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鳴蟬

鳴鳴蟬,又名知了,是蟬類的一種,以果樹上為多,屬同翅目,蟬科。生1代。以若蟲和卵越冬,但每年均有一次成蟲發生,若蟲在土中生活數年,每年6月中、下旬開始在落日後出土,爬到樹幹或樹幹基部的樹枝上蛻皮,羽化為成蟲。

鳴鳴蟬,又名知了,是蟬類的一種,以果樹上為多,屬同翅目,蟬科。等果樹及部分林木樹種。
形態特徵:
35毫米左右,翅展110~120毫米,體粗壯,暗綠色。有黑斑紋,局部具白蠟粉,複眼大暗褐色,頭部3個單眼紅色,呈三角形排列,前胸背板近梯形,後側角擴張成葉狀,寬於頭部,背板上橫列5個長形瘤狀突起,中胸背板前半部中央具一“W”形凹紋。翅透明,翅脈黃褐色。卵梭形,長1.8毫米左右,寬約0.3毫米,乳白色漸變黃,頭端比尾端略尖。若蟲體長3毫米左右,黃褐色,有翅芽,形似成蟲,額顯著膨大,觸角和喙發達。
發生規律:
生1代。以若蟲和卵越冬,但每年均有一次成蟲發生,若蟲在土中生活數年,每年6月中、下旬開始在落日後出土,爬到樹幹或樹幹基部的樹枝上蛻皮,羽化為成蟲。剛蛻皮的成蟲為黃白色,經數小時後變為暗綠色。雄蟲善鳴,有趨光性。7月份成蟲開始產卵,8月為盛期,產卵枝因傷口失水而枯死,以卵越冬,翌年5~6月間卵孵化為若蟲落地入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