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散尾葵

黃散尾葵

莖幹光滑,黃散尾葵葉、桿均為黃色。 果近圓形,長1.2cm,寬1.1cm,橙黃色。 黃散尾葵是小型的棕櫚植物,耐陰性強。

形態特徵

散尾葵為叢生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莖幹光滑,黃散尾葵葉、桿均為黃色。葉面滑細長
黃散尾葵
,單葉,羽狀全裂,長40~150 cm,葉柄稍彎曲,先端柔軟;裂片條狀披針形,左右兩側不對稱,中部裂片長約50cm,頂部裂片僅10cm,端長漸尖,常為2短裂,背面主脈隆起;葉柄、葉軸、葉鞘均淡黃綠色;葉鞘圓筒形,包莖。肉穗花序圓錐狀,生於葉鞘下,多分支,長約40cm,寬50cm;花小,金黃色,花期3~4月。果近圓形,長1.2cm,寬1.1cm,橙黃色。種子1~3枚,卵形至橢圓形。基部多分櫱,呈叢生狀生長。

地理分布

原產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世界各熱帶地區多有栽培。現廣東、海南、廣西、雲南有栽培,多植於庭園或花圃。

生長習性

性喜溫暖濕潤、半陰且通風良好的環境,不耐寒,較耐陰,畏烈日,適宜生長在疏鬆、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土壤,越冬最低溫要在10℃以上。原產地可高達3~8m。。

用途

適於庭院觀賞。黃散尾葵是小型的棕櫚植物,耐陰性強。在家居中擺放散尾葵,能夠有效去除空氣中的苯、三氯乙烯、甲醛等有揮發性的有害物質。散尾葵與滴水觀音一樣,具有蒸發水氣的功能,如果在家居種植一棵散尾葵,能夠將室內的濕度保持在40%~60%,特別是冬季,室內濕度較低時,能有效提高室內濕度。

藥用價值

【主治】吐血咯血;便血;崩漏
【功效分類】收澀藥
【性味】味微苦;澀;性涼
【藥材基源】為棕櫚科植物散尾葵的葉鞘纖維。
【用法用量】內服:炒炭煎湯,10~15g。
【出處】《中華本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