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賓虹九十後作山水捲軸粹編

內容介紹

《黃賓虹九十後作山水捲軸粹編》介紹了:黃賓虹是近代中國畫壇承先啟後的大家,又是一位早學晚熟的大畫師。他在繪畫上的卓越成就,突出體現在他的晚年變法。他那無比巧妙的用墨與用水,是他變法的集中反映。墨,貫穿了黃賓虹從事藝術創作與畫學研究的一生;墨,充分地顯示了黃賓虹的繪畫風格,充分地表現了他在藝術上所具有的民族性。
從黃賓虹的著作與言談中了解到:他認為傳統性是中國畫的源流;民族性是中國畫的本質;時代性是中國畫的生命。對此,黃賓虹身體力行,就朝著這樣的思路奮鬥了一生。
早些年,不只一個人這么說:“黃賓虹的畫,墨墨鐵黑,是因為他的雙目患內障的緣故。”這是一種誤會,也是一種誤解。
要說黃賓虹作畫受白內障的影響,無非1952年秋至1953年5月的一段期間,後經醫生手術,他特地在絹上畫了一幅細筆的青綠山水,此畫至今藏在浙江省博物館。
黃賓虹的山水畫,如果按他的發展階段,60歲以前,畫得清清爽爽,一看即知受黃公望、李流芳、王麓台,又受新安畫派的影響。他的這種表現,即人們的所謂“白賓虹”。要說他的黑,60歲後逐漸逐漸地濃重起來。75歲後,講求畫面的層層積染。我們說他的畫具有“黑密厚重”的特點,確切地回答,是在他,75歲至92歲謝世的晚年。
中國畫講求用筆、用墨、用色和用水。從新石器時代的彩陶開始,我們的繪畫,使用墨色達,7000年之久。中國畫慣用墨色,是一種民族性所使然,一個民族的藝術,不能不講求民族性。即便是文化根底淺薄的民族,他們也都懂得講求民族性的重要,何況中國畫的本身,原就是貫穿於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的一種精神活動的審美體驗。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