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先群

黃先群

黃先群,女,漢族,1958年6月出生,貴州省貴定縣人。1982年元月參加工作,2004年8月獲研究員職稱,2000年獲法國博士學位,1998年5月加入中國民主建國會,2006年為小河區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生物技術學會理事。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文章約30篇。2006和2007年分別申請專利2項。

基本信息

黃先群 研究員

籍貫:貴州開陽

出生:1958年6月

學歷:研究生

學位:理學博士

職務:貴州省農業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西南大學農學與生物科技學院兼職研究生導師

專業:農作物組織培養,基因工程

個人簡介

1982年畢業於貴州農學院農學系農學專業,同年分配到貴州省農科院油料所工作。先後從事油菜品種選育,品質育種,組織培養、油菜栽培、區試、資源考察、中間試驗等工作。在“六五”、“七五”期間,參加“黔油低芥一號”品種的選育、推廣工作。

1988年到法國農業部雷恩作物育種站進修學習,

1990年在法國雷恩第一大學科學哲學系農業生物專業註冊研究生學習,獲法國雷恩大學科學哲學系農業生物專業碩士文憑。

1990年回國,承擔省及國家優質油菜品種選育課題,主持油菜組培“八五”省攻關課題。

1994年底,參加喀麥隆蔬菜項目組的援外項目,圓滿完成了援外任務並得到了駐華使館的好評。

2000年至2004年在法國國力綜合理工學院進行了歷時三年半的博士學位學習,獲博士文憑和博士學位。主要工作內容是利用分子標記技術(AFLP和SSR)研究向日葵體細胞胚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定位,結果表明向日葵體細胞胚基因主要位於第5、10和13條染色體上,4個AFLP標記(e32m501、e38m492、e40m491、e32m6210)是最靠近體細胞胚發生基因的標記,可以作為該性狀的輔助選擇標記;同時還開展了向日葵下胚軸表皮層誘導體細胞胚,子葉誘導不定芽以及向日葵原生質體分裂類型的研究等。

目前主要從事油菜分子標記,油菜小孢子DH群體的建立、遺傳圖譜研究和分子標記輔助選擇、馬鈴薯轉基因等工作。

科研項目

貴州省“八五”攻關油菜組培項目:組織培養快速繁殖油菜核不育系的研究,1996-2000;貴州省基金項目,[黔基合計字(1999)3019號]:甘藍型油菜931155黃籽性狀顯隱性的遺傳研究,1999-2002;貴州省基金項目,[黔基合字(1997)3102號]:利用組織培養技術創造油菜新型基因種質資源,1997-2000;院重點課題:少花桂組培快繁技術研究,1997-2000;貴州省”十一五”科技攻關項目, [黔科合NY字(2006)3007]:油菜分子標記輔助育種研究;2005-2010;國家教育部“春暉計畫”留法學者資助項目,貴州省組織部高層次人才資助項目,貴州省科技基金[黔科合J字(2006)2032號],留學回國人員資助項目:馬鈴薯抗病轉基因育種,2006-2010;國家教育部“春暉計畫”留法學者資助項目,貴州省農科院博士啟動項目:貴州油菜地方品種分子標記指紋圖譜研究,2005-2008;貴州省國際科技合作重點項目[黔科合外G字(2005)400107號];貴州省農業動植物育種專項項目[黔農育專字(2006)027號]:油菜雙單二倍體群體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技術體系創新-I. 雙單二倍體群體的創建,2005-2007;貴州省科技攻關項目,黔科合NY字[2007]3006號甘藍型油菜含油量基因的QTL分析, 2007-2010;

科技成果

1、刁攀璉,徐大地,吳慶躍,饒勇,黃先群。甘藍型低芥酸油菜“黔油低芥一號”。貴州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1987年.

2、黃先群,揚業正,黃燕芬,唐麗,顏懷珍。組織培養快速繁殖油菜核不育系的研究。貴州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1996年.

研究論文

1、黃先群. 法國對油菜(B.napus L.)胞質雄性不育的研究進展. 貴州農業科學,1990(1):49-51.

2、黃先群. 法國油菜生產概況—面積,產量和品種的演變. 貴州農業科學,1992(2):53-56.

3、黃先群,楊業正,黃燕芬,顏懷珍,饒勇,李大雄,唐麗,劉敏. 油菜(Brassica napus L.)胞質雄性不育雜種及其三系苔段離體培養分化出苗能力比較. 西南農業學報,1993(4):108-110.

4、黃先群,顏懷珍,黃燕芬,唐麗. 甘藍型油菜不同分枝苔段離體培養分化出苗能力比較. 貴州農業科學,1994(3):11-14.

