魟魚

魟魚

魟魚又稱魔鬼魚,是於在中生代的侏羅紀(約1.8億年~1.4億年前)出現的鯊的同類,它們具有藏身在海底沙地的習性。魟 hong ㄏㄨㄥˊ 〔魟魚〕身體扁平,略呈圓形或菱形,軟骨無鱗,胸鰭發達,如蝶展翅,尾呈鞭狀,有毒刺。生活在海底。種類很多,常見的有尖嘴魟、赤魟、燕魟等。魟魚(Stingray)(hong yu)目前在台灣其實已經有很多魟魚成功繁殖的紀錄,如珍珠魟、黑白魟、豹魟等。對飼養稀有魚類的魚迷來說,使魚類成功繁殖是最終目標,這是毋庸置疑的。魟魚在繁殖期間,公魚會有咬母魚的行為,這會讓母魚變得遍體鱗傷,影響它們的觀賞價值。在中生代的侏羅紀(約1.8億年~1.4億年前)出現鯊的同類,它們具有藏身在海底沙地的習性,這便是現在的魟魚。將身體潛在沙地中生活,有等待住在海底的魚或貝類接近予以捕食,或防禦敵人的功能。

基本信息

種類介紹

1-黑白魟

魟魚 魟魚

產地:巴西、申古河流域

盤體可達50cm

水質:PH 5.5~7.2

水溫:24~32℃

黑色的盤,體上點綴著白色圓點(通常成3、2、1排列),是其最大的特徵。

永不退流行的黑白雙色系,造就黑白魟成為市場上超高人氣的魚種黑白魟身上白色圓點的大小、形狀、排列、顏色,及表面的粗糙度,會因採集地不同而有所差異。

當飼養過程中水質出現變化(水溫、PH劇烈震湯、亞硝酸太高...等)魟魚(圖4)

常會出現白點拖長的現象,也就是俗稱的“跑點”。

這是水質劣化的警訊,應立即加強水質管理。

蝦、泥鰍、小魚....等餌料接受度高。

在淡水魟魚中屬於飼養難度不高的品種。

2-黑帝王魟

英文俗名:earl ray

PH值屬於弱酸性,約為6.2 - 7.0,水溫維持在22 -28度。

屬名後面出現“sp”表示這魚雖和這個族群魚種類似,但是還沒辦法確定它的學名,或許是個尚待鑑定的個體。

近4年來,新發表魚種,對其品系仍有許多爭議,最初出現在日本雜誌上,曾引起一番的討論。此魚的基底色為淺黃色,而斑紋為黑色的圓形斑點,部分斑紋會呈不規則,部分斑點上會呈現8字紋。曾被稱為88魟,曾創下魟魚史上的高價位…….....誰叫中國人愛“8” 這個字。

一直以來都被認為珍珠魟類的變異個體,但依其進口數量來看,可能是一獨立族群,尚待確認。

飼養上,應與珍珠魟類似,未普及所以資料有限,最大體盤直徑40cm。

3-新帝王魟

魟魚 魟魚

英文俗名:FLOWER RAY

又稱:金帝王魟;黃金帝王魟;巴西帝王魟;梅花帝王魟。

由於黑黃相間的紋路,黑白相間的尾部(尾刺後)以及白色的腹部,而被歸為帝王魟。

早期,因從巴西進口,故稱巴西帝王,與秘魯進口的帝王魟(Potamotrygon menchacai)做區分。經查證,主要產地為委內瑞拉,轉口巴西再出口,進口數量不多。

近2年,市場上改以金帝王魟或黃金帝王魟稱之由於每年進口均為20CM左右幼體,故價格上並不算高(比同size的帝王魟便宜)。

但是,德國的訊息,此魚報價比一般帝王還高,與台灣完全相反,豈不怪哉?

飼養上具有較高難度,未見成體。

4-帝王老虎魟

學名:Potamotrygon menchacai

英名:Tiger ray

水溫:24-29℃

H值:5.8 -6.5

體盤長:50-60㎝

產地:以南美秘魯一帶為主魟魚(圖5)

又稱為帝王魟或老虎魟。在澹水魟魚中算是體形較大的種類。圓形體盤的正前端,有略向前突的尖形模樣,與其他種類相比體盤較扁平。體表由不規則的條狀及圓圈狀之黑色或黃色花紋組合而成,勾畫成一幅迷幻的圖騰,十分美麗,突出的體色表現也使其成為廣受歡迎且知名度極高的品種,而其黃、黑條紋的色彩搭配,猶如老虎 身上黃黑相間的皮毛,老虎魟(Tiger ray)之名由此而來。此種算是較文靜的魟魚種類,飼養上不會太困難。

5-豹魟

(豹魟、龜甲滿天星、綠豆魟…等)

產地:秘魯、亞馬遜流域

盤體50cm以上

水質:ph 5.5~7.2 >溫度24~32℃

大型的南美魟魚,體健容易飼養,是個不折不扣的大胃王。

豹魟變異種繁多,在紋路、點、棘刺等表現上有相當大的變化,所以很難具體描述其特徵,比較容易識別的有:

豹魟 豹魟

1.體色多為黑、咖啡色系;

2.圓點較小且多而密,分布均勻;

3.體幅邊緣成整圈的淺色細邊。

6-金點魟

又稱:假黑白魟

據AQUALOG的鑑別目錄“澹水魟(Freshwater Rays)”上簡稱代號~P12,和黑白魟極為類似。

魟魚 魟魚

主要產地:在巴西,只是河域不同,容易飼養的入門魚種最大個體可達60CM。

金點魟和黑白魟最大的差異:

1.金點魟的體色較偏褐色;

2.而點多為金黃色,點比黑白多且亂;

3.體盤的正負兩面外圍有碎金點環繞,腹部有明顯斑點;

4.皮膚表皮有明顯疣狀禿起物,為粗糙面,黑白則為絨質表皮。

7-巨型龜甲魟

PH:6.5~ 7.2之間

水溫:22 ~ 25℃

特徵:背部呈現出蜂窩狀的紋路魟魚(圖6)

產地:巴拉圭境內的河系和巴拉那河的下

游地區。這是澹水魟魚之中最大型的品種,通常都在1公尺以上,最大者可超過1.5公尺。其全身呈灰褐色,並布滿暗褐色的大龜甲形狀,尾部短而胖,只要餵食蝦,小魚即可,因此飼養並不困難。

而它們很容易經由以下共同性的特徵而辨別出來:比較小的眼睛;尾長明顯的比體盤的直徑還短。

8-米白龜甲魟

PH:7.0上下

水溫:26℃左右

產地:巴西及哥倫比亞

體累:最大45公分左右

其基本的體色是明顯的白色的底色,成體身上的斑點顏色也比較澹,而體盤邊緣的圓點較小,且有二、三列之多。

魚體的背部很粗糙,魚體尾柄前半段的小型突刺比一般魟魚較大而明顯,是它們的特徵之一。

9-珍珠魟

魟魚 魟魚

學名:Potamotrygon motoro

英名:Ocellate river stingray;Motoro Stingray

水溫:24-26℃;pH值:5.0 - 6.0

體盤長:50㎝

產地:巴西、秘魯、哥倫比亞境內亞馬遜河、奧利諾、科河及烏拉圭、巴拉圭河水域與多數的澹水魟一樣,此類魟魚在自然環境中多生活在澹水河域中的底層。觀賞價值高且價位合理的珍珠魟類,在魟魚中算是較普及且愛好者接受度很高的一種。雖然同樣名為珍珠魟,但由於產地的變異性、個體間的雜交及花紋的多樣化,使得以Potamