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啟芳

黃啟芳

黃啟芳,男,生於1947年,漢族,廣東揭陽人氏,醉墨閣閣主,字梓灝,海派畫家。自小從師習畫,畢業於上海東方藝校。系畫家林逸的入室弟子、經劉海粟、王蘭若、劉昌潮等名家的指點。深受吳昌碩、齊白石、八大山人諸名家筆墨影響,刻苦面壁,專注於中國傳統筆墨,功底深厚。其畫多為墨畫,畫風以淋漓古樸、滄勁、奔放、大氣,功底深厚著稱,專於蝦、山水、梅蘭竹菊、塘魚等。尤其是其所作之水墨蝦,妙趣橫生,深受國內外收藏家的珍藏,並在國內外大型畫展中屢獲殊榮。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黃啟芳與劉昌潮 黃啟芳與劉昌潮

黃啟芳出生在書香門第之家,父親黃鵬萬先生僑居新加坡,是一位著名的中醫師,其書法國畫也是把好手。黃啟芳從小就酷愛作畫,他常常畫家中的蘭花,畫魚塘里的小魚蝦,更鐘情於迎風招展的翠竹。

十六歲那年,黃啟芳在揭陽華僑中學讀書時有幸認識到海派名家林逸先生,並拜林逸老師為師很快成為遠近聞名的青年畫家。遠自魏晉南北朝、南朝三傑、隋唐著名畫家、五代宋元著名畫家、明四家,近自八大山人、吳昌碩、齊白石、張大千、鄭板橋等歷代大家筆墨技巧與美學理論,黃啟芳用50餘年潛心研習,立足傳統筆墨尋求藝術突破,成為一名全能型畫家,於中國畫人物、山水、花鳥、魚蟲、走獸、工筆、無所不能,其書畫藝術包眾體之長,兼南北二宗之富麗,集文人畫、作家畫、宮廷畫和民間藝術為一體。

黃啟芳後期在書畫藝術上又深得劉海粟、王蘭若、劉昌潮等畫家悉心指點,其在繼承歷代畫家筆墨技巧及美學理論的同時,不被先人技法及思想所惑,熟練運用所學筆墨技巧,靈活揉合所悟美學理論,在長期的創作實踐中不斷提煉和突破,取諸家之法自成家數。

個人作品

黃啟芳作品國畫 黃啟芳作品國畫

黃啟芳是一位繼承傳統筆墨,從傳統筆墨中另闢新徑的海派畫家,所畫墨蝦既體現高度筆墨技巧,又在表現水墨、宣紙獨物性能的基礎上,將蝦之質感表現得淋漓盡致,其筆下的墨蝦靈動活潑,栩栩如生,神韻充盈,用淡墨擲筆,繪成軀體,浸潤之色,更顯蝦體晶瑩剔透之感。以濃墨豎點為睛,橫寫為腦,落墨成金,筆筆傳神,細筆寫須、爪、大螯,剛柔並濟、凝練傳神,顯示了畫家高妙的書法功力。黃啟芳筆墨深得齊白石先生之精髓,與齊白石先生不同的是,畫蝦所運用筆墨,不僅通透而伶俐生動,更加大膽概括簡化。

黃啟芳總結劉昌潮筆墨技法的優勢後,融合吳昌碩、齊白石、八大山人等諸家筆墨,不僅以書法畫竹,吸收山水畫的拖泥帶水法,溶入潑墨和破墨之中,借用西洋畫透視技法,以墨色濃淡、虛實的微妙變化,表現竹的光影、露氣,加強了空間感和縱深感。注重寫生取材,分析竹子成長規律和結構變化,所畫墨竹亂中有序,層次分明,筆法多變,形神兼備。

藝術影響

黃啟芳山水畫手跡 黃啟芳山水畫手跡

畫家及畫作被《泰國京華日報》、《印尼日報》、《國際日報》、《戰旗報》等國內外大型報刊雜誌進行專題報導及專刊刊登。國畫《蝦》被嘉德拍賣行拍賣。其作品被收入國家博物館、國家美術館、潮汕名人檔案、葉劍英基金會。

