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瑤觀

黃瑤觀,字舟玉(一字賓宇),號西園。清惠北鰲塘鋪前黃(今泉港區前黃鎮前黃村)人。生卒年不詳,據考,約生活於清康熙朝後半葉至清乾隆初年(1700—1740年)。初入仕即授山東安丘知縣。時值山東連年水旱大災,黃瑤觀全身心於賑災恤民,積勞成疾,殉職於任上。
黃瑤觀出生於書香門第。其父黃其宗,從小便有文名,爾後設館授徒,其門下弟子多人脫穎登科。黃瑤觀從小受嚴謹的家學門風薰陶,人品文章皆為時人所稱譽。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黃瑤觀參加鄉試得中黃元寬榜舉人,並立即上京赴次年(清高宗乾隆元年-1736年)“春闈”會試,竟“聯捷”金德瑛榜一甲進士。“科第聯捷”是早年讀書人之間用以相互祝頌的吉語,是極不容易得到的。且黃瑤觀一入仕途便顯現出不凡的才能,正該仕途顯達的時候,可惜英年早逝。
史載,黃瑤觀中進士後,依例被授為山東安丘知縣。知縣任上,正值酷旱洪澇並作,境內不靖。黃瑤觀在處置錯綜繁雜的政務時,善於切中要害,使其餘小事迎刃而解。施政中重於治本,別人認為紛繁無緒的事務,都讓他化繁為簡,治理得井井有條。儘管水旱連連,饑民充塞,但安丘境內仍然安靖,從不曾出現過大的亂子。
黃瑤觀不僅治政廉明,還極注重教化,倡導學風,關懷獎掖士人。政務之暇,他常要邀集當地諸生暢論詩文,彼此間不分尊卑貴賤,相互坦誠切磋。舉縣士人皆把他引為知已,諸事皆與他相商。儘管造訪者絡繹不絕,他從不顯示出絲毫厭煩,總是以禮相待,因此很得當地士人的擁戴。
黃瑤觀在他短暫(不足三年)的仕途生涯中最為感人的,還在於他傾盡身心於賑災恤民,與百姓共患難,竟至殉職於任上。
黃瑤觀入知安丘時,正值山東大旱,饑民遍野。黃瑤觀一到任便著手賑濟災民。他於饑民集中處設廠煮粥,為防饑民哄起搶食,他分饑民十人為一處,逐一分食給谷。每次給饑民賑濟糧物時,他都要親臨現場檢查點驗,不使屬下胥吏從中舞弊,因而饑民們都得到了實惠,不生紛擾。許多災民賴黃瑤觀的賑濟而得以活命。
黃瑤觀蒞任的第二年春上,山東地面竟又連發大水。大水漫過河堤,幾將淹近官倉。黃瑤觀連日置身於風雨中,督率工役搶築河壩,使倉儲得以保全。
當年夏天麥季歉收,饑民又聚。抗洪才罷,不待喘息休整,黃瑤觀又著手新的賑災事務。禍不單行,這年秋天,安丘縣境竟然又發大水,剛剛出土的禾苗,又遭滅頂之災。黃瑤觀馬不停蹄,親臨災區踏勘,對賑災和災後重建諸務事必躬親,對災民優恤有加。至此,他身心勞瘁、積勞成疾,撐不到三年任期屆滿,便卒於任上。
不久,安丘吏民公推他為“名宦”、“能吏”,都說“前有陳猶龍(亦泉州人氏,早於黃瑤觀任過安丘縣令,以勤政愛民著稱),後來黃瑤觀”,意指黃瑤觀比前代名宦陳猶龍更為出色。可見黃瑤觀在安丘縣深得民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