鱖魚人工繁殖技術

 一、親魚的選擇

(一)親魚的來源。

人工繁殖用的親魚,一是從天然水域中捕起體重0.25~0.75千克,全長21~31厘米的親鱖,運回後經30~50天的短期培育,即可在當年成熟並進行催產;二是在池塘中培育親魚,經過精心的投餵和飼養管理而成熟。

(二)親魚雌雄性鑑別。

鱖魚肛門的後面有一白色圓柱狀小突起(即生殖突起),在這生殖突起上,雌魚有兩個開口——生殖孔和泄殖孔,開口於生殖突起的頂端。根據這一外觀特徵,不論是生殖季節,還是非生殖季節,都可鑑別鱖魚的雌雄。此外,在鱖魚性成熟時,尤其在繁殖期,雌魚下頜前端呈圓弧形,超過上頜不多;雄魚下頜前端呈尖角形,超過上頜很多。

(三)成熟親魚的選擇。

成熟親魚的外觀特徵是:雌魚腹部比較膨大,用手輕壓腹部,鬆軟而富有彈性,卵巢輪廓明顯,腹中線下凹,卵巢下墜後有移動狀;雄魚生殖孔松弛,輕壓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且精液入水後能立即散開。

1、催情劑種類。

用於鱖魚人工繁殖的催情劑,主要有鯉魚、鯽魚腦垂體,絨毛膜促懷腺激素和促黃體素釋放激素類似物三種。

2、注射方法和劑量。

一般採用體腔注射,在胸鰭基部無鰭的凹入部,將針頭朝魚的頭部方向與體軸成45度角,刺入體腔,緩緩注入液體。注射次數有一次注射和兩次注射兩種。

一次注射。若單用腦垂體,則雌魚注射量為14~16毫克/千克;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和腦垂體混用,雌魚注射量為腦垂體2毫克/千克加絨毛膜促性腺激素 3~6毫克。如果用促黃體素釋放激素類似物,注射劑量隨魚的大小而不同,體重3 千克以上的雌魚注射的為200毫克/千克;體重1~2千克的注射量為 200微克/千克;體重1千克以下的雌魚注射量為400微克/千克。雄魚注射劑量為上述雌魚劑量的一半。

兩次注射。兩次注射一般使用腦垂體的效果較好。第一針劑量,雌魚每千克為0.8~1.6毫克,雄魚減半。第二針劑量,雌魚每千克為10~15毫克,雄魚減半。第一次注射與第二次注射相隔時間一般為6~8小時。一般採用兩次注射的催產效果較好。注意事項鱖魚的魚鰭稅利且堅硬,捉鱖魚時,要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鱖魚的吻端下頜骨處將魚提起,再用紗布和毛巾把魚包住,留出注射部位即可注射。此法操作不僅不傷魚,還能保證注射人員不被魚鰭刺傷。

(四)自然產卵。

鱖魚產卵適溫為25℃~31℃。在繁殖季節,成熟的親魚注射催清劑後,可將雌雄比例配對放到產卵池中自行交配產卵,一般雄魚應略多於雌魚,雌雄比例為 1∶1.5。鱖魚在催情劑的激發下,加上產卵池沖水的刺激,經過一段時間,就會出現興奮發情的現象。初期,幾尾魚集聚緊靠在一起,並頂水遊動,而後,雄魚追逐雌魚,並用身體劇烈的摩擦雌魚腹部,到了發情激烈的高潮時,雌魚即產出卵子,同時雄魚排精,卵子與精子結合而受精(受精卵)。受精卵在適宜的水溫條件下就要孵出魚苗。

如果沒有產卵池,也可將注射催產劑後的親魚放入篩絹網箱內,經過一段時間,親魚照樣能自行發情、產卵。待親魚產完卵後,就可將親魚捕起搬走,再將箱內的魚卵集中起來,舀入面盆或其他器皿內,移到孵化器中孵化。

親魚從注射催情劑到開始發情、產卵這段時間的長短,與水溫、注射次數有關。水溫高,則發情、產卵時間短,水溫低則時間長。兩次注射的發情時間(從第二次注射時算起)短於一次注射。因此,在生產上可根據水溫妥善安排好收集魚卵等工作。

自然產卵方法比較簡單易行,親魚受傷輕,但受精率比人工授精的方法要低些。

(五)人工授精。

1、當親魚已發情,但還未達到高潮時(即鱖魚開始發情之後15分鐘),立即拉網捕出親魚,將雌魚腹部朝上,輕壓腹部有卵粒流出時,捂住生殖孔,並將魚表面的水擦淨,然後將魚腹朝下,讓卵流入預先擦乾淨的瓷盆中,同時立即加入雄魚精液,用羽毛攪拌1~2分鐘,使精卵充分混合,然後加入少量清水,再攪伴一下,靜置1分鐘後就可放入孵化缸中孵化。

2、人工孵化。

孵化時需有一定的水流。通常利用孵化家魚卵的孵化缸(容量200 升左右)或孵化桶進行孵化。孵化水溫為20℃~30℃水中容氧量在6毫克/升以上,孵化缸中的流速應比孵化家魚卵時要大。經3~4天即可孵出魚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