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銘章

黃銘章,原名黃玉銘,生於1912年,現住鎮安縣雲鎮區結子鄉。童年給地主放牛,讀過半年私塾。1934年12月在山陽縣唐家河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七十四師,歷任班、排、連、營長,軍事科長、作戰參謀,游擊大隊長,法院審判員、區長等職。二等甲級殘廢軍人。
1935年10月,七十四師留陝南堅持游擊戰爭。黃銘章英勇作戰,三立戰功。1937年2月初,調至紅七十四師教導大隊學習(駐地長安縣大峪口葫蘆村),由丁國鈺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8月,西北主力紅軍改名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9月改稱第十八集團軍),黃銘章被調八路軍總部特務團任警衛連長。
1938年2月,派往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第四期)學習。12月,調任八路軍一一五師六八六團二營特務連連長。1939年3月,隨一一五師東進支隊開赴華北、華中前線抗日。4月,日軍兩萬餘人在山東肥城縣樓房村圍剿一一五師師部,黃銘章帶領全連戰士固守肥豬山、大紅山、小紅山,封鎖大董莊,激戰一天,打開日軍封鎖線,掩護師部主力撤離。5月,黃銘章被留在泰西任地方游擊大隊長,在梁山腳下偷襲日本侵略軍,處決漢奸、叛徒。1940年2月,調任山東省東平縣獨立營代營長,6月帶領獨立營在東平湖打沉日軍來犯汽划船13隻,在東阿縣牛角店三次炸毀日軍據點碉堡。不久,轉戰肥城,被日本施放的毒瓦斯毒傷雙眼,由泰西專員公署定為二等甲級殘廢。同年冬,在膠龍鎮北與日軍作戰中,救出3位傷員(背1人,兩腋挾2人),脫離險境,獲《海濱報》表彰。1941年2月,調任一一五師教導隊五旅一團一營營長。1942年6月,在日照、大店、十字路粉碎敵偽頑(國民黨頑固派)三方的圍攻和掃蕩中,他帶1個營堅守紙房村後山,戰鬥12天,消滅敵人有生力量一部。1943年12月,調延安抗大第八期學習。1944年3月調任馬欄分區供給部軍事科長,7月任作戰參謀,11月任分區獨立營營長,駐防邊區。
1946年7月,被陝西省工委組織部派遣到豫鄂陝軍區一分區任鎮旬游擊大隊長、鎮鄖旬縣工委委員。配合鎮旬支隊迂迴鎮安、鄖西、旬陽、安康、山陽、柞水、寧陝,過秦嶺入關中,折向東南入藍田,走洛南,經龍駒寨,復回鎮安,打仗30多次。同年10月19日,他率游擊大隊攻占鎮安縣城,趕走國民黨縣長孫浚伯和自衛總隊、保警隊,下午2時撤回毛家山根據地。10月20日,胡宗南部一三五旅和鄂保四團出動3個團的兵力,四面圍剿毛家山,黃銘章利用山路崎嶇和地面泥濘等有利條件,帶領戰士打退敵人的進攻,掩護游擊隊安全突圍。10月25日,孫浚伯帶領自衛隊、保警隊配合一三五旅1個營,反撲毛家山根據地,放火燒了黃銘章家瓦房7間及全部家具、糧食,並槍殺其二兄黃玉倫(時任鎮旬游擊大隊偵察組長)。1947年1月20日,黃銘章率游擊大隊迂迴於積雪二尺多厚的湯峪垴,兩次和敵人交鋒,消滅胡宗南部二十四旅一個排。戰鬥中不慎被苦竹茬將右腳扎了兩個大窟窿,血流不止,無法行走,工委書記秦振派人把他背扶到代峪陡溝,安排在農民家養傷,從此失掉組織聯繫,以彈棉花作掩護。5月,到晉西北呂梁軍區(住地臨縣三交鎮),被介紹到民眾醫院養傷,1948年6月又轉西北局(駐綏德義和鎮)幹部休養所療養。同年12月派往黃龍分區任作戰參謀。1949年4月調藍田縣游擊隊負責。同年7月調鎮安縣人民政府工作。鎮安全境解放後,任城關區區長。1950年5月調鎮安縣人民法院任審判員。在鎮壓反革命運動中,秉公執法,將反革命分子姚啟章(老表關係)依法逮捕。同年9月任柴坪區副區長,195 3年調農林水牧局工作。1963年7月退休,1982年9月被批准改為離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