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姓

單一淵源: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魯國大夫榮駕鵝,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據史籍《姓氏考略》記載:源於姬姓,出自魯大夫。 榮駕鵝,魯國大夫成伯。

鵝[鵝,讀音作é(ㄜˊ)]
一.姓氏淵源:
單一淵源: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魯國大夫榮駕鵝,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據史籍《姓氏考略》記載:源於姬姓,出自魯大夫。
榮駕鵝,魯國大夫成伯。據史籍《左傳》記載:“魯襄公二十九年,公為宋向戍弭兵,往楚不歸,成伯賦,式微乃歸。又定公元年昭公薨,季孫使役如闞公氏將溝焉,駕鵝曰:‘生不能事死,又離之,以自旌也。縱子忍之,後必或恥之。’乃止。季孫問於駕鵝曰:‘吾欲為君,謚使子孫知之。’對曰:‘生不能事死,又惡之,以自信也,將焉用之?’乃止。
就是說,在公元前544年,魯襄公由於宋國大兵壓境,便逃往楚國,不敢回國。國不可無君,上大夫榮駕鵝便親到楚國將魯襄公找回國。
後來“孟孫、叔孫、季孫”三恆弄權,魯昭公在幾個大夫的慫恿下,趁“三桓”鬧內訌,居然攻打“三桓”中最厲害的季孫氏。季平子得到另外“兩桓”的支援,使魯昭公失去信心,又羞又恨,只好出奔,顛沛展轉於齊、晉兩國,八年後的公元前469年,魯昭公客死異鄉後,上卿季孫氏(季平子)要將闞公氏陪葬,榮駕鵝勸阻道:“生者不必侍奉死者。你如若將活人殉葬,自以為忠君,兒子這一代或能容忍,但後子孫後代必將以你今天的舉動為恥辱。”制止了季孫的愚忠行為。
事後季孫又向榮駕鵝詢問:“我想自己當魯國的君主,這樣可以使子孫後代榮耀,你看如何?”榮駕鵝回答:“生者若不能忠於逝者的遺願,還要奪死者繼承人的權力,這樣沒有信用之人,誰還會敬服呢?”再次制止了季孫的妄念。
榮駕鵝後來成為榮氏的鼻祖之一,其後代中也有人以其名字中的“鵝”為姓氏,稱鵝氏,是十分古老的姓氏。在榮駕鵝這一世系中,榮氏、鵝氏為同宗同源。
榮駕鵝多次勸諫的季孫氏的後代,後來將魯國越搞越亂,孔子曾在評論季孫伐顓臾這件事的時候說,“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後來這句話成為成語“禍起蕭牆”。
二.遷徙分布:
據史籍《萬姓統譜》記載:明朝時期,在河南省鄭州縣有鵝氏族人分布。在抗日戰爭時期,東北地區也有鵝氏族人分布。
三.郡望:
魯 郡:亦稱魯國、魯國郡。西漢朝初將秦朝原來的薛郡改為魯國,治所在魯縣(今山東曲阜)。三國時期的曹魏及晉朝改為魯郡,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曲阜、泗水、滋陽一帶地區。南北朝時期的北齊又改為任城郡。另外,隋朝時期有個魯州魯郡,唐朝時期有個兗州魯郡,其間雖然都轄有曲阜,如隋朝時期曾改魯縣為汶陽縣,繼而恢復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兗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