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聽曲

瓠巴鼓瑟,而淫魚出聽;伯牙鼓琴,駟馬仰秣;介子歌龍蛇,而文君垂泣。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 釋義“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

基本信息

詞目:魚聽曲拼音:yú tīng qǔ 解釋:喻音樂動人。

典源

《淮南子》卷十六〈說山訓〉~52~ 瓠巴鼓瑟,而淫魚出聽;伯牙鼓琴,駟馬仰秣;介子歌龍蛇,而文君垂泣。故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岸不枯。�無筋骨之強,爪牙之利,上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清之為明,杯水見眸子;濁之為�,河水不見太山。視日者眩,聽雷者聾,人無為則治,有為則傷。東漢・高誘註:「瓠巴,楚人也,善鼓瑟,淫魚喜音,出頭於水而聽之。」 《荀子・勸學篇》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故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為善不積邪,安有不聞者乎!

釋義

典源譯文瓠巴奏瑟,使得江中的游魚引頸傾聽;伯牙鼓琴,使得駟馬仰頭嘶笑;介子推唱龍蛇之歌,使晉文公重耳為之流淚。所以出產玉的山中,草木必定滋潤茂盛,出產珍珠的深淵,岸邊草木必定不易枯萎。蚯蚓雖然沒有強健的筋骨和鋒利的爪牙,但卻能上食乾土、下飲黃泉,這是因為它用心專一的緣故。清水透明,只須一杯清水就能照見到你的眼睛;濁水渾暗,就是有黃河那么大的水域也照映不出泰山來。望太陽使人眼花,聽響雷使人耳鳴。人無為則太平無事,有為則易受傷害。釋義“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瓠巴奏瑟,使得江中的游魚引頸傾聽;伯牙鼓琴,使得駟馬仰頭嘶笑。後遂以“魚聽曲”形容音樂美妙動聽。 亦稱“魚出聽曲”。

同源典故

弦奏躍魚 老魚跳波 魚出聽曲 魚吹燕蹴 魚躍聞曲

示例

唐 杜甫《陪王侍御同登東山最高頂宴 姚通泉曉據酒泛江》:“燈前往往大魚出,聽曲低昂如有求。”明 張鼎思《琅�代醉編》:“伯牙鼓琴,游魚出聽。”
作者 詩題 詩句
李賀 李憑箜篌引 夢入坤山教 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杜甫 城西陂泛舟 魚吹細浪搖歌扇,燕蹴飛花落舞筵。
獨孤及 和張大夫秋日有懷呈院中諸公 竊效泉魚躍,因聞 郢曲妍。
獨孤及 李卿東池夜宴得池字 舞盤迴雪動,弦奏躍魚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