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口

黃口

黃口鎮,位於安徽省宿州地區蕭縣境內,蘇魯豫皖四省交接地帶,物資豐富、文化悠久、民風淳樸、熱情好客。總面積9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7800畝,其中鎮區面積4.9平方公里。全鎮現轄35個行政村。縣名可能以此地多柞樹,每逢秋天果熟後百鳥翔集爭食而名。

基本信息

安徽地名……黃口鎮

黃口鎮,位於安徽省宿州地區蕭縣境內,蘇魯豫皖交接地帶,徐州西百餘里處,為徐州門戶,國道310徐商路 省道豐黃路和隴海線鐵路交界處,交通位置便利,轄內人口10餘萬,物資豐富,民風淳樸。鎮總面積9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7800畝,其中鎮區面積4.7平方公里。全鎮現轄35個行政村,6個居委會,138個機關企事業單位,總人口92000人,其中鎮區人口3.5萬人,在全鎮總人口中,從事農業(第一產業)的人口53000人,從事非農業(二、三產業)的人口39000人。
漢初置杼秋縣,位今黃口鎮西孫廟老黃口。杼”字,《爾雅·釋木》“栩、杼”,郭璞注“柞樹”。縣名
··
可能以此地多柞樹,每逢秋天果熟後百鳥翔集爭食而名。初屬碭郡。文帝二年(前178年),屬梁國。王莽改為予秋縣。東漢初,恢復杼秋縣名,屬沛郡。東漢,魏晉因之。東晉義熙七年(411年)後廢杼秋縣。
黃口取名黃河決口之意,北二十餘里處有黃河故道遺址,為皖蘇分界處。
二00六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生產總值11.5億元,其中工業產值10.3億元,農業產值1.2億元。比較出名的工業企業有皖王麵粉集團有限公司,2006年實現產值8.5億元,
境內交通有隴海鐵路,徐商公路,和省級蕭黃公路。
黃口地下蘊含大量石油,上世紀九十年代曾計畫開採,因人口搬遷、交通路線改遷等問題最終放棄開採。

工業產值

主要項目有農副產品加工、食品、鑄造、造紙、木材加工、紡織、水泥預製、建築防腐等。全鎮超百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42個,其中5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4個,連續幾年被評為市“工業十強鄉鎮”。二00六年全鎮實現財政收入235萬元,支出312萬元,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2767元,鎮區居民人均純收入4100元。

農業生產

主要以種植業、畜牧業為主導產業。種植主要是糧食、棉花、蔬菜、瓜果、制種。2006年全鎮糧食麵積85000畝(複種面積),總產39000噸,棉花面積20000畝,總產1380噸,蔬菜面積5600畝,西瓜面積13500畝,以王樓、新樓、王堂等村為基地的蔬菜制種產業已成規模,可為當地增收1200萬元。畜牧業全鎮連續三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畜牧十強鄉鎮”稱號。2006年全鎮畜牧業收入占農業收入的38%,畜牧業主要是以養豬、養羊、養畜為主。該鎮近幾年發展壯大起來的“蕭碭邊界養豬協會”(被評為全國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先進單位)現有會員600多戶,遍布蕭縣、碭山、豐縣邊界村莊,年出欄肥豬3萬多頭,實現利潤400多萬元。

外出務工情況

現全鎮有中介機構10多個,黨委、政府、群團組織也主動在廣東、長三角、東北、天津、青島等地建立了勞務輸出聯繫點,定期不定期的向這些地區輸送勞力。同時,回響縣委縣政府號召,實施東向發展戰略,主動與徐州建立了勞務、商貿、交通聯繫點。2006年全鎮在外務工人數20000人,占全鎮總人口的21%,創收入1.6億元。

農民工外出務工有哪些好處

外出務工是農村剩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的一種就業方式。通過外出務工,不僅解決了城市勞動力缺乏問題,而且加快了城市的經濟發展,還使務工者開闊了眼界,掌握了信息,學到了一定的技術。回鄉後幫助發展鄉鎮企業,開起了工廠,既解決了剩餘勞動力就業問題,也活躍了農村市場經濟。
“外出務工既減少了糧食供應的壓力,又能為在家農民騰出發展的空間,同時還能讓外出的人學到本領、增加收入,真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今後的發展規劃

1、深化農村改革,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力爭農業生產再上新台階。主要措施是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推進優質產品區域化、規模化經營,積極發展規模養殖,發展速生優質水果,完善農村土地經營制度,鼓勵土地向集約化、規模化少數種田能手流轉。
2、堅持工業強鎮,進一步做大做強工業生產,積極培育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要以皖王集團為依託,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紡織、建材、食品、鑄造工業,計畫到2010年,再發展三個年產值超500萬元的規模企業,全鎮工業產值達到15億元。
3、實施東向發展,抓好招商引資,堅定不移的融入徐州經濟圈,以該鎮與徐州的地理位置、交通、人文優勢,努力把該鎮建成徐州經濟區的農產品加工基地,勞務輸出基地。同時,要擴大招商引資視野,改進招商引資方式,實施優質服務,主攻江蘇、上海、黑龍江、廣東的招商引資項目。全方位推動工業、農業、城市基礎設施及社會事業的對外合作。
4、抓好城鎮發展,加快新農村建設,逐步加大城鎮和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的投入。今年下半年將啟動鎮區東區的開發工作,使鎮東新區變成一個商貿、行政、居住的新環境。同時,啟動黃口汽車站和黃口輸變電站的建設,抓好黃口火車站廣場的拆建工作。新農村建設,今年我們將完成一半以上的村村通工程建設任務。
5、進一步抓好勞務輸出,引導農民向二、三產業轉移,堅持把勞務輸出當作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政府將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搞好信息服務,打造勞務品牌,力爭到十一五末,全鎮勞動力有一半以上從事務工經商,同時,積極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回鄉領辦、創辦企業,為該鎮經濟發展作貢獻

