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阿膠湯

黃連阿膠湯

黃連阿膠湯功能:滋陰降火安神:用於心腎不足,陰虛火旺較重的心煩失眠,舌紅苔燥,脈細數者。黃連阿膠湯出自《傷寒論》,由黃連、阿膠、黃芩、白芍、雞子黃組成。素體陰虛,復患流行性感冒,服辛溫發散藥,過汗傷陰,遂致心悸而煩,夜不入寐,咽乾口燥,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細而數。方中黃連、黃芩瀉心火以下降;阿膠滋腎水以上潮;雞子黃養心寧神;白芍和營斂陰;白芍配芩連酸苦涌泄以瀉火,與雞子黃、阿膠相伍,酸甘化陰以滋陰。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來源於《傷寒論

原主治:“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心中煩,不得臥”(303條)

處方

黃連 12克;黃芩 6克;芍藥 6克;雞子黃 2枚;阿膠 9克

功能主治

養陰瀉火,益腎寧心。治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

方解

方中黃連瀉心火,阿膠益腎水,黃芩佐黃連,則清火力大;芍藥佐阿膠,則益水力強。妙在雞子黃,乃滋腎陰,養心血而安神,數藥合用,則腎水可旺,心火可清,心腎交通,水火既濟,諸證悉平。

組成

黃連四兩

黃芩二兩

芍藥二兩

阿膠三兩

雞子黃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

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

納膠烊盡,小冷,納雞子黃,

攪令相得,溫服七合,

日三服。

(上方使用漢度量衡)

方劑詩歌

黃連阿膠雞子黃,黃芩白芍共成方,水虧火熾煩不臥,滋陰降火自然康。

原理

心臟像一個發動機一刻不停工作,泵出去的新鮮血液到達肢體末梢後再通過靜脈流回心臟。中醫認為:心藏神,這個神是藏在心臟裡面的正中心的地方,所以我們心臟中心永遠有一滴血停在那個地方。所以新的血進去取代舊的血,就好像鐘擺的道理一樣,就是撞擊,經過撞擊以後新的血進來把舊的血替出去。所以心中永遠有一滴血,是藏心神的地方。如果這滴血跑掉了,心神就“無處藏身”,這時就睡不著覺了。

舉例

主要功效

對於這種虛症的失眠,中醫經方裡面很有名的“黃連阿膠湯”可以治療。裡面有黃連、黃芩、白芍、阿膠。為什麼要用黃芩、黃連?因為苦味入心臟,能夠清心。所以用黃連、黃芩清瀉心火。因為桂枝跟白芍是不同的藥性,《神農本草經》和《黃帝內經》里都講到“辛甘發散為陽”:“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鹹味涌泄為陰,淡味滲泄為陽。”所以桂枝是辛、甘發散,辛味和甘味的藥,白芍是“酸苦涌泄”,酸苦的藥是收斂。所以桂枝是增加身體的動脈循環,白芍是增加靜脈循環,所以我們黃連阿膠湯裡面,不用桂枝我們用白芍,身體的靜脈回到心臟的速度加快,就會使大量血會流進到心臟。

血進到心臟以後,再用阿膠去補你欠虧的血,產生更多的血。怎么設定補回的血不要補到手指上,也不要補到肝臟,也不要補到脾臟,而是要這個血——那一滴血要回到心臟的正中心的地方?這時就需要有個藥引子導引它,就好像在你迷路時為你找個帶路的人一樣。這個導引在中藥裡面沒有,那只能從食物中找。找遍了食物,只有一種東西是永遠懸浮在中空的,懸浮在中間的,是什麼?就是雞子黃——雞蛋黃,雞蛋黃永遠是懸浮在空間。所以“黃連阿膠湯”在煮的時候,黃芩、黃連、白芍三味藥去煮,煮完以後,要在趁熱的時候把阿膠放進去,阿膠是溶化在裡面的。等到溫的時候再把蛋黃丟下去……需要注意,一是不要蛋白,只要蛋黃。二是要在溫熱的時候把蛋黃丟下去。所以,一定要蛋黃,只用蛋黃。蛋黃就是告訴這個藥,你去的時候,一定要停在心臟的正心懸浮、漂浮在裡面。