5、黃先群. 甘藍型油菜制種與昆蟲傳粉研究. 貴州農業科學,1994(6):7-13.

6、黃先群,唐麗,黃燕芬等. 甘藍型油菜核不育系組織培養快速繁殖. 植物生理通訊,1995(2):119-120.

7、黃燕芬,黃先群,唐麗等. 甘藍型油菜雄性核不育系快速繁殖植株性狀初步研究. 貴州農業科學,1996(2):23-26.

8、李大雄,刁攀蓮,饒勇,黃先群. 單、雙低甘藍型油菜胞子質雄性不育系及恢復系選育研究. 種子,1997,87(1):40-42.

9、黃先群,唐麗,黃燕芬等. 基因型效應對甘藍型油菜核不育系組織培養再生植株的影響。種子,1997(5):25-29.

10、黃先群. 生物高新技術的套用利我省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 貴州省高新技術產業化論文集,貴州科委編著,1998,p:171-178。

11、黃先群. 藥用植物與生物技術研究進展. 全國紅豆杉和銀杏葉等藥用植物基礎及套用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藥學會和中國藥學會貴州分會編著,1998,貴陽,p:108-111。

12、黃先群,黃燕芬,唐麗,顏懷珍,沈永珍. BA 和PP333對油菜試管苗生長的影響. 貴州農業科學,1999,27(1):10-13.

13、黃先群,毛堂芬,先靜緘,董穎萍,袁家謨. 少花桂組織培養離體繁殖初步研究. 貴州農業科學,2000, 28(6):50-51.

14、黃先群,毛堂芬,董穎萍.貴州省油菜生產概況. 種子,2001,113(1)58-59.

15、黃先群, 毛堂芬, 雷尊國, 周利均, 董穎萍. 馬鈴薯生產概況及貴州脫毒馬鈴薯生產存在的問題. 貴州農業科學,2001,29 (1) : 53-55.

16、董穎苹,黃瓊,黃先群,柯蓉,毛堂芬. 藥用植物仙人掌的研究進展. 貴州農業科學,2001, 29(2):63-65.

17、黃先群, 沈永珍, 黃燕芬, 唐麗, 毛堂芬, 董穎萍.甘藍型油菜黃籽基因的分離研究 Ⅰ.自交.西南農業學報,2001,14(1):43-45.

18、Huang X.Q. (黃先群),Genzbittel L.,Petitprez M.,and Sarrafi A..Genetic control for protoplast division in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of sunflower(Helianthus annuus L).J.Genet.&Breed.,2002(56):365-370.

19、Ra chid,Al-Chaarani G.,Genzbittel L.,Huang X.Q. (黃先群),Sarrafi A.. Genotypic vari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QTLs for agronomic traits,using AFLP and SSR markers in RILs of sunflower (Helianthus annuus L). Theor Appl Genet,2004(109):1353-1360.

20、博士論文:向日葵下胚軸體細胞胚基因的在染色體上的定位. 2004.

21、黃先群,李麗,毛堂芬.轉基因作物的發展和安全性問題.貴州農業科學,2005(12):89-93.

22、毛堂芬,黃先群.少花桂愈傷組織誘導的初步研究. 種子, 2005, 24(8): 75-76.

23、黃先群.油菜子葉和下胚軸快繁體系及其遺傳轉化的研究進展.西南農業學報,2006,19(1):152-158.

24、黃先群,蔣敏華,毛堂芬,李麗,董穎苹,徐涵. 影響油菜游離小孢子培養再生因素的研究進展. 種子,2006(25),10:37-43,11:46-50.

25、黃先群, GENZBITELLE L.,ALIBERT B.,SARAFFI A.. 向日葵下胚軸體細胞胚發生的基因型效應. 《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06(28),4:412-416.

26、黃先群,徐涵. 油菜生物技術. 《貴州油料》,貴州省科技廳編著,已接收.

27、蔣敏華,楊 清,李 麗, 黃先群(通訊作者).馬鈴薯抗晚疫病轉基因研究進展.種子,2006(12): 46-50.

28、蔣敏華,黃先群,李雲,楊清. 基因型和激素對轉基因馬鈴薯植株再生的影響.種子,2007(8),8:1-4.

29、XianQun Huang(黃先群), Alireza Nabipour, Laurent Gentzbittel, Ahmad Sarrafi. Somatic embryogenesis from thin epidermal layers in sunflower and chromosomal regions controlling the response. Plant Science 173 (2007) 247–252.

30、黃先群,毛堂芬,徐涵等. 淺析幾個因子對甘藍型油菜游離小孢子培養的影響.種子,2007(26): 33-3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