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芥子

黃芥子

黃芥子是十字花科植物芥(Brassica juncea(L.)Czern. et Coss.)的乾燥成熟種子,可入藥。2.黃芥子:種子形狀與白芥子相似而較小,直徑1.2~1.8mm,表面鮮黃色至黃棕色,少數為暗紅棕色。1.白芥子:種皮最外層為1列略切向延長的表皮細胞,其外壁向外特化成粘液層,細胞中能見到粘液質層紋;下皮細胞為1~2列大小約相等的薄壁細胞;柵狀細胞為1列厚壁細胞,其內壁和側壁的基部1/2處增厚,外壁菲薄,寬約10μm左右;緊靠柵狀細胞層為色素層。2.黃芥子:與白芥子的主要區別點為下皮細胞近半月形;柵狀細胞較寬,近方形,寬約20μm左右。芥子是常用的中藥材,性溫、味辛,有潤肺豁痰、消腫止痛之功效,但藥品中有黃芥子和白芥子之分,其主要區別如下。

基本信息

功用

芥子是常用的中藥材,性溫、味辛。有潤肺化痰、消腫止痛、溫中散寒、利水化瘀、通經絡、消腫毒之功效,主治胃寒嘔吐、心腹疼痛、肺寒咳嗽、痹症、喉痹、流痰、跌打損傷等症。

基本內容

藥材我十字花科植物芥 Brassica juncea(L.)Czern.et Coss.的乾燥成熟種子。

本品較小。直徑0.1~0.2cm。表面黃色至棕黃色,少數呈紅棕色。破碎後加水浸濕,則發生辛裂的特異臭氣。

性狀鑑別

1.白芥子:種子近球形,直徑2~2.5mm。表面淡黃色,光滑,在放大鏡下觀察,可見細微的網紋,一端具一圓形淡褐色的種臍。去掉種皮可見2肥厚子葉,油質、相互縱向摺疊,胚根包藏於其間。氣微,味辛辣。(照片右)

以粒大,飽滿,色黃白,純淨者為佳。

2.黃芥子:種子形狀與白芥子相似而較小,直徑1.2~1.8mm,表面鮮黃色至黃棕色,少數為暗紅棕色。氣微,味極辛辣。(照片左)

以子粒飽滿,均勻,鮮黃色,無雜質者為佳。

顯微鑑別

1.白芥子:種皮最外層為1列略切向延長的表皮細胞,其外壁向外特化成粘液層,細胞中能見到粘液質層紋;下皮細胞為1~2列大小約相等的薄壁細胞;柵狀細胞為1列厚壁細胞,其內壁和側壁的基部1/2處增厚,外壁菲薄,寬約10μm左右;緊靠柵狀細胞層為色素層。內胚乳為1列方形或長方形的細胞,內含糊粉粒,其下方為頹廢細胞層。子葉和胚根細胞中均含糊粉粒和油滴。

2.黃芥子:與白芥子的主要區別點為下皮細胞近半月形;柵狀細胞較寬,近方形,寬約20μm左右。

取自"http://www.zjtcm.net/wljx/medicine/kejian3/PART69/06.htm"

黃、白芥子的識別

芥子是常用的中藥材,性溫、味辛,有潤肺豁痰、消腫止痛之功效,但藥品中有黃芥子和白芥子之分,其主要區別如下。

(1)白芥子外觀呈球形,直徑約1.5--2.5mm;黃芥子較小,直徑1--2mm。

(2)白芥子表面呈灰白色或淡黃色;黃芥子表面呈黃色或棕黃色,少數呈 暗紅棕色。

(3)白芥子具有細微網紋,有明顯的點狀種臍,種皮薄而脆,破開後有白 色摺疊的子葉,有油性,無臭氣,味辛辣;黃芥子研碎後加水浸濕,會發出辛烈 的特異臭味。

(4)白芥子甙反應試驗。取白芥子1g,加水10ml,煮沸,過濾,濾液加硝酸汞試液5滴,放置片刻,液體逐漸變成紅色;黃芥子無白芥子甙反應。

配伍食用

1.配蘇子,二者皆能祛痰,然一偏溫經散寒,一偏下氣定喘,可用於寒痰壅肺之咳喘證。

2.配肉桂,活血通絡,散寒止痛功增,常用於腎虛作喘,寒痰壅肺,復感風寒者。

3.配沒藥,利氣活血,通經止痛及消腫功力增強,凡寒凝血瘀,痹痛拘攣,跌打損傷及瘡瘍久潰不斂,均可套用。

中藥黃芥子藥用分類

理氣藥

黃芥子提取物黃芥子提取物

中藥黃芥子性味歸經

【黃芥子性味】性溫、味辛

【黃芥子歸經】入肺經(臟腑歸屬:歸肺經中藥)

中藥黃芥子功效與主治功能

【黃芥子功效】溫肺化痰,止咳平喘,消腫散結

【黃芥子主治】潤肺豁痰、消腫止痛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