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墩村

基本信息

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黃墩村

武夷山市崇安街道辦黃墩行政村:位於市區北路,東與吳屯鄉大際行政村相連,南與崇安街道辦村尾行政村相接,西與洋莊鄉廓前行政村相聚,北與洋莊鄉坑口行政村交界。距武夷山市市區15公里。
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黃墩村
 該村於1958年成立大隊,1959年成立城關公社。黃墩村屬崇安街道辦最大行政村之一,於2007年新建村部一座,建築面積300平方米。
全村擁有19個自然村,23個村民小組,486戶,1806人口,耕地面積3915畝,山林總面積40860畝, 其中有林地21260畝,毛竹林12000畝。
村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水稻菸葉、芋子和毛竹為主。2007年全村人均收入2875元。行政村道路硬化以完成,交通方便。
黃墩村轄區內擁有白石尖和白石觀:海拔約1300米,境內奇峰,異石、峽谷、瀑布、溪流遍布其間,觀中菩薩雲集,行人絡繹不絕。

安徽省巢湖市含山縣運漕鎮黃墩村

鄉村概況

黃墩村位於運漕鎮中北部,緊依裕溪河後河,與和縣隔河相望,塔運路在村西面側境而過。村內有五條水泥路與塔運路貫通,交通十分便捷,與新港、新豐、三台三村相鄰,下轄21個自然村,總戶數1144戶,人口3840人,勞動力2005人,耕地面積2924.75畝,水面1260畝。
該村素有“漁米之鄉“之稱,享譽鎮內外,農業上以種植優質糧、棉、油為主,產量居全鎮前列。並以水產養殖業為經濟龍頭,以河蟹、龍蝦、大青蝦為主要特色,水產品銷往全省各地。
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方面,在大圩灣、四連圩、沙圩三處設定排灌站,所有水系暢通無阻,確保農業旱澇保收。
村內已建成新埂、大李、楊巷、晏村、小徐、大蔣、小灣等七個新農村示範村,示範村布局規範、村容整潔、環境優美。

產業發展

工業方面,目前已有運浦牆體、福龍化工、喜業行再生能源、大運燃氣、黃墩油廠、黃墩自來水廠等數家企業在村內相繼落戶,另外還擁有一座11萬伏的高壓變電所。
事業性單位方面,村內設有兩所國小、一所中學,在校學生2000多人,學生不僅有本村的,還有附近村的,學生讀書條件優越。還建有一所衛生院,給本村民眾就近看病,提供了方便。另外在村部還設有圖書閱覽室,陳列各類圖書音像資料幾百冊,為村民學習科技知識,提供了方便有利條件。

前景展望

黃墩村在黨的惠民政策引導下,村兩委一班人帶領廣大幹群,深入學習和實踐科學發展觀,他們正以嶄新的風貌,昂揚的鬥志,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建設美好家園,而不懈地努力著。

江蘇省新沂市新安鎮黃墩村

鄉村概況

黃墩村位於新沂市新安鎮東北部,北臨山東省郯城縣紅花埠鄉,南接北溝鎮西與市區隔河相望,沭河,黃墩沿村東,西側相切而過。
全村有四個自然村莊,十四個村民小組,社會人口7500人,黨員65名。

歷史情況

黃墩由來己久。相傳鳳凰曾在村內的高墩上棲息過,得名凰墩,後演變為黃墩。解放後在黃墩設行政村,轄黃墩、沖沙子、西聞莊、徐莊、顏莊、大竇莊、小竇莊。清朝末年在村內建有一座三院九井寺院,名為黃墩寺,占地50畝,香火旺盛時有僧近百人,民國中期逐漸衰弱,解放後寺院被改為黃墩中國小,八十年代初大殿、偏殿被毀,九十年代初被徹底拆除。

自然條件

1.氣候
江蘇省新沂市黃墩村

黃墩村屬暖溫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3.7度,年極端最高溫度39.9度,極端最低氣溫-22.4度,年平均降水量921.8mm;年平均日照時數2575.5小時;無霜期200天左右,長年主導風向為偏東北風。
2.地質地貌
黃墩村為沭河沖積平原,地勢呈西北高、東南低、高程30.0米—28.5米之間地表為第四紀地層覆蓋。郯廬斷裂帶F2主斷裂通過村域,屬8度設防區。地耐力為13—18噸/平方米東緣部分。
3.水文,水資源
黃墩村水資源較為豐富,西部的沭河水是主要的灌溉水源。沭河自北向南,平均流量22立方米/秒。歷史最高洪水位30.94米(1950年8月19日)常年水位保持在26.5—27.5米。
村域有灌溉站5個,主渠道5條,支渠16道。
4.經濟狀況
黃村經濟比較發達,村民生活水平較高。2005年被評為“徐州市十佳最具魅力鄉村”已經邁上小康之路。尤其近年村內建設的試點蔬菜大棚每畝年利潤達3萬元。
5.配套設施建設
公共設施:村內公共設施相對不足,村委會辦公樓用房狀況較好。現有衛生室設基本滿足村民需要。村內有國小和幼稚園各一所基本滿足本村需要,村內新建秸桿氣站一座。文化設施比較缺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