鵰鶚

解釋

1.雕與鶚。猛禽。戰國楚宋玉《高唐賦》:“虎豹豺兕,失氣恐喙;鵰鶚鷹鷂,飛揚伏竄。”五代譚用之《塞上》詩之二:“牛羊集水煙黏步,鵰鶚盤空雪滿圍。”明徐霖《桐城歸舟漫興》詩:“仰窺鵰鶚雲霄上,近狎鳧鷖洲渚間。”
2.比喻奸佞。《後漢書·張衡傳》:“鵰鶚競於貪婪兮,我脩絜以益榮。”李賢註:“喻讒佞也。”唐元稹《哭呂衡州》詩之四:“鵰鶚生難敵,沉檀死更香。”
3.比喻才望超群者。唐杜甫《奉贈嚴八閣老》詩:“蛟龍得雲雨,鵰鶚在秋天。”仇兆鰲註:“《唐書》:韋思謙為御史大夫,見王公未嘗屈禮,曰:‘耳目之官,固當特立,鵰鶚鷹鸇,豈眾禽之偶。’”宋王禹偁《酬种放徵君一百韻》:“如何宋右史,斥鷃議鵰鶚。”自註:“起居舍人宋維翰奏:‘种放隱居終南,乞量才録用。’頗為識者所笑。”明楊基《憶北山梨花》詩:“未能摶搖跨鵰鶚,詎免束縛同鷄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