臨床套用

黃連阿膠湯出自《傷寒論》,由黃連、阿膠、黃芩、白芍、雞子黃組成。具有育陰清熱、滋陰降火之功,為治少陰陰虛火旺證常用方。筆者用該方或加味治療他病,收效甚佳,現舉驗案4則如下。

1、乙腦後期

朱某,男,8歲,學生,1977年9月3日入院。患乙腦經救治轉危為安,然納差,大便不解,邀余會診。診見:心煩不寐,唇焦面紅,渴喜冷飲,四肢微微抽動,小便黃少,舌紅、苔少,脈沉細而數。脈證合參,證屬陰虛動風之候。擬黃連阿膠湯加減。處方:黃連4.5 g,黃芩6 g,白芍、阿膠各9 g,雞子黃2枚,生牡蠣15 g。加水1 200 ml,先煮黃連、黃芩、白芍、牡蠣,取汁400 ml,去渣,納阿膠(烊化),再入雞子黃攪勻,溫服。每天4次。服1劑,煩止渴減,抽搐未作;續進3劑,便通脈靜,諸症皆瘥。後以芩麥散加味調理善後。按:本例乙腦後期,邪熱久羈,耗傷肝腎之陰,故見虛風內動之候。方中以阿膠、白芍、雞子黃養陰增液;黃連、黃芩清熱堅陰,加生牡蠣於滋陰藥中潛陽安神,去煩熱,俾陰復熱退,筋膜得養,諸症自瘥。

2、心悸

李某,男,37歲,1983年3月15日初診。素體陰虛,復患流行性感冒,服辛溫發散藥,過汗傷陰,遂致心悸而煩,夜不入寐,咽乾口燥,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細而數。心電圖示:竇性心動過速。診為心悸。證屬陰虛火動,心神失養,治宜育陰清熱,滋陰降火。方用黃連阿膠湯加味。處方:黃連、黃芩各6 g,白芍、阿膠(烊化)、苦參各9 g,雞子黃1枚(兌服),柏子仁、紫石英各18 g。每天1劑,水煎服。藥進2劑,諸症悉減,連服5劑而愈。按:本例素體陰虛,復以外感,誤以辛溫發汗,耗傷心液。心陰不足,虛熱內生,熱擾心神,故心悸難寐。方中黃連、黃芩清熱除煩;白芍養陰收斂神明;雞子黃育陰清熱;阿膠補血養心;加苦參清熱養陰;紫石英重鎮安神。諸藥合用,滋陰清熱,養心寧神,故能收效。

3、失眠

白某,女,46歲,1978年10月18日初診。患神經官能症8年。遍服安神鎮靜之劑少效。半月前,徹夜不眠,難以入睡,頭暈耳鳴,潮熱盜汗,五心煩熱,腰膝酸軟,舌紅、少苔,脈沉細數。脈證合參,證屬腎水不足,心火獨亢。治以交通心腎。黃連阿膠湯加減。處方:黃連4.5 g,黃芩6 g,白芍、阿膠(烊化)各9 g,雞子黃(兌服)1枚,肉桂末(沖服)2 g。服藥1劑,夜能入睡2~3小時,繼進3劑,諸症消失。後以硃砂安神丸調理善後。隨訪1年,睡眠正常。按:本例失眠乃心腎不交所致。蓋心與腎,心主火在上,腎主水在下,腎水上升,心火下降,水火相濟,則寤寐正常。腎水虧於下,心火亢於上,心腎不交故失眠。方中黃連、黃芩瀉心火以下降;阿膠滋腎水以上潮;雞子黃養心寧神;白芍和營斂陰;白芍配芩連酸苦涌泄以瀉火,與雞子黃、阿膠相伍,酸甘化陰以滋陰。少佐肉桂引火歸原。諸藥相合,滋陰降火,心腎相交,故服4劑而安。

