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風景區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風景區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風景區又稱黃花崗公園,位於市區北面的白雲山南麓先烈中路,始建於1912年,至1921年烈士墓和紀功坊先後落成。是廣州作為近代革命策源地的重要見證,是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為紀念公園。

簡介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風景區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風景區
位於市區北面的白雲山南麓先烈中路,面積16萬平方米,是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廣州起義戰役中犧牲的烈士而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為紀念公園。
1911年4月27日(農曆3月29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為推翻清王朝的統治,在廣州舉行起義,結果失敗,喻培倫等36人英勇犧牲,其中華僑29人。同盟會會員潘達微,冒著生命危險把散落的七十二烈士遺骸收殮安葬於紅花崗(後改名“黃花崗”,黃花即菊花,它的傲霜節操,千秋共賞,比喻節烈),史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黃花崗墓園始建於1912年,至1921年烈士墓和紀功坊先後落成。孫中山書“浩氣長存”四字鐫於墓坊。入門是寬敞的墓道,長200 米。烈士墓構築在崗陵之上,居於墓台當中。紀功坊峙立墓後,坊上的金字形疊石上端,自由神像高擎火炬,象徵著烈士們為追求自由解放而死的獻身精神。墓道兩旁蒼松翠柏,秀色繽紛,烘托出滿園黃花輝映碧血的莊嚴肅穆氣氛。南墓道為碑林,鐫刻有“自由魂”、“精神不死”等碑文,字字語重千鈞。特別是兩條3 米多高的連州青石透雕龍柱,夾道相對,玲瓏壯觀。園內還建有黃花卉、八角亭、四方池、石橋等。
建國後,人民政府十分重視陵園建設,築起圍牆,加強整治保護。1961年被國務院第一批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和1986年政府兩次撥款維修,使浩氣重光,1986年被評為“羊城新八景”之一,名“黃花浩氣”。

相關條目

景觀 歷史 人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