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歇觀

李園曾“使吏盡滅春申君之家”,但黃歇子孫眾多,又分散各地,加之有故地、封地的黃氏族人掩護,因而雖受害者不少,但倖存的也有。 他的長子黃尚一支,形成後來的江夏黃氏,次子黃俊一支,形成中原的陽夏黃氏,五子黃堂一支,形成後來的東吳黃氏。 還有逃亡家鄉故土古漢津黃家灣的一支,日漸成為當地的名門望族。

李園曾“使吏盡滅春申君之家”,但黃歇子孫眾多,又分散各地,加之有故地、封地的黃氏族人掩護,因而雖受害者不少,但倖存的也有。他們或逃難異地,或改姓隱居,其中就有改為申姓者,是申姓的一支起源。其子孫至少有五支倖存並傳衍下來。他的長子黃尚一支,形成後來的江夏黃氏,次子黃俊一支,形成中原的陽夏黃氏,五子黃堂一支,形成後來的東吳黃氏。還有逃亡家鄉故土古漢津黃家灣的一支,日漸成為當地的名門望族。
黃歇故里的父老鄉親為有這樣一位治國安邦、位高權重的遊子感到驕傲和自豪,也為黃歇及其家族蒙受滅頂之災感到惋惜和同情。在劫後餘生的家人和門客不敢拋頭露面的情況下,鄉親們歷盡千辛萬苦,使黃歇魂歸故里,為其修建了墓冢,取名“黃歇冢”。為了祭祀黃歇,當地百姓還慷慨解囊,捐資修建了黃歇觀,供人緬懷和紀念這位荊楚驕子。如今,這裡一年四季香火不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