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道夫詐欺案

麥道夫詐欺案

麥道夫詐欺案是伯納德·麥道夫(Bernard L. Madoff)因涉嫌史上最大龐氏騙局。

麥道夫詐欺案麥道夫和他的公司
伯納德·麥道夫(Bernard L. Madoff)因涉嫌史上最大龐氏騙局被美國司法機關指控的訊息鋪天蓋地地傳來時,華爾街上的很多人都感到錯愕不已。納斯達克交易所前主席、備受尊敬的華爾街明星經紀商、被人稱道的慈善家……他們所認識的麥道夫頭上還頂著這一道道美麗的光環。

在騙局揭穿前,麥道夫在華爾街是廣受尊敬的人物。“他是一個很棒的銷售人員,” 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前首席經濟學家伯奈特(Paul Bennett)表示,“也有非常強烈的創業精神,非常有競爭力。” 雖然和麥道夫沒有私人交往,但是伯奈特對他的印象非常深刻。沒人能想到,這樣一個完美的人物和總額高達500億美元的詐欺案扯上關係。

但事實是無可辯駁的。一紙訴狀已經遞到了紐約曼哈頓聯邦法院,SEC調查組的人員正夜以繼日地在位於唇膏大廈第17層的麥道夫公司尋找各種蛛絲馬跡,而那些投資了麥道夫而遭受巨額損失的受害人也一臉無助地出現在電視裡。

兒子告發老爸

2008年12月,美國華爾街傳奇人物、納斯達克股票市場公司前董事會主席伯納德·麥道夫因涉嫌證券欺詐遭警方逮捕,檢察人員指控給投資者損失約500億美元。告發這位華爾街史上“最大詐欺嫌疑犯”的人,正是麥道夫的兩個兒子。

向兩個兒子坦白

自己“一無所有”

對投資機構與華爾街上流人士來說,麥道夫的投資一直很有吸引力,其客戶平均每月曾有過近2%的盈利紀錄。

但面對金融危機的蔓延,麥道夫再也無法再撐下去,於12月10日向兒子坦白稱,其實自己“一無所有”,一切“只是一個巨大的謊言”。

事件緣起於本月初,麥道夫向其中一名兒子透露,客戶要求贖回70億美元投資,令他出現資金周轉問題;12月9日,麥道夫突然表示提早發放紅利。對此,麥道夫的兒子感到可疑,第二天在公司便向父親詢問,當時麥道夫拒絕解釋,指示兩人到其寓所再談。

同日,麥道夫於寓所向兒子承認,自己炮製的是一個巨型金字塔層壓式“龐氏騙局”,前後共詐欺客戶500億美元。

悉心設計驚人騙局

善於營造神秘氛圍

現年70歲的麥道夫浸淫資本管理多年。他1960年成立伯納德·L·麥道夫投資證券公司。麥道夫非常善於為自己營造神秘的氛圍。多年來,麥氏通過這家公司下屬的秘密資本管理分支機構,利用廣泛人脈,騙取投資。

在眾人眼中高尚、敬業的麥道夫,悉心設計了一個驚人的騙局。起訴書顯示,麥道夫公司的資產管理部門和交易部門分別在不同樓層辦公,麥道夫對公司財務狀況一直秘而不宣,而投資顧問業務的所有賬目、檔案都被麥道夫“鎖在保險箱裡”。

想成為麥道夫的客戶,有點類似於加入一個門檻很高的俱樂部,光有錢沒人介紹是不能進的,在很多人看來,把錢投給麥道夫已經成為一種身份的象徵。就算加入後也沒有人知道他的投資策略到底是什麼,麥道夫從不解釋,而如果你問得太多,他會把你踢出局。

據悉,麥道夫的客戶包括富豪、對沖基金、大型機構投資者甚至歐洲的一些銀行。在很多投資老手們看來,向麥道夫的公司投資,他們擔心的不是損失金錢,而是損失賺錢的機會。

兒子當晚告發老爸

史上最大欺詐暴

麥道夫的兒子們10日當晚便告發了老爸,一場可能是美國歷史上金額最大的欺詐案,這才暴露在世人眼前。

麥道夫投資的有關生意,一直由麥道夫獨斷控制,即使是兩名分別擔任董事總經理及法規部門主管的兒子都不容插手。據美國證交會估計,麥道夫今年初管理的資產達170億美元。

檢察官的資料說,12月10日,70歲的麥道夫向公司的兩名雇員坦白說,投資顧問業務是金字塔式騙局。訊息稱,該兩名高級職員正是麥道夫的兒子。報導稱,麥道夫的兩個兒子將該重大事件轉告了律師,律師10日晚就通知了聯邦當局。調查人員11日抵達麥道夫寓所時,麥道夫已知FBI調查人員來意,承認“以不存在的錢支付給投資者”,指自己已破產,已有坐牢準備。

