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台上憶吹簫·錦瑟何年

概況

【作品名稱】鳳凰台上憶吹簫·錦瑟何年

【創作年代】清代

【作者姓名】納蘭性德

【作品體裁】詞

原文

鳳凰台上憶吹簫-守歲

錦瑟何年①,香屏此夕,東風吹送相思。記巡檐笑罷②,共捻梅枝。還向燭花影里,摧教看、燕蠟雞絲③。如今但、一編消夜④,冷暖誰知。 

當時⑤。歡娛見慣,道歲歲瓊筵,玉漏如斯。悵難尋舊約,枉費⑥新詞。次第朱幡剪彩⑦,冠兒側、斗轉蛾兒。重驗取⑧、盧郎青鬢,未覺春遲。

注釋

①錦瑟三句:錦瑟,漆有織錦紋的瑟。杜甫《曲江對雨》:“何時詔此金錢會,暫醉佳人錦瑟傍。”此處為借喻往日的好時光。 香屏,指華美之屏風。此三句是說何年再有那美好的時光啊,今歲的除夕只剩有錦瑟相伴,東風吹來則更增添了相思。

②記巡檐二句:巡檐,來往於檐前。杜甫《舍弟觀赴藍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之二:“巡愉索共海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此幾句意謂還記得當年共度除夕的情景,那時你我歡笑著往來於檐下。之後又共捻著梅枝。

③燕蠟雞絲:舊俗正旦之日聽做節日食品。唐馮贄《雲仙雜記·洛陽歲節》謂:“洛陽人家,正旦造絲雞、葛燕粉荔枝。”明瞿祐四時宜忌·正月事宜》謂:“洛陽人家,正月元日造絲雞、蠟燕、粉荔枝。”此處為叶韻而用“燕蠟”、“雞絲”。

④一編消夜:只是手持著一編書來消磨著除夜。

⑤當時四句:瓊筵,美宴、盛宴。玉漏。漏壺之美稱。此四句謂當時並未想到會有今日的孤寂,那時見慣了歡娛的情景。還說道以後年年會有美宴,漏壺也會永遠如此。

⑥枉費:白費。 

⑦次第二句:次第,依次地。 朱蟠,尊顯之家所用的紅色的旗幡。 斗,紛紛、紛亂之意。宋康與之《瑞鶴仙·上元應制》:“風柔夜暖,花影亂笑聲喧。鬧蛾兒、滿路成團打塊,簇著冠兒斗轉。” 蛾兒,古代婦女於元宵節前後插戴在頭上的剪彩小帽之類的應時飾物。此二句是說富貴人家分別掛起了朱幡彩旗,人們高高興興地戴上了應時的飾物。

⑧重驗取二句:驗取,檢驗、查看。盧郎,傳說唐代之盧家子弟,年已老才為校書郎,後娶妻而遭妻怨。宋錢易《南部新書》丁:“盧家有子弟,年已暮猶為校書郎,晚娶崔氏女,崔有詞翰,結褵之後,微有慊色。盧因請詩以述懷為戲。崔立成詩曰:‘不怨盧郎年紀大,不怨盧郎官職卑。自恨妾身生較晚,不見盧郎年少時。’”元密子瑜《臨江仙》:“盧郎心未老,潘令鬢先皤。”此處是以盧郎借喻自己。此二句意謂再來看看我如今尚未衰老,仍是青春年少。

賞析

從詞題看是寫節序,但作者的真旨仍是抒發懷人的傷感之作。上片側重寫往年守歲時歡娛的情景,“如今”二句轉寫今日孤獨之感。過片承上片落句,伸續對往年舊事情景難尋的痛悔之情。接下去轉入此時心境和眼前之景的描繪,如此便更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悲慨。最後之落句意蘊悠然,可令人深長思之了。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正黃旗滿州人,大學士明珠長子,生長在北京。幼好學,經史百家無所不窺,諳悉傳統學術文化,尤好填詞。康熙十五年(1676)進士,授乾清門三等侍衛,後循遷至一等。隨扈出巡南北,並曾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擾東北情況。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僅三十一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