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鎮[廣東省潮州市潮安縣鳳凰鎮]

鳳凰鎮[廣東省潮州市潮安縣鳳凰鎮]

鳳凰鎮位於潮州市北30多公里處,位於潮安區北部地區,東鄰饒平、北連大埔、西界豐順,總面積231.73平方公里,海拔350—1498米之間,四面青山環抱,山脈縱橫交錯,地勢自東北向西南緩緩傾斜。境內群峰競秀,萬壑爭流,鳳凰山主峰烏髻山矗立在境內,海拔1497米,是粵東第一高峰。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常年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20度左右,年平均降雨量2119.7毫米。鳳凰山,不僅是山青水綠,雲繞峰巒的旅遊勝地,也是馳名中外烏龍茶系鳳凰單叢茶的主產區,這裡的氣候、土壤、山脈是鳳凰茶飄香得天獨厚的條件。鳳凰鎮以峭拔雄偉的鳳凰山色,絢爛多采的畲寨風情和奇香卓絕的鳳凰茶傳名於世。 鳳凰鎮入選2018全國農業產業強鎮示範建設名單。

鎮情簡介

鳳凰鎮位於潮安區北部山區,是2002年廣東省委、省政府調整鎮級行政區劃,由原鳳凰鎮、原大山鎮撒並組建而成的山區鎮,轄區總面積228.3平方公里,海拔在350至1498米之間,粵東最高峰——鳳凰山的主峰鳥髻山矗立在境內。轄27個村委會和2個杜區居委會,總人口3.81萬人。2002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96億元,工商稅收收入243萬元。

鳳凰鎮土地資源豐富,土壤屬紅壤、黃壤和水稻土三大類,有利於果、林、茶生長,適宜種植水稻、甘薯、花生、南薯、木薯、蔬菜等作物,耕作制度一年一熟至三熟,可耕地面積1萬多畝。鳳凰鎮是粵東地區重要的林木產區,山地面積20多萬畝,盛產杉、松、竹、雜木以及薪炭林等,山地栽植率96%。
鳳凰山區山高谷深,原來人煙稀少,森林茂密,為多種野生動物良好的棲息環境,曾有虎、豹、熊等野生動物出沒。由於歷來森林受毀動物遭人工捕殺,使許多野生動物失去了賴於生存的條件,有的早已滅絕,有的蹤跡罕見。現只有“四腳魚”和蛇存量較多。
鳳凰山雨量充沛、溪澗縱橫交錯,水利資源異常豐富,水流落差大,適合建設水庫、發電站等。這裡礦物蘊藏量大而且種類繁多,主要有錫、鎢、黃鐵、黃金、鈹(綠柱石)等。其中南坑村和萬峰山的鎢、錫、鈹儲量最多。西春村和鳳溪兩側地帶有黃金礦,最大金砂直徑可達一厘米。
鳳凰茶區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素有“冬春不嚴寒,夏暑無酷熱”之稱。具有山高日照短,雲霧雨量多,冬寒來得早,春冷去也遲,盛夏無酷暑的天氣特點。全年氣候分明,歷年平均氣溫為19.3℃,最高氣溫為35.6℃。
鳳凰茶區地貌複雜,海拔高低懸殊,由於受地形和空氣濕度的影響,造成區間氣候差異大。盛產名茶著稱的烏崬山,就有“山高高,霧蒙蒙,天無三日晴,地無百步平”之稱,晝夜溫差8—10度,茶農終年都要蓋棉被。尤其是春季,雲霧多,日照短,每座山頭,雲霧繚繞,時陰時晴,天氣變化異常,當地有“十里不同天”之諺。
2001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3296.7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5981.7萬元,農業產值7315萬元;鄉鎮企業營業收入61936萬元;國地兩稅收入256.99萬元,其中國稅收入154.292萬元,地稅收入102.7萬元。

歷史沿革

根據《潮州府志》和部分姓氏族譜記載,大約在距今八百年前後的宋朝期間,由於北方頻頻戰禍,迫使部分漢人南移遠避亂世,這些南移漢人來自江西、福建等省份。他們逐步沿山路來到這地廣人稀、多山無主的鳳凰山落戶生息,世世代代,繁衍至今。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87年)以前,鳳凰隸屬潮州海陽縣,1487年之後隸屬饒平縣,稱鳳凰社。民國初期設鳳凰鄉公所,一直到建國後的1958年11月割歸潮安縣,隸屬潮州市。現鳳凰鎮政府區內設有27個村委會和2個居委會。鳳凰鎮是著名的僑鄉,明清時期已有人到海外謀生,如今遍布海外的僑胞、華裔近3萬人,他們發揚勤勞質樸、艱苦創業的優良傳統,不少僑胞,已有所建樹,他們熱愛桑梓,投資家鄉福利事業,為鳳凰鎮的建設和發展貢獻了力量。

