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四方街

麗江四方街

先有四方街,後有麗江古城。四方街是麗江大研古鎮的中心,麗江古城是在四方街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古鎮,四方街是麗江古城的代名詞。麗江四方街自古稱為“大研”。景區看點:四方街街面寬廣,主街有四條,向四周輻射,每條街道又分出許多小街小巷,街巷相連,四通八達。每條巷道,均由五彩花石鋪就,身著五顏六色民族服裝的各族人民在此交易商品,是麗江最熱鬧喧譁的地方。居民住宅多為瓦房,大多三坊一壁,天井正方,走廊寬敞,門窗雕飾花鳥圖案,院內種植草木花卉。

簡介

街頭即景街頭即景

四方街

占地6畝(約4000平方米)見方,以五彩石鋪地,平坦潔淨,晴不揚塵,雨不積水。四方街以薄暮滌場的獨特街景而聞名遐邇,四方廣場四周6條五彩花石街依山隨勢,輻射開去,街巷相連。四通八達,交通極為便利。周圍是商戶,房屋建築依然保持了納西人明清建築特色,“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馬轉角樓”式的瓦屋樓建築模式,既突出結構布局,又追求雕繪裝飾,外拙內秀,玲瓏清巧,被中外建築專家譽為“民居博物館”,傳說是麗江木氏土司根據代表皇權的印璽形狀設計修

建,在茶馬古道文化時期,四方街是南來北往的商人們交換商品的集市,這裡是茶馬古道上最重要的樞紐站,隨著麗江旅遊的發展,以四方街為核心的街區逐漸發展起來,便形成了截止2013年4月24日占地3.8平方千米的麗江大研古城。

麗江古城即是以四方街發起來的,形成以四方街為中心,四周店鋪客棧環繞,沿街逐層外延的稠密而又開放的格局,古老的集市就這樣孕育了城市最初的形狀,這與中國傳統的四四方方的井字形街道是不是一樣的。這裡四周青山,壩內碧野,泉水縈迴,形同碧玉大硯,故命名“大研古城”。

地點

麗江四方街

四方街是麗江古城最中央的一片大約400平方米的小廣場,如果把麗江比成北京的話,那么這裡就是它的天安門廣場。景區看點:四方街街面寬廣,主街有四條,向四周輻射,每條街道又分出許多小街小巷,街巷相連,四通八達。每條巷道,均由五彩花石鋪就,身著五顏六色民族服裝的各族人民在此交易商品,是麗江最熱鬧喧譁的地方。當地特色:每周有三個晚上,都會有人在四方街組織打跳。打跳是在雲南很多地方都被人們喜歡的一種民間集體歌舞活動,在四方街的中間升起篝火,從四面八方來的遊客在當地人的帶領下手拉手地圍鹹一圈,隨著音樂節奏起舞,形成一片歡樂的海洋。風味美食:從四方街到大石橋的很短的一條街道上,分布有十幾家小餐館,這裡的沙鍋米飯和煮米線十分有名。

風味美食

從四方街到大石橋的很短的一條街道上,分布有十幾家小餐館,這裡的沙鍋米飯和煮米線十分有名。

麗江古城的中心,有四個岔路口通往古城的出口,臨著酒吧一條街,熱鬧非凡,有好多攝影愛好者在此等待最佳時刻為古城留影。

歷史

麗江四方街麗江四方街

麗江四方街自古稱為“大研”。這裡四周青山,壩內碧野,泉水縈迴,形同碧玉大硯,故有此命名。該街始建於宋末元初。相傳因麗江世襲知府姓木,忌諱築上城牆後變作“困”字,故不修城牆。城區以四方街為中心,射出四條大道,每條主道都有巷弄相隨,巷弄四通八達,無死胡同。大小路面均鋪五色石板,經數百年走磨,石紋畢露,頗為別致。居民群落多依山傍水,大衢小道順山勢而行。來自象山腳下的玉泉水流至城頭雙石橋下,分流3股伸向東南,形成無數小支流,穿越大街小巷,迴旋千家萬戶,水上小石橋不計其數。居民住宅多為瓦房,大多三坊一壁,天井正方,走廊寬敞,門窗雕飾花鳥圖案,院內種植草木花卉。

交通信息

麗江古城內步行即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