麥道夫的投資證券中介公司,曾為350隻納斯達克股份提供服務,包括蘋果、eBay和戴爾計算機等。

欺騙手法

雖然目前對事件原委的調查還在繼續中,但許多人都感到不解,為何麥道夫能把國際上一些最精明的投資者騙得團團轉。

目前看來,他的威望是騙取別人信任最有力的工具。麥道夫公司網站上的宣傳文字就以他本人為號召。公司網站上寫道:“麥道夫重視維持價值、公平交易和高道德標準的記錄,而這也向來是本公司的品質保證。”

此外,他還善用公關渠道。他依靠朋友、家人和生意夥伴織成的關係網吸引投資者。從達拉斯、芝加哥、波士頓到明尼阿波利斯,麥道夫的社交網路遍布各地。據投資者和代理人稱,有些代理人因招攬投資者獲取佣金,而很多其他代理人則與他有單獨的、盈利豐厚的業務關係。一位投資者說,如果你在俱樂部或高爾夫球場吃午餐,每個人都在談論麥道夫為他們賺了多少錢,大家都想跟他簽契約。

《華爾街日報》一名專欄作家說,麥道夫經常以“神秘的魅力和排他的方式”來引誘受害者上鉤。一位大亨會到俱樂部吹噓說:“我把錢交給麥道夫投資,而他也做得很好。”當其他人表示有興趣時,他就會說:“你無法加入,除非你獲得邀請……但我可能可以幫你。”

另一個讓人對他深信不疑的理由是他的行為舉止都很正派。以華爾街的標準來說,他並不是個亂花錢的人,而且他也以樂善好施著稱,常捐錢給猶太人和親以色列的慈善機構。從規模巨大的外資銀行到美國的私人投資者,麥道夫在數十年內成功欺騙了所有的人。

一名對沖基金執行人員開玩笑說,如果以投資工具來比喻麥道夫,他被視為是最安全的美國國庫券。“麥道夫是猶太版的國庫券。他是那么的安全。”他說道。

財務狀況秘而不宣

現年70歲的麥道夫是“伯納德·L·麥道夫投資證券公司”創始人兼主要所有權人。他經營著一隻對沖基金。聯邦調查局的起訴書顯示,麥道夫對公司財務狀況一直秘而不宣,而投資顧問業務的所有賬目、檔案都被麥道夫“鎖在保險箱裡”。直到近期由於面臨高達70億美元資金贖回壓力,無法再撐下去,才在12月10日向兩個兒子,也是其公司高管坦白其實自己“一無所有”,一切“只是一個巨大的謊言”,麥道夫的兒子們當晚便告發了老爸。次日早晨,他在位於紐約曼哈頓的公寓內被捕。這起涉嫌欺詐案讓美國一些最知名和最富有的人士血本無歸。

“金字塔式”騙局

用高額回報引誘投資者,同時用後來投資者資金償付前期投資者,這便是麥道夫通過其經營的對沖基金進行騙錢的手段。這一手段被稱為“金字塔騙局”,並不新鮮,但卻有一大批具有豐富專業經驗的受害者。

對投資機構與華爾街上流人士來說,麥道夫的投資一直很有吸引力,其客戶平均每月曾有過近2%的盈利紀錄。其中一名投資者說,對沖基金使他們持續受益,2004年開始,年回報率從7.3%至9%不等,而過去十幾年的年回報率超過10%。

“白璧無瑕式”從業記錄

許多投資者、交易員甚至記者對於麥道夫會涉嫌欺詐都感到十分震驚。麥道夫的個人信譽一直非常好,至今在麥道夫公司的網站上還能看到這樣的聲明:“客戶們知道,伯納德·麥道夫本人追求完美無瑕的從業記錄,致力於公平交易,並保有高尚的道德標準,這些一直以來都是本公司的標誌。”