藝術成就

1988年

黃啟芳山水畫手跡 黃啟芳山水畫手跡

入選由荊州市政府和中國美術家協會舉辦《屈原杯海內外書畫藝術大獎賽》榮獲優秀作品獎;作品被荊州市美術館收藏。

1993年

黃啟芳花鳥畫手跡 黃啟芳花鳥畫手跡

入選由中國文聯和廣州市舉辦“萬家樂杯”,並榮獲“優秀作品獎”;

1994年

黃啟芳蘭竹畫手跡 黃啟芳蘭竹畫手跡

《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收錄;

2001年

黃啟芳壽桃瓜果手跡 黃啟芳壽桃瓜果手跡

《中國歷代著名書畫家大辭典》收錄;

2003年

黃啟芳所畫鯰魚手跡 黃啟芳所畫鯰魚手跡

《毛澤東同志誕生110周年大型書畫集》收錄;同年應“葉劍英研究會”黃桂清會長特邀在葉帥府當場作畫,並被收藏。

2004年

黃啟芳花鳥畫手跡 黃啟芳花鳥畫手跡

作品入選《潮汕歷史文化館藏作品集》;同年,作品入選天津市政府與國家文聯舉辦《全國梅蘭竹菊國畫作品集》。

畫展年表

2002年

黃啟芳及其作品 黃啟芳及其作品

印尼華僑及政府專為其舉辦個人畫展,印尼國家領導黃家定拿督指定收藏《國畫》;

2008年

黃啟芳畫集 黃啟芳畫集

出版《黃啟芳》畫集。

2009年

在廣東省汕頭市金熙畫廊舉辦個人畫展。

《三清 》136×68cm 《三清 》136×68cm
《盛夏 》49×190cm 《盛夏 》49×190cm
《雨後 》34×57cm 《雨後 》34×57cm
《野趣 》55×45cm 《野趣 》55×45cm
《仁者壽 》136×68cm 《仁者壽 》136×68cm
《墨梅 》90×49cm 《墨梅 》90×49cm

2010年

在廣東省文學藝術研究院陳香閣展廳舉辦個人畫展。

《黃山》(寫生)68×68cm 《黃山》(寫生)68×68cm
《春覓 》90×49cm 《春覓 》90×49cm
《晨竹 》68×136cm 《晨竹 》68×136cm
《竹石 》68×136cm 《竹石 》68×136cm
《紫氣盈門 》90×48cm 《紫氣盈門 》90×48cm
《水流花開 》90×48cm 《水流花開 》90×48cm

2012年

黃啟芳在翠籮山房作畫 黃啟芳在翠籮山房作畫

在廣東汕頭思雲閣展廳舉辦個人畫展。

2013年

在廣東汕頭思雲閣展廳舉辦個人畫展。

藝術形成

藝術特質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1)墨韻古樸靈秀,清雅脫俗且生動多趣。濃、淡、乾、濕等墨法處理層次明顯,即七墨:濃墨、淡墨、破墨、潑墨、積墨、焦墨、宿墨等墨法的運用變化無窮。

(2)筆法考究嚴謹,行筆有力而剛柔並濟。從其筆中點、線、面等粗細關係的把握來看,可見蒼勁老道。筆法五法之:平、圓、留、重、變的運用可謂恰到好處。

(3)書法功底深厚,行筆講究而均有出處。從其書法中的筆道、意道、力道、氣道再到其結字、謀篇、布局來看,出自多家書體且自成一格,其書體厚實有力,古樸脫俗。

(4)構圖膽大心細,疏密得當且主體突出。遠、近、輕、重等空間把握錯落有致,視覺通透,畫面律動有序,形意相生而形神兼備。黑、白、灰、彩等基調明暗變化豐富。

形成線索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1)黃啟芳少年時期,因家境清貧而勤工儉學。十餘歲時曾以篆刻為生。這一點,與齊白石頗為相似。從黃啟芳不同時期的畫作落款中不難看出,其落款所有印章極為考究。

