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君璧秋山觀瀑

黃君璧秋山觀瀑

《黃君璧秋山觀瀑》是中國著名國畫大師——黃君璧創作的作品。畫作描繪了一高士坐看山澗飛瀑的情景。

基本信息

畫作簡介

《黃君璧秋山觀瀑》的尺寸為:59×113cm。畫作上的鈐印為:“黃君璧印、君翁”。作者落下的款識是:未知。 題識:庚申十二月畫於白雲堂,八十三叟君翁黃君璧。

展覽:“時代的形象―台灣地區繪畫發展回顧展”,高雄市立美術館,1994年8月26日至1995年2月26日

作品欣賞

是幅作於1980年,繪高崖叢樹間一高士坐看山澗飛瀑,流水涓涓,瀑聲喧喧,水霧瀰漫山谷,氤氳生姿。整幅筆墨熟練,意境清雅高逸,是黃君璧傳述“畫人應有的修養”之熟而生巧時期的畫作。

黃君璧在1969年一年當中遊歷南非維多利亞瀑布、巴西衣瓜索瀑布和美加邊境的尼加拉瓜瀑布之後,開始探索出新的瀑布繪畫方法,而自稱“我畫瀑布的水是前人山水畫裡所沒有的”。本幅瀑布以“勾線直瀑法”畫出,故筆墨細膩,聲勢雄壯。“閒來溪上坐,愛聽瀑泉聲”,即可感受到他優遊山林的心境。

畫家簡介

黃君壁(1898―1991),當代國畫大師黃君壁先生,西元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九月二十八日生於廣州市。原名允�,字君壁,號君翁,祖籍廣東南海西樵人。先人世代經商,父親仰荀公經商之餘,平日更喜愛欣賞收藏古玩字畫,這對君翁一生影響至大。幼承庭訓,聰穎過人,1914年(民國三年)矢志繪事,書法兼貫中西,1923年(民國十一年)於廣東全省美展榮獲大獎後,正式投入國畫創作歷程。

1950年(民國三十八年)之前的三十多個年頭可稱之為黃大師的“初學時期”,大師此期東登泰山,西窺劍閣,過三峽、探黃山,遊歷全國大小名山大川,廣結藝文名流,學習鑑賞,勤摹名跡、朝乾夕碣,戰戰兢兢,所作作品正如所謂“合乎規矩而不濃膩”,筆墨清新,布局雋雅,自成一家,令人愛不釋手。1950年(民國三十八年)大師抵台後鏇被聘請為省立(今改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系教授兼主任,至1972年(民國六十年)退休為止凡二十二年,此期作育英才無數,樹立了台灣藝術教育的新導向;期間又為蔣介石夫人宋美齡女士禮聘為其個人國畫教師。並屢獲國內外之邀,代表我國出國講學及展覽達數十次,載譽國際,足跡遍及亞、歐、美、非四大洲,對文化藝術宣揚貢獻卓著;曾榮獲教育部第一屆中華文藝獎美術部首獎,及藝術界致贈的“畫壇宗師”匾額等殊榮。飽賞世界奇山大河,飫覽中外名勝古蹟之餘,胸懷愈富、手眼愈熟,所作作品窮理盡性,氣熱磅礴,雄吞河嶽,筆墨淋漓,絢麗至極,一代畫壇宗師名望遠播亦寫下我國藝術史重要的篇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