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菜葉斑病

黃花菜葉斑病

病菌產生大小兩型分生孢子及厚垣孢子。 小型分生孢子單胞,卵圓形,發生少。 病菌生育適溫15-20℃,最高35℃,最低8℃。

病害症狀

黃花菜葉斑病病害症狀黃花菜葉斑病病害症狀
主要為害葉片和花萼。葉片初生淡黃色小斑,擴大後呈橢圓形大斑,邊緣深褐色,斑四周具黃色暈圈,中央由黃褐色變成灰白色,濕度大時,病斑與葉片相似,有時幾個病斑匯合成10多厘米長凹病區,影響花薹生長及花蕾的形成,或致花薹折斷而死。

發病規律

主要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秋苗的枯葉上越冬,第二年春天條件適宜,孢子萌發,產生芽管,侵染葉片或幼苗,經3天潛育即顯症,顯症後6-7天,病部又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春黃花菜枯死後,病菌可在枯葉和花薹上越夏進入秋季侵染秋苗。偏施氮肥,葉片生長柔嫩,土壤粘重,管理粗放發病重。

防治

(1)選用抗病品種。(2)合理施肥,把秋苗培育好,增強抗病力,採摘黃花後迅速割苗,及時清除秋苗田的病殘體,集中燒毀或深埋,春苗大量發新葉時,追施氮肥不要過多,並注意適時更新復壯老蔸。(3)發病初期及時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60%防霉寶超微粉600倍液,隔7-10天一次,連續防治2-3次,上述藥劑要注意交替或輪換使用或混用,以利提高防效,延緩產生抗藥性。

病原描述

病原為真菌,中文名:同色鐮孢(Fusarium concolor Reink),屬半知菌亞門。病菌產生大小兩型分生孢子及厚垣孢子。大型分生孢子鐮刀形,無色,稍直或彎曲,具隔膜3-5個,多為3個,大小24-77×3.2-5.5微米。小型分生孢子單胞,卵圓形,發生少。厚垣孢子球形,1-2個細胞,間生或頂生,平滑或稍具皺,大小7-15×7-11微米。病菌生育適溫15-20℃,最高35℃,最低8℃。除侵害黃花菜外,還可引起蠶豆根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