另外,麥道夫還是倡導場外電子交易的先驅之一,在上個世紀80年代致力於推動建立交易透明化、公平化機制,為納斯達克同紐交所的競爭做出了巨大貢獻。

然而,就是這個眾人眼中高尚、敬業的麥道夫,多年以來利用自己公司的業務悉心設計了一個驚人的騙局。

善於營造神秘氛圍

麥道夫非常善於為自己營造神秘的氛圍。想成為麥道夫的客戶有點類似於加入一個門檻很高的俱樂部,光有錢沒有人介紹是不能進的,在很多人看來,把錢投給麥道夫已經成為一種身份的象徵。麥道夫從不解釋他的投資策略,而如果你問得太多,他會把你踢出局。麥道夫的客戶包括富豪、對沖基金、大型機構投資者甚至歐洲的一些銀行。

面對長期穩定得不可思議的盈利和自己信任的已經賺到錢的其他投資者,這些久經沙場的老手們還是最終被騙。

騙局五要素
1.不知名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據悉,該事務所只有合伙人、秘書以及會計師三人。

2.投資策略晦澀難懂。沒人能搞清楚麥道夫宣稱的“分裂轉換”的策略為何物。

3.技術欺騙。表面宣稱公司使用“尖端科技”,卻拒絕讓客戶在網上查閱自己的賬戶。

4.家族成員控制核心職位。麥道夫證券是一家家族壟斷下的公司,其弟弟、侄兒、侄女和兒子都在公司居要職。

5.違反隔離的控制原則。公司的所有交易均為麥道夫一人獨斷,他管理資產,並同時匯報資產的情況。

麥道夫其人

麥道夫在華爾街可謂傳奇人物。儘管他的名字並非家喻戶曉,但幾十年來,麥道夫創立的公司對構造華爾街的金融框架發揮了重要作用。不論是傳統股票交易還是股票及金融衍生品等新式電子交易系統的發展,麥道夫的公司功不可沒。

麥道夫1938年出生於紐約的一個猶太人家庭,對於他的童年人們所知甚少。他的事業正式起步於1960年,當時,麥道夫法律專業畢業後不久,他用自己做救生員和賣灑水器所賺的5000美元投資成立了伯納德·麥道夫投資證券公司。這家公司是緊密參與納斯達克股票市場公司發展過程的5家證券交易公司之一。麥道夫曾任納斯達克股票市場公司董事會主席。

20世紀80年代早期,他經營的公司已經成為美國最大的可以獨立從事證券交易的交易商之一。2000年公司已擁有資產大約3億美元,在美國證券交易公司中名居前列。

在建立新式交易系統過程中,麥道夫經營的“伯納德·L·麥道夫投資證券公司”與包括高盛公司和美林公司等華爾街知名公司建立協作關係。

經過多年的摸爬滾打,麥道夫憑藉其聰明才智漸漸成為華爾街經紀業務的明星。之後,麥道夫開始活躍於美國證券業的自我監管組織——全國證券交易商聯合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NASD),而他旗下的公司也逐漸成為納斯達克股市中最活躍的5家公司之一。上世紀90年代初,他成為了納斯達克交易所董事會主席,在卸任該職後也一直是董事會成員。

和麥道夫家頗為熟悉的莫妮卡·加尼爾(Monica Gagnier)回憶說,麥道夫兄弟倆對場外交易市場(OTC)的透明化和數據處理改善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當得知有關他詐欺的訊息,相信沒有人比我更吃驚。我從上世紀80年代就認識他了,當時我負責納斯達克股市旗下的財經報刊《投資者商業日報》(Investor’s Business Daily) 和《交易系統技術》(Trading Systems Technology)的創建。”她說道。

加尼爾稱,麥道夫在納斯達克和紐約證券交易所的競爭中立下了汗馬功勞,是納斯達克股市的少數幾個功臣之一。她表示,納斯達克應該感謝麥道夫,沒有他的話,納斯達克股市很難吸引到像蘋果(Apple)、太陽計算機系統(Sun Microsystems)、思科(Cisco Systems)和谷歌(Google)這樣的公司。

同時他也是電子交易的先行者,並極力鼓吹使用技術手段提高股票交易的效率。一位對麥道夫相當了解的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資深人士對本報記者說:“他是一個支持市場化的人物,反對對市場有過分的干涉,而且具有很強的創新精神。”麥道夫在80年代曾經發明了一種名為Payment for Order Flow的交易系統。通過這一系統,他付錢給那些將交易訂單送給他的經紀公司,而他再將這訂單執行來賺得差價。

“他是從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交易所吸引走交易的先驅,”杜克大學的證券法教授James Cox對《第一財經日報》說,“在這個過程中,他製造了很多敵人,但也變得非常富有。”