4、陰虛便血

余某,女,54歲,1974年4月17日初診。平素憂鬱,曾患肝炎治癒。1周前大便下血,先便後血,血色深紅,量不多,小腹微痛。伴咽乾口燥,心煩少寐,手足心熱,形體消瘦,頭昏目眩。舌紅、少苔,脈細數。大便常規檢查:紅細胞(+++);隱血試驗陽性;胃腸鋇餐檢查未發現異常。證屬肝腎陰虛,水虧火旺,擾動陰絡。擬黃連阿膠湯加減。處方:黃連4.5 g,黃芩6 g,阿膠(烊化)、白芍各9 g,雞子黃(兌服)1枚。服藥1劑,腹痛止,便血減少;再劑便血止,共服4劑,諸症消失。按:本例平素擾郁,暗耗肝腎之陰,肝炎雖愈,陰虛尚存。肝腎陰虛,水虧火旺,擾動陰絡而便血,用黃連阿膠湯藥證合拍,故服4劑而愈。

藥理作用

鎮靜作用《經方研究》:給小白鼠腹腔注射100%的黃連阿膠湯煎劑0.5ml,30分鐘後發現其自由活動明顯減少,出現安靜、嗜睡現象。表明本方有較明顯的鎮靜作用。

各家論述

1.《註解傷寒論》:陽有餘,以苦除之,黃連、黃芩之苦以除熱;陰不足,以甘補之,雞子黃、阿膠之甘以補血;酸,收也,泄也,芍藥之酸,收陰氣而泄邪熱也。

2.《傷寒附翼》:此少陰之瀉心湯也。凡滌心必借芩、連,而導引有陰陽之別。病在三陽,胃中不和而心下痞者,虛則加參、甘補之,實則加大黃下之;病在少陰而心中煩,不得臥者,既不得用參、甘以助陽,亦不得用大黃以傷胃矣。用芩、連以直折心火,佐芍藥以收斂神明,所以扶陰而益陽也。雞子黃稟南方之火色,入通於心,可以補離宮之火,用生者攪和,取其流動之義也;黑驢皮稟北方之水色,且鹹先入腎,可以補坎宮之精,內合於心而性急趨下,則阿井有水精凝聚之要也,與之相溶而成膠;用以配雞子之黃,合芩、連、芍藥,是降火引元之劑矣。《經》曰:火位之下,陰精承之;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斯方之謂歟。

3.《傷寒溯源集》:黃連苦寒,瀉心家之煩熱,而又以黃芩佐之;芍藥收陰斂氣;雞子苦,氣味俱厚,陰中之陰,故能補陰除熱;阿井為濟水之伏流,乃天下十二經水之陰水也;烏驢皮黑而屬水,能制熱而走陰血,合而成膠,為滋養陰氣之上品。協4味而成劑,半以殺風邪之熱,半以滋陰水之源,而為補救少明之法也。

4.《古方選注》:芩、連,瀉心也;阿膠、雞子黃,養陰也;各舉一味以名其湯者,當相須為用也。少陰病煩,是君火熱化為陰煩,非陽煩也,芩、連之所不能治,當與阿膠、雞子黃交合心腎,以除少陰之熱。雞子黃色赤,入通於心,補離中之氣;阿膠色黑,入通於腎,補坎中之精。第四者沉陰滑利,恐不能留戀中焦,故再佐芍藥之酸澀,從中收陰,而後清熱止煩之功得建。

5.《衷中參西》:黃連味苦入心,性涼解熱,故重用之以解心中發煩,輔以黃芩,恐心中之熱擾及肺也,又肺為腎之上源,清肺亦所以清腎也。芍藥味兼苦酸,其苦也善降,其酸也善收,能收降浮越之陽,使之下歸其宅,而性涼又能滋陰,兼能利便,故善滋補腎陰,更能引腎中外感之熱自小便出也。阿膠其性善滋陰,又善潛伏,能直入腎中以生腎水。雞子黃中含有副腎髓質之分泌素,推以同氣相求之理,更能直入腎中以益腎水,腎水充足,自能勝熱逐邪以上鎮心火之妄動,而心中發煩自愈矣。

