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氏御用古方

知一堂御用古方膏藥始於1830年,迄今已有188年的歷史。是由清朝醫學家王清任第四代傳人王寶志先生聯合世界中醫骨科聯合會(WFTCO)曲少忠教授率領30多位專家團,融合26味中草藥熬制而成。也是一款雙配方、純中藥熬制、無鉛專利技術的膏藥。適用於頸椎病、腰椎病、腿痛、肩周炎、關節炎、軟組織損傷、腰間盤突出、滑膜炎引起的疼痛。

產品信息

中文名:御用古方疼痛貼

批准文號:黑哈食藥監械(準)字2014第1640011號

產品標準:YZB/黑哈0015-2014

適用範圍:該產品用於由頸椎病、腰椎病、肩周炎、關節炎、軟組織損傷、滑膜炎引起的頸、肩、腰、腿及關節、肌肉疼痛的人群

產品規格:1貼/袋×6貼/盒

產品企業:蘇州知一堂醫藥有限公司

使用方法:外用,貼敷於患處(疼痛處)。取本品揭去背襯紙,將膏面貼敷在患處,每貼敷1-2天

適宜人群:適用於因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肩周炎、頸椎病、腰肌勞損、骨質增生、跌打損傷、腰間盤突出等引起的疼痛及腰腿疼痛、坐骨神經痛等。

不適宜人群:對中草藥過敏、孕婦、哺乳期婦女、嬰幼兒

黃氏御用古方黃氏御用古方

產品的優勢

①1+1>8雙配方技術

專家團2年多的時間,克服了膏藥單一配方的技術難題,在巴布劑上融合了活血化瘀的祖傳秘制配方,在黑膏藥配方上首次使用了動、植雙藥合一的組合膏體。

②會呼吸、易吸收提升技術

中藥膏藥是以透皮給藥技術為基礎,不被人體吸收就無法達到真正的效果,傳統膏藥由於技術、成本、工藝等因素限制,其藥效被人體吸收不超過50%,而御用古方膏科研團隊採用了價格昂貴的油溶性無紡布,進口膠體,無紡布漏網工藝和王清任通竅活血湯秘方,讓御用古方膏會自動呼吸、人體貼敷24小時以上對藥效吸收率高達85%以上。

③純中藥熬製成型技術

傳統工藝膏藥由於技術限制,無法做到純中藥熬制後成型,必須添加鉛、賦形劑、乳化劑等化學物,如果做成生藥膏藥(將中草藥搗碎糅合成型),則更難讓人體吸收,因為傳統的鉛膏對人體危害太大(鉛、汞、鎘、六價鉻、多溴聯苯、多溴聯苯醚是世界各國明確限定的6種有害物質),最終才掌握了純中藥熬製成型的技術。御用古方膏的味道就是:淡淡中草藥藥香味,和其他含有化學物膏藥的腥臭味、酸腥味有明顯區別。

④防過敏技術

由於御用古方膏從技術上去除了有害、刺激性的化學物,採用了昂貴的油溶性無紡布,改良了粘合膠體,增加了透氣性和對藥效吸收效率的提升,自熱而然就做到了防過敏,經過過萬例臨床驗證數據證明。

⑤防水、防脫落技術

大家都知道,貼敷傳統膏藥後是不可以沾水的,因為膏藥粘合度差,沾水即脫落,對正常生活造成非常大的不便,這也是很多人不喜歡貼敷膏藥的原因之一,而御用古方膏採用的是進口膠體,膠體與藥液的配比度又非常高,其粘性掌控達到了最佳臨界點,貼敷御用古方膏後可正常生活用水,如可以正常擦洗、正常水洗(比如貼敷腳面處也可以正常侵水洗腳而不會脫落)。

⑥防殘留技術

很多人應該都嘗試過,貼敷膏藥過久會將黑黑的膏體殘留在皮膚表面而難以清洗,特別是天氣漸熱後更容易殘留,有的汗毛過長在撕去的過程中造成難忍的疼痛感,而御用古方膏不但有較好的粘合技術,還做過耐高溫60°低溫-40°的實驗,達到了高溫60°膏體無變形、液體溢出低溫-40°膏體無僵硬、斷裂、無粘合度的效果,所以貼敷過程中無論天氣高低溫變化,都做到了防殘留的技術難度。

⑦精準給藥、異病異樣

由於御用古方膏是純中藥雙配方熟藥熬制,具有藥量足、給藥快、吸收高的天然優勢,又是由26味純中草藥熟藥熬制而成,所以不同的病因會帶給患者不同的體驗感,同一個人不同部位貼敷御用古方膏,因病理的不同帶來的體驗感也會完全不一樣,大致分為發麻、發熱、發涼、發癢、透風、出水、反疼、熱辣等不同的感覺。這也是純中藥熬制的膏藥獨具的優勢。

⑧無鉛無重金屬專利技術

御用古方膏於2016年獲得國家頒發的“無鉛無重金屬外用貼劑”專利證書,因為鉛、汞等有害化學物質,因為鉛、汞對人體危害非常大,可以造成視覺障礙甚至失明、記憶力下降、老年痴呆、心腦血管、高血壓、腦偏癱等重症疾病,御用古方膏徹底改變了鉛膏對人體的危害性。

