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潭上清古鎮

鷹潭上清古鎮

上清古鎮是一個具有千年歷史的古鎮。位於上清宮景區內,距鷹潭市區25公里,源遠流長道教文化,富有特色的名勝古蹟,古仆淳厚的民俗風情。當地特產有:板栗、豆腐、茄子乾等

景點簡介

上清古鎮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該鎮屬龍虎山風景區,距鷹潭市區25公里。
古鎮上名勝古蹟很多,長約2公里的上清古街上有長慶坊、留候家廟、天師府、留候第、天源德藥棧、天主教堂等景點。沿河櫛比鱗次的吊腳樓和船埠頭更讓小鎮顯現出江南水鄉的風格。河畔浣紗村婦、搗衣少女、戲水孩童、漁舟片片、白鴨浮水形成了一條韻味十足的古鎮風景線。鎮東面有上清宮、東嶽宮,東北面有南宋四大書院之一的象山書院,瀘溪河對岸有明朝宰相夏言的故里――桂洲村以及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紅十一軍和中央紅軍會師之處。在距古鎮4公里的地方,還有天門山生態遊覽區,那裡有原始森林、瀑布群以及一些古民居。
上清鎮位於鷹潭南面25公里處,鎮上的街道弄巷至今依然保留著古代建築的格局,尤其是沿瀘溪河畔的十多個碼頭,寬厚堅實的麻石砌成的台階,被一代代人的腳力踩得溜光,它用為歷史的見證,昭示著上清鎮悠久而古老的歷史。上清鎮歷經千年,地名也曾幾易。唐、五代時,這裡叫雄石鎮。南宋教育家、哲學家陸九淵在應天精舍講學時,曾為雄石鎮石貼撰寫過跋。近兩里長的街道叫沂陽市,因唐末倪亞曾在雄石鎮任過鎮遏使而得名。宋元時期稱上清鎮,明初稱沂陽市,明末又改稱上清鎮。
古色古香的上清鎮,有歷代遺留下來的眾多古民居,以明清為主的民居群,高高的馬頭牆,別致的門第,鵝石古道,方磚畏就的廳堂,通光天井,石雕窗花,古韻依舊,使人感受到古建築工藝的高超。沿瀘溪河近兩里長的民居形成了江南建築的特色-----吊腳樓。這種建築是木柱豎在河旁之上,上為廳堂、住房,下為廚房。晚上睡在樓上,望窗外明月,聽潺潺河水,確實富有“蘇州人家盡枕河”的詩情畫意。白天憑欄遠眺,群峰連綿,村舍相望,山嶺涼亭、車馬行人盡收眼底。古鎮市景繁榮,明清時招徠了不少徽州、樟樹人來此定居經商,合古鎮原有的張、蔡、李、魯四大姓四五百口人猛增到上千戶人家。
千年來古鎮凝聚著勞動人民的智慧與汗水,留下了唐末鎮遏使倪亞、南宋“象山書院”創始人陸九淵、“金元四大家”之一朱震亨、元代畫家方從義、明代嘉靖時首輔夏言、明代偉大旅行家徐霞客的足跡,更為施耐庵《水滸傳》扣人心弦、氣勢磅礴的第一回提供了材料。正是這些名人,為古鎮留下了不朽的齊心記載,給古鎮增添了永不磨來的歷史光彩。[1]

 旅遊小貼士

1、到這座已有千年歷史的古鎮,“天師府”、“吊腳樓”和古民居是一定要走到的。
2、每年的10月初,這裡會舉行龍虎山道教文化節,遊客可以觀看到道教法會表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