備註

黃連雞子湯(《傷寒指掌圖》卷四)。

中藥方劑之黃連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胡黃連麝香丸
黃連解毒合天水散
胡黃連煎
胡黃連點眼方
黃連地黃丸
胡黃連散
黃連阿膠二味丸
黃連和中湯
黃連麥冬湯
黃芩黃連湯
黃連通聖散
黃連除濕湯
黃連半夏解毒湯
黃連一物湯
黃連葛根湯
黃連煮散
黃連油膏
黃連茯苓丸
黃連利氣丸
黃連降火湯
黃連冰片
黃連滴眼方
黃連梔子湯
黃連蕪荑丸
黃連芎歸湯
黃連人參膏
黃連五苓散
黃連赤石脂湯
黃連清肺飲
黃連丹
黃連斷下丸
黃連救苦湯黃連散
黃連當歸湯
黃連阿膠梔子湯
黃連清涼飲子
黃連磨積丸
黃連清氣散
黃連香茹飲
黃連白芍
黃連阿膠圓
黃連胃風湯
黃連敗毒丸
黃連消暑丸
黃連黃耆丸
黃連乾薑湯
黃連解毒散
黃連育
黃連安蛔湯
黃連豬膽丸
黃連太一丸
黃連解毒合犀角地黃湯
黃連溫膽湯
黃連清膈丸
黃連白芍湯
黃連閉管丸
黃連犀角湯
黃連丸
黃連阿膠湯
黃連清心飲
黃連平胃散
黃連牛乳湯
黃連湯
黃連黃芩湯
黃連滌暑湯
黃連消痞丸
黃連地黃湯
黃連補湯
黃連枳殼湯
黃連杏仁湯
黃連啟心湯
黃連香薷飲
黃連消毒散
黃連升麻散
黃連竹茹橘皮半夏湯
黃連天花粉丸
胡黃連湯
黃連白頭翁湯
黃連橘皮湯
黃連膏
黃連阿膠丸
黃連定厥湯
黃連粉
黃連瀉心湯
胡黃連飲
黃連香薷散
黃連清心湯
黃芩黃連甘草湯
黃連上清膏
黃連餅
黃連飲子
黃連汁
黃連止蛔湯
黃連檳榔散
黃連柏葉湯
黃連木香湯
黃連木香丸
黃連木通丸
黃連曲散
黃連積殼湯
黃連神膏
黃連石膏湯
黃連白朮飲
黃連白朮湯
黃連甘乳膏
黃連導痰湯
黃連安神丸
黃連四物湯
黃連含湯
黃連厚朴湯
黃連化痰丸
黃連制附丸
黃連涼膈甘桔解毒湯
黃連養目膏
黃連六一湯
黃連八味散
黃連二陳湯
黃連烏梅丸
黃連清喉飲
黃連消疳丸
黃連消毒飲
黃連洗湯
黃連瀉火湯
黃連豬苓湯
黃連豬肚丸
黃連犀角散
黃連犀角丸
黃連牛乳丸
黃連熟艾湯
黃連煎
黃連點眼方
黃連清胃丸
黃連清火湯
黃連貫眾散
黃連飲
黃連防風通聖散
黃連解毒合甘桔湯
黃連解毒加味湯
黃連解毒丸
黃連西瓜霜眼藥水
黃連苦參湯
黃連芍藥湯
黃連芍藥方
黃連胡粉膏
黃連胃苓湯
黃連肥兒丸
黃連酒
黃連紅曲湯
黃連竹茹湯
黃酒燉鯽魚
黃連龍骨湯
黃連黃柏知母丸
黃連馬通湯
黃連香附桃仁丸
黃連進退湯
胡黃連丸
黃連上清丸
黃連香薷湯
黃連敗毒散
黃連解毒湯
黃連羊肝丸
黃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