於接受日曬後開始發病,但也可到7歲才發病。

病因

病因不清楚,基於該病常與色素性腸道息肉綜合徵,面正中黑子病相連,推測多半是由於基因突變使神經外胚層發育過程異常所致。另有研究該病病損中存在著黑素細胞功能缺陷或黑素合成異常。

發病機制

光鏡下可見表皮基底層黑素細胞數目增多,但通常無灶性增生或成巢分布。

黑素細胞內和基底層角蛋白細胞內黑素增多,有時表皮上層亦可見黑素。表皮突輕度至中度延長,真皮上部常有少量炎性細胞浸潤,混雜有噬黑素細胞。偶爾在表皮真皮界處可見小的痣細胞巢,兼有雀斑樣痣和交界痣的表現。

黑子痣的臨床表現

1.可發生於身體任何部位的皮膚、皮膚黏膜交界處。

2.褐色斑點 呈圓形、卵圓形或不規則形,與皮膚表面平齊或略微隆起,淺褐色到深褐色不等,邊界清晰,直徑通常<5mm。表面光滑,皮紋存在。可單發,也可多發。

3.發病時間 由童年至成年,病變數目可逐漸增多,也可在短期內突然彌散性地大量出現。在Addison病、妊娠及其他MSH水平增高的疾病或情況下,病變顏色可加深,數目亦可明顯增多。

檢查

組織病理,可見表皮基底層黑素細胞數目增多,表皮突輕度至中度延長。

診斷

臨床上確診常需病理檢查。由於本病可見於某些遺傳性綜合徵,如多發性雀斑樣痣綜合徵、面中部雀斑樣痣病、口周雀斑樣痣病,LAMB綜合徵等。因此不能忽視對身體其他部位的檢查,以免漏診或誤診。

鑑別診斷

雀斑

斑疹顏色與日曬有關,冬季色淡,夏季色深。病理上無表皮黑素細胞增生,表皮突不延長。

交界痣

組織病理可見痣細胞。

日光性雀斑樣樣痣

組織病理可見表皮突彎曲伸長,呈柞狀。

惡性雀斑樣樣痣

可見黑素細胞不典型增生和退化現象。而單純性雀斑樣樣痣通常無上述病理改變。

黑子痣的治療

通常不需治療。若患者要求,或疑有惡變時可行治療。

化學剝皮術

可在有經驗的醫生操作下行外塗純石炭酸化學剝皮術,令雀斑消退。

雷射、液氮冷凍

雷射、液氮冷凍效果較好。

手術治療

雀斑樣痣可用磨削術治療。

(1)磨削範圍:僅限於局部病損處。病損面積較大時,可設計分區、分次磨削,以降低併發症風險。

(2)術後處理:

①創面處理:術畢創面用生理鹽水沖洗,敷以含慶大霉黴素、氯氨素的凡士林紗布和無菌紗布。4~6天揭去外層包紮及敷料,保留內層凡士林紗布,10天左右凡士林紗布自然脫落。

②預防創面感染:術後常規使用抗生素3~5天預防感染。

③預防或減輕色素沉著:色素沉著是磨削術最常見的併發症,因手術本身可激活酪氨酸酶系統,加速色素的形成。術後恢復期創面應防止日曬,儘量減少局部刺激如不用劣質化妝品和腐蝕性藥物等。特別是冬季可選用品質好的油脂營養霜,以保護創面,小面積磨削術後口服維生素C,1.5~2.0g/d,連續1~3個月。大面積磨削術或容易發生色素沉著者,術後早期靜脈輸注維生素C,3.5~5.5g/d,連續10~15天,改為口服至1~3個月。

預後

病變可長期存在,也可經數年後自行消失。

黑子痣的預防

防止日光暴曬,加重色素。

相關藥品

慶大黴素、維生素C

相關檢查

維生素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