(2)黃啟芳青年時期,在研習國畫之餘曾從事過西方繪畫創作,並通曉素描、炭精畫、水彩畫、油畫等畫種。可見,西方繪畫的學習及創作無疑奠定了黃啟芳紮實的造型能力及色彩功底。

(3)黃啟芳中年時期,在研習中國畫之餘又從事過膠片攝影藝術創作,並在報紙上發表過不少作品。但凡學過攝影的畫家都知道,攝影是鍛鍊和提升構圖能力、光影運用、視覺審美的最佳途徑,與繪畫理論也存在頗多想通之處。

據黃啟芳的故友透露,其早年在膠片攝影藝術和西方繪畫藝術的造詣相當了得。那么,黃啟芳後期為何又耗費大半生的時間精力面壁研習中國畫傳統筆墨呢?雖然這個問題目前我們還不得而知。但據此推斷,黃啟芳早年從事膠片攝影藝術及西方繪畫藝術的經歷,對其藝術審美和創作思想無疑存在一定程度的影響,這對於其後期運用及揉合中國畫傳統筆墨技法無疑起到重要作用。

相關評價

王杏元

電視台採訪報導黃啟芳 電視台採訪報導黃啟芳

王杏元在 其評論黃啟芳書畫藝術的文章中,曾這樣論述道“潮汕能出這位有才氣的畫家,就是在國內同齡畫家中為數也是不多的,其作品很有收藏價值,幸甚矣!”

艾倫

英國藝術研究者艾倫在其研究中國傳統筆墨的學術論文中,曾評價道:“中國當代畫壇需要更多像黃啟芳這樣藝術思想清醒的大師,引領新一代書畫學者走出傳統筆墨的低谷期和當代國畫藝術審美的迷茫期。”

費利克斯

德國美術理論家費利克斯在論述中國書畫藝術審美的學術論文中則大膽指出:“讓中國人引以為傲的國畫藝術就像純種獵犬,在形式與技巧上將中國繪畫藝術和西方繪畫藝術相融合,只會讓中國的本土繪畫藝術像動物雜交一樣被強姦,使得動物身上的血統沒有原先那樣純正,並且越來越貶值。”同時他還舉例道:“目前中國類似黃啟芳這樣堅持傳統筆墨並繼古拓新的老畫家就像國寶屈指可數。因為中國畫壇近些年湧現出的許多國畫大家就像贗品,當我耗費大量時間精力去研究他們的畫作時,我感到非常失望,因為從他們的畫作中,我完全看不到中國傳統繪畫的精神和靈魂。”

個人生活

黃啟芳畫展 黃啟芳畫展

黃啟芳每天都要畫畫,這是黃啟芳為自己布置的作業。這個習慣,黃啟芳堅持了50多年。黃啟芳創作量很多卻發表得很少,每隔一段時間,黃啟芳就會銷毀大量畫作。學術文章中不乏討論黃啟芳書畫藝術的文章,學界認為:中國需要更多像黃啟芳這樣的老畫家,為書畫學者樹立良好榜樣。

2002年印尼華僑及政府專門為黃啟芳舉辦過一次個人畫展,印尼國家領導黃家定拿督指定要收藏其國畫作品。2002年至2013年期間,黃啟芳在廣東先後舉辦了5次畫展,每次畫展均在國內學術界引起熱切關注,媒體先後對其進行報導。

媒體報導

《國際日報》刊登黃啟芳畫作 《國際日報》刊登黃啟芳畫作

黃啟芳及其畫作被《泰國京華日報》、《印尼日報》、《國際日報》、《戰旗報》等報刊雜誌進行報導及專刊刊登,其畫作先後被多家拍賣行進行拍賣,被國家博物館、國家美術館,美國、日本、新加坡、泰國、印尼、台灣等國家機構及政要收藏。中國書畫界盛傳著:“近代大師當屬齊白石,當代大師莫非黃啟芳。”的美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