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流紋岩型鈹礦床

黃玉流紋岩型鈹礦床是一種新型鈹礦床的重要類型。產於前寒武紀陸殼區拉張斷裂帶。

學科:礦床地質學
詞目:黃玉流紋岩型鈹礦床
英文:topaz-rhyolite type beryllium deposit
釋文:一種新型鈹礦床的重要類型。產於前寒武紀陸殼區拉張斷裂帶。黃玉流紋岩的特徵是富含氟及鈹、鋰、銣、銫、鈾、釷、鈮、鉭、錫和鎢等親石性元素,晶洞中常含有黃玉。鈹礦物主要為羥矽鈹石,同時還有方鐵錳礦、紅色綠柱石和螢石與之共生。美國猶他州斯波山含鈹黃玉流紋岩礦床,是這類礦床的典型代表。羥矽鈹石在新生代黃玉流紋岩及變質凝灰岩中,呈細粒(約1微米)浸染狀,與螢石、蛋白石、玉髓、蒙脫石及錳氧化物共生。為富鈹(BeO平均品位0.5%)超大型礦床。1959年發現,1970年酸溶法分選羥矽鈹石的選廠投產,成為美國鈹的主要產地。從此結束了綠柱石“一統天下”的局面,也使美國擺脫了對進口綠柱石的依賴。中國新疆白楊河晚二疊世黃玉流紋斑岩中,也發現了這類礦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