經濟發展

廣東省潮州市潮安縣鳳凰鎮 廣東省潮州市潮安縣鳳凰鎮

鳳凰是中國名茶(烏龍茶)之鄉,有著900多年的茶葉栽制歷史,是全國著名的產茶區之一。茶葉的品質好、香氣高、香型多。鳳凰單樅古代被列為朝廷貢品,在歷屆全國茶葉評比中屢獲殊榮。在1986年全國五大茶類134個品種的評比中,鳳凰鎮出產的單樅茶以99.85分奪得第一名,1989年獲農業部頒發的名茶證書,1991年獲農業部頒發的“綠色食品”稱號,1997年,鎮南馥茶葉公司獲得外經貿部批准,取得茶葉自營進出口權。2002年6月鳳凰茶在國際名茶評比會上獲得八項金獎。鳳凰鎮還被省定為茶葉專業鎮;廣東省專業鎮技術創新試點鎮;廣東省現代化農業示範基地。被中國科學院定為無公害茶葉生產示範基地。全鎮共有茶園4萬多畝,年產茶葉400多萬斤。茶葉生產逐步朝區域布局、專業化生產、企業化管理的現代化農業經營體系發展。

鳳凰鎮是粵東地區重要的林木產區。鳳凰鎮堅持把造林綠化當作改善生態、脫貧致富和推進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礎工作切實抓好。經過多年的大規模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和封山育林,鳳凰鎮已成為一個綠色公園。現在,全鎮有林面積23.9萬多畝,山地栽植率96.6%,綠化率達98.79%,森林覆蓋率85.6%。強大的綠色後盾,有效地保持水土、涵養水源、調節氣候、淨化空氣,為發展旅遊業提供了優秀的生態環境。 鳳凰鎮是粵東地區重要的水電生產基地。鎮內有中型水庫2座,其中鳳凰水庫庫容5130萬立方米,年發電量1.2億千瓦時左右;鳳溪水庫庫容3200萬立方米,年發電量700萬千瓦時以上。小水電站13座,年發電量1700萬千瓦時以上。豐富的水電資源,為鳳凰的各項建設事業提供用電保證。

綜合建設

鳳凰鎮是毗鄰各鄉鎮重要的商品聚散地。近幾年來,共投入3億多元建成的汕鳳公路和豐柏公路第一期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使鳳凰公路東連饒平,南通潮州,西接豐順,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投入1.2億多元,改造老鎮區,開闢新市區,進一步完善教育、文化、環保、衛生等配套。加大對通訊的投入,改善通訊質量,切實服務鳳凰經濟發展。1999年和2001年還被評為省衛生先進鄉鎮。現在,鳳凰鎮環境優美、商貿活躍、市場繁榮、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鳳凰鎮是著名的生態旅遊區。氣候宜人,到處林茂茶香,山清水秀,鬱鬱蔥蔥;擁有鳳凰天池等獨特自然景觀,以及其它特色文化、特色產品和飲食文化,使鳳凰成為遠近聞名的生態旅遊區,吸引了以潮州乃興農業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為龍頭的一批企業落戶鳳凰,進一步發展了鳳凰生態農業和旅遊業,形成廠一業興百業旺的喜人局面。

鳳凰鎮是著名的僑鄉,旅居國外的華僑、僑裔3萬多人,遍布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廣大僑親愛國愛鄉,熱心捐款修路造橋建學校,並積極投資建設鳳凰,促進了家鄉各項事業快速發展。

自然資源

烏龍茶 烏龍茶

鳳凰鎮位於潮州市北30多公里處,位於潮安縣北部地區,東鄰饒平、北連大埔、西界豐順,總面積231.73平方公里,海拔350—1498米之間,四面青山環抱,山脈縱橫交錯,地勢自東北向西南緩緩傾斜。境內群峰競秀,萬壑爭流,鳳凰山主峰烏髻山矗立在境內,海拔1497米,是粵東第一高峰。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常年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20度左右,年平均降雨量2119.7毫米。鳳凰山,不僅是山青水綠,雲繞峰巒的旅遊勝地,也是馳名中外烏龍茶系鳳凰單叢茶的主產區,這裡的氣候、土壤、山脈是鳳凰茶飄香得天獨厚的條件。鳳凰鎮以峭拔雄偉的鳳凰山色,絢爛多采的畲寨風情和奇香卓絕的鳳凰茶傳名於世。

本鎮土地資源豐富,土壤屬紅壤、黃壤和水稻土三大類,有利於果、林、茶生長,適宜種植水稻、甘薯、花生、南薯、木薯、蔬菜等作物,耕作制度一年一熟至三熟,可耕地面積1萬多畝。鳳凰鎮是粵東地區重要的林木產區,山地面積20多萬畝,盛產杉、松、竹、雜木以及薪炭林等,山地栽植率96%。