從成立至今,麥道夫旗下的公司獲得了長足的發展。截至今年10月該公司在納斯達克還排名第23位,平均每日的成交量大約為5000萬股。麥道夫公司本來起家於證券經紀業務,但從2006年開始,麥道夫又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註冊開設了投資諮詢業務,這也正是此次“龐氏醜聞”的外殼。

真相大白之後

在案發前,人們信任麥道夫,麥道夫也沒有讓他們失望;他們交給麥道夫的資金,都能取得每月1%的固定回報,這是非常令人難以置信的回報率。但事實上,麥道夫並沒有創造財富,而是創造了別人對他擁有財富的印象。

顧客們並不知道,他們可觀的回報是來自自己和其他顧客的本金——只要沒有人要求拿回本金,秘密就不會被拆穿。但當今年12月初,有客戶提出要贖回70億美元現金時,遊戲結束了。

令人感到矛盾的是,雖然投資人對麥道夫的行徑感到不齒,但一些沒有投資他的人還是對他欣賞有加。麥道夫的同事說他跟人打交道時很公正,對特奧會等慈善事業也很慷慨。

已退休的紐約證交所經紀人克里斯坦森(Frank Christensen)稱,麥道夫對員工們很好,喜歡帶朋友和同事乘坐他那艘55英尺長的漁船“公牛”。“我真的很敬重他,人都是會犯錯的。” 克里斯坦森說。

目前,麥道夫已被保釋出來,並和妻子住在曼哈頓上東區一處公寓樓內。根據房產記錄,這套公寓價值超過500萬美元。此外,麥道夫一家在紐約羅斯林擁有一幢住宅,在長島蒙陶克擁有一處絕美的海濱住宅和庭院。

房產資料庫顯示,他家的複式單元2008年的市場價值大約900萬美元,而麥道夫曾擔任該樓共管會主席多年。租戶們稱,他似乎很實在、很友好,打招呼時總是會親切地直呼對方的名字。

造成的後果

被認為美國史上金額最大的“麥道夫詐欺案”近日有了新的進展。一些捲入這一詐欺案的企業巨頭和要人相繼公布所受損失,受害人名單不斷拉長。

2008年12月11日晨,美國華爾街傳奇人物、納斯達克股票市場公司前董事會主席伯納德·麥道夫因涉嫌證券欺詐遭警方逮捕。檢察人員指控他通過操縱一隻對沖基金給投資者造成的損失高達500億美元。而告發麥道夫的人,正是他的兩個兒子。

西班牙金融業巨頭桑坦德銀行14日說,該行對沖基金Optimal在此次詐欺案中的風險敞口高達23.3億歐元(約合31億美元)。並且該行利用自有資金投資的1700萬歐元(2260萬美元)也有去無回。

歐洲另一家銀行巨頭滙豐銀行也是最大受害者之一,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該銀行的風險敞口約10億美元,如果美國政府不能從麥道夫處收回任何資金,滙豐還將賠償客戶損失,由此還將產生5億美元損失。

瑞士銀行業的損失也極為慘重,據瑞士《時報》14日報導,瑞士UBP等數家銀行的風險敞口總計達50億瑞士法郎(約合42億美元)。

法國巴黎銀行14日也公布了損失額度。巴黎銀行在一份聲明中說,該行與納斯達克沒有直接投資業務,但受對沖基金牽連,可能蒙受至多3.5億歐元(4.7億美元)損失。

除了上述銀行已經公布了具體損失外,士銀行野村證券、皇家蘇格蘭銀行等大型集團也與該案有牽連,但具體損失數目尚不清楚。

金融機構外,一些名人也登上受害榜單,其中包括紐約“大都會”棒球隊老闆弗雷德·威爾彭、通用汽車公司旗下金融機構GMAC主管J·埃茲拉·梅爾金、前美式足球費城老鷹隊老闆諾曼·布拉曼,以及部分華爾街人士。

另據美聯社報導,來自新澤西州的美國聯邦參議員弗蘭克·勞滕伯格也不幸“榜上有名”。

部分受累金融機構

公司損失

金門資產管理公司 35億美元

西班牙桑坦德銀行 31億美元

Access國際諮詢公司 14億美元

滙豐集團 10億美元

瑞士私人銀行聯盟 8.5億美元

法國巴黎銀行 4.68億美元

菲克斯資產管理公司 4億美元

瑞士Reichmuth銀行 3.27億美元

日本野村證券 3.02億美元

馬克夏姆資產管理公司 2.8億美元

法國興業銀行 1330萬美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