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梁洲經濟開發區

共謀發展

1965年前,漢江洪水肆虐,魚梁洲沉睡千年無人問津,直到1965年丹江口蓄水發電後,洪水受到扼制,沙洲再沒有被全淹沒過。至此,洲邊生產大隊等始上洲種樹、栽芭芽和開墾沙地“廣種薄收”,但大部分洲地因土質惡劣而被閒置,洲上無定居人口。 目前,洲之東部和南部經多年植樹,已林木森森,大部分沙地逐漸補耕種,原來裸露的沙灘大部分被莊稼覆蓋,基本上形成一個綠島。原來飛沙襲擊城市的景象得到控制,而且成為城市的“氧氣庫”和生態島,市區氣候得到調節,淨化了環境。 魚梁洲除水稻不種以外,當地的農作物和蔬菜等在洲上均能種植,如夏收作物有大麥、小麥、油菜籽、蠶豆等,秋季作物有花生、棉花、大豆、芝麻等。洲上喬木有白楊、加楊、水杉、重陽木、女貞等,果樹有桃、梨、果等20餘種。 魚梁洲上動物資源也很豐富,小型動物有兔、貓、蛇、刺蝟等。

魚梁洲正式確立為開發區

1996年2月,襄陽市委、市政府經過慎重決策決定開發魚梁洲,下發襄文[1996]6號檔案,正式成立魚梁洲旅遊開發區管委會,明確魚梁洲管理委員會為市委、市政府派出機構,受市委、市政府的委託對開發區內各項工作實行統一管理。當年8月,襄 陽市政府下發襄政發[1996]45號檔案,明確魚梁洲開發區發展目標為:將魚梁洲建成鄂西北最大的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提高襄 陽市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外商來襄 陽市投資。同時,統一魚梁洲的行政區劃,將魚梁洲開發區以四周主航道為界,31.28平方公里的區域面積劃歸市政府直接管理,責成魚梁洲開發區管委會具體處理直管事宜。
1996年12月,湖北省開發區管理辦公室下發鄂開文[1996]35號檔案,決定將魚梁洲開發區列為省管開發區。
1997年1月,為加快魚梁洲開發,襄 陽市委下發1997年第4號《中共襄 陽市委常委會議紀要》,明確魚梁洲開發區採取“小政府、大社會、企業化”的管理模式,組建“魚梁洲開發建設總公司”,黨、政、企“三位一體”,實行黨委領導下的管委會、總公司各司其責的領導體制,實行“三塊牌子、一套班子”,以企業運作的方式,具體實施魚梁洲的開發、經營、建設。
1999年9月,湖北省政府下發鄂政函[1999]152號檔案,同意將魚梁洲開發區列為省級開發區。 2002年9月,因開發手續不完備等原因,湖北省政府下發鄂政函[2002]131號檔案,撤銷了魚梁洲省級開發區資格,並要求魚梁洲開發區進行全面整改。
2005年元月長江委組織專家對魚梁洲防洪評價報告進行評審,當年3月長江委下髮長江務[2005]108號檔案,同意實施魚梁洲生態旅遊建設項目,同意《襄 陽市魚梁洲生態旅遊建設項目規劃方案》提出的分區控制原則。至此,魚梁洲開發建設得到了長江水利委員會的同意和確認,取得了合法化地位。
2005年6月,湖北省政府下發鄂政函[2005]76號檔案,正式恢復魚梁洲開發區省級開發區資格,並將魚梁洲旅遊經濟開發區更名魚梁洲經濟開發區。

開發區現經濟

截止2002年,魚梁洲開發區全口徑投資已達十五億元人民幣,已開發面積(含道路、公建部分)約2.328平方公里。目前,3.5平方公里起步區範圍內的道路、給排水、供電、電訊、有線電視設施已基本配套,已有30多個國內外投資商進入開發區投資興業,特別是在旅遊經濟的發展方面已顯露出其獨特的優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