歷史

黃口鎮於民國16年(1927年)設鎮,隴海鐵路鋪設之前原是一片鹽鹼荒地。1915年,隴海鐵路鋪設到此並建站,不久,祖籍山東的史忠明逃荒要飯至此,在距車站50米處搭一庵棚賣茶為生。一年後,周圍各縣商人紛紛在此落腳經商。民國7年,肖縣第十六任區長邵世恩把區公所從老黃口搬遷到火車站北200米處,促進了集市貿易發展。到民國27年(1938年),黃口已初具規模,商業興隆,市場繁榮。日軍侵占黃口後,客商離散。抗戰勝利後,商業恢復。1948年11月,黃口解放。1949年初,黃口鎮成立了人民政權,即黃口區公所,從此黃口鎮一直是區公所、鎮政府、人民公社駐地。1984年,黃口鎮被批准為副縣級建制鎮。1994年,黃口鎮又被列為全國500家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
黃口鎮為徐州以西重鎮,享有徐州西大門之稱。解放戰爭中的淮海戰役,國共大軍進駐黃口地區,又沿著黃口至口子(今淮北相山)的公路浩浩蕩蕩開赴淮海戰場。1927年6月,蔣介石率李宗仁等在徐州將領,乘專列西上迎接馮玉祥,在黃口火車站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蔣、馮並結拜為兄弟。1930年,黃口鎮農會會員和赤衛隊隊員兩三百人,中共黨員20多人,在共產黨員張永祥、李祥太、程瑞凱、李祥嶺等同志的領導下,殲滅誘敵國民黨一個連100多人,繳獲長短槍180多支,並中斷徐州至商丘的隴海鐵路三天,此為著名的黃口暴動,有力打擊了國民黨的黑暗統治,配合了我黨的革命行動。著名共產黨人胡玄圃,本鎮胡莊人,自幼上學,畢業後任教,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在上海從事革命宣傳時被國民黨逮捕,在獄中遭嚴刑拷打,始終堅貞不屈,於同年摻死在獄中。抗日戰爭時期的1938年,中共蘇魯豫皖特委在黃口孫廟村召開第一次會議,會議由特委負責人郭子化同志傳達了洛川會議精神,分析了鬥爭形勢,決定廣泛發動民眾開展統一戰線工作,創建抗日武裝,開展獨立自主的敵後游擊戰爭。這次會議被稱作“黃口會議”,是蘇魯豫皖黨組織召開的一次重要的會議,為後來的抗日武裝力量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解放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黃口鎮快速發展。鎮區面積由原來的2.2平方公里擴大到現在的4.7平方公里,鎮區人口由1984年的2萬多人增加到現在的3.3萬人,街道由原來的2000多米增加到11000多米。到2005年底,全鎮有國營、集體、私營企業42家,其中皖王集團2005年銷售收入達到3.4億元,另外全鎮還有個體工商戶2100多戶,中國小35所,其中鎮區有完全高中1所,普通國中4所,國小3所,職業技術高中1所,醫院3所,醫療室、所25個,臨床230張,另有電視台、郵政、電信局各1處,其中電視轉播台可覆蓋蘇魯豫皖接壤地區周圍40公里地域。主要商貿市場有工業品市場、農貿市場、百貨公司大樓、華聯超市、美聯超市、聯華超市等,其他服務業有飯店60多家,小吃部80多家,旅社、旅館25家,出租汽車70多部。1970年建起的黃口變電所,擔負著黃口鎮及周邊鄉村的輸變電任務。坐落在鎮區中間的黃口火車站,歸屬上海鐵路局,為四級一等站,每天有四對直快客車停靠。

自然優勢

黃口鎮地勢平坦,屬黃淮海沖積平原,暖溫帶半濕潤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水較充沛,土壤以半沙半淤為主,適宜小麥、玉米、棉花、大豆、紅薯、蘋果、梨生長。地下資源主要有石油,經有關部門勘探,以黃口為中心,周圍50公里內有著豐富的石油油氣資源,有待日後開發。

發展種植業的自然條件

一。不同點:
1.北非與東亞的氣候不同,北非是熱帶沙漠氣候和地中海氣候。
2.土壤不同,北非是荒漠土,而東亞是黑土紅壤等耕作土。
3.降水不同,北非全年降水稀少,東亞則相對降水較多。
二。埃及區位因素:
1.位於尼羅河下游,灌溉水源充足。
2.尼羅河定期泛濫,土壤肥沃。
3.這裡是人類最早的活動地區,歷史悠久。
4。近代交通興起以來,埃及是亞歐非海路要衝,交通位置
重要。
5.歷史原因,獲得獨立,發展迅速。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