產品的榮譽

①2015年3月在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臨床驗證

②2015年6月在貴州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做臨床驗證

③2016年1月獲得“無鉛無重金屬外用貼劑”專利技術證書

④2016年3月被中國中醫藥外置委員會命名為:御用古方膏(皇氏膏)

⑤2017年5月被蘇州市健康管理學會授予“古中醫術傳承者”榮譽稱號

⑥2017年11月雙配方無鉛技術引起轟動,被膏藥行業稱為“地震膏”

產品的強大背景

知一堂醫藥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形成了集中藥材種植、中草藥技術開發、中醫醫術研究、中醫學術研討會組織、醫療藥品技術服務為一體的集團公司,總部位於江蘇省蘇州市,下設秦皇島分公司、青島分公司、菏澤分公司、丹東分公司、天津分公司等近10家分公司。其公司前身承襲於清朝中醫學家、解剖學家王清任在京開辦的“知一堂醫館”。

黃氏御用古方黃氏御用古方

王清任(1768-1831年),字勛臣,直隸玉田(今屬河北),王清任受祖上行醫影響,20歲便棄武習醫,幾年間已譽滿玉田,因其精究岐黃,醫術精深,名盛大清皇朝,1799年王清任31歲時應達官貴人的邀請在京開辦了知一堂醫館,因其樂善好施、善用黃芪。他醫病不為前人所困,用藥獨到,治癒不少疑難病症。據清光緒十年《玉田縣誌》載,有1人夜寢,須用物壓在胸上始能成眠;另1人仰臥就寢,只要胸間稍蓋被便不能交睫,王則用1張藥方,治癒兩症,在京城被譽為“王華佗”的美譽,並被嘉慶帝多次請進皇室為其診病。

王清任根據自己豐富的實踐經驗,對疾病的病因、病理有獨到的見解。他認為:許多病是由於血液流通不暢引起的。血液不流暢,淤積在某個器官或血管里,就影響了這個部位周圍組織的生理功能,引起疾病。根據這種“血淤致病”的學說,他研究處一些方劑,如“通竅活血湯”、“血府逐瘀湯”、“嗝下逐淤湯”等,而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湯”又被尊稱為中國中醫十大明方之一。

王清任同時也是一名非常出名的解剖學家,他認為人的臟腑結構對醫療非常重要,認為“治病不明臟腑,何異於盲人夜行”,認為古醫書中關於人體記述錯誤不少。他多次到疫病暴死者亂葬崗中和死刑場觀察人體內臟結構,於1830年著成《醫林改錯》,附圖25幅,他首先記載了人體腔由膈膜分為胸、腹兩腔,而非古書圖中所給兩個隔膜,三個體腔——三焦。又改正了古圖中肺有六葉兩耳二十四管的錯誤,“肺有左、右兩大葉,肺外皮實無透竅,亦無行氣的24孔。”認為肝有四葉,膽附於肝右第二葉,糾正了古圖肝為七葉的錯誤。關於胰腺、膽管、幽門括約肌、腸系膜等的描繪更符合實際。他精闢地論證了思維產生於腦而不在心。“兩耳通腦,所聽之聲歸於腦,……兩目系如線,長於腦,所見之物歸於腦,……鼻通於腦,所聞香臭歸於腦……”

他創立和修改古方33個,總結出了氣虛症狀60種,血瘀症狀50種。創製的藥方治療範圍十分廣泛,“補陽還五湯”還是治療冠心病、半身不遂的有效名方。他的淤血說“補氣活血”和“逐瘀活血”兩大法則成為我國中醫學術的瑰寶,

王清任的學術思想不僅對中醫內外婦兒各科作出了貢獻,而且對針灸臨床也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針灸臨床套用活血化瘀治則,最常用的操作手法就是刺血療法。用三棱針刺血,或用梅花針叩刺出血,或叩刺出血後再拔上火罐以增加出血量。刺後可直接祛除血脈的瘀阻、排除瘀血,疏通經絡。監床上凡是經絡中氣血壅滯不通,瘀血形成,或久病入絡等症皆可用此法治之,臨床套用範圍頗廣,辯證準確,手法適當則多獲著效。

王清任第四代傳人王寶志先生秉承祖志,掌握了王清任33個古方秘術,他1985年藝滿後精心研究貼劑產品,王寶志先生於1985年起進入膏藥界,是現在膏藥界出名的“膏藥王”,並於1995年設立王清任紀念館,1996年創立王清任製藥廠,1998年聯合中國中醫研究院(現中醫科學院)成立王清任醫術研究所,並舉辦了四屆王清任學術思想研討會,2012年牽頭成立了蘇州知一堂醫藥有限公司,組建骨病研究專家團隊,做了上萬例臨床試驗,研發出被中國中醫藥外置委員會命名的“御用古方膏”。

知一堂御用古方膏是由王寶志先生聯合世界中醫骨科聯合會(WFTCO)曲少忠教授率領30多位專家團,融合26味中草藥熬制而成的一款雙配方膏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