鳳凰山區山高谷深,原來人煙稀少,森林茂密,為多種野生動物良好的棲息環境,曾有虎、豹、熊等野生動物出沒。由於歷來森林受毀動物遭人工捕殺,使許多野生動物失去了賴於生存的條件,有的早已滅絕,有的蹤跡罕見。現只有“四腳魚”和蛇存量較多。

鳳凰山雨量充沛、溪澗縱橫交錯,水利資源異常豐富,水流落差大,適合建設水庫、發電站等。這裡礦物蘊藏量大而且種類繁多,主要有錫、鎢、黃鐵、黃金、鈹(綠柱石)等。其中南坑村和萬峰山的鎢、錫、鈹儲量最多。西春村和鳳溪兩側地帶有黃金礦,最大金砂直徑可達一厘米。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

總人口 30753
15731
15022
家庭戶戶數 7336
家庭戶總人口(總) 30482
家庭戶男 15532
家庭戶女 14950
0-14歲(總) 8262
0-14歲男 4218
0-14歲女 4044
15-64歲(總) 19834
15-64歲男 10389
15-64歲女 9445
65歲及以上(總) 2657
65歲及以上男 1124
65歲及以上女 1533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30114

各村介紹

下埔村位於廣東省潮州市潮安區鳳凰鎮鎮政府駐地西南2千米。含埔尾、崎坎、東厝、塗庫、徑口、土樓、面前嶺、下塘埔、九頭坑、大厝、周厝格、芹草洋等20個自然村。人口3285人。因鳳凰溪流至此,水勢較為平緩,沖積成小塊平地,故稱下埔。下埔有鳳凰第一大水庫,鳳凰水庫。下埔人統姓文,是宋代抗元名臣文天祥的後代,以種植鳳凰名茶為生。有國小、衛生所各一所,各村有簡易公路通豐柏公路。

虎頭村含返水角、楊梅格、長埔美、風美嶺、竹籃、橋上、書齋吳、下厝、長北嶺、大埔園、門口嶺、頂厝12個自然村。在潮安縣城庵埠北51.2千米,鳳凰鎮人民政府駐地東北1.7千米。屬鳳凰鎮。人口2515人。因村坐落於虎頭山下而得名。聚落分散,呈混合狀分布,建築多為土磚木結構2層樓瓦房。有山地6360畝,種植松、杉、雜木;果園1175畝,種植桃、李等雜果;茶園1502畝,以種植鳳凰名茶為主要經濟收入,年產茶葉50噸。有國小2所。長埔美村是黃秋富烈士的故鄉。各村有簡易公路通豐柏公路。

棋盤村在潮安縣城庵埠北51.1千米,鳳凰鎮人民政府駐地東北4.8千米,大質山西北麓,東鄰饒平縣新塘鎮。屬鳳凰鎮。人口552人。明萬曆八年(1580年),林氏先祖從饒平石八鄉遷入創村。因村地形與住宅建築群象一盤棋,村中心有小溪穿過,似楚河漢界,故名。聚落呈塊狀分布,建築多為土磚木結構2層樓瓦房,部分鋼筋混凝土結構樓房。有山地3540畝,盛產松、杉、雜木和毛竹;茶園390畝,盛產鳳凰浪菜茶,茶葉生產為主要經濟收入。東賞國小分校設村西。豐柏公路從村北經過。

東興村,含東坑、後河、上郭、三河、新村、尖山腳等14個自然村。在潮安縣城庵埠北48.5千米,鳳凰鎮人民政府駐地西南1.1千米。屬鳳凰鎮。人口2014人。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創村。因村中有“東興古廟”,以廟名作村名。聚落分散,呈混合狀分布,建築多為土磚木結構2層樓瓦房。有山地4299畝,種植松、杉、雜木;茶園1277畝,村民以生產鳳凰名茶為主要經濟收入。有國小、衛生所各1所。有簡易公路通豐柏公路。

鳳光村在潮安縣城庵埠北46.5千米,鳳凰鎮人民政府駐地西南5千米,萬峰山下。屬鳳凰鎮。含蕉坑、陂坑、大垸、田青、岩仔、崎豢、興心堂7個自然村。人口862人。1948年成立村紅色政權時取名風山。後因與楓溪公社風山大隊同名,改稱風光,意為風山人民的光榮。聚落分散.呈混合狀分布,建築多為土磚木結構2層樓瓦房。有山地13000畝,主種松、杉、雜木;果園400畝,種植荔枝、青梅、橄欖、香蕉;茶園636畝,村民以種植白葉單叢茶為主要經濟收入。有國小、幼稚園各1所。有簡易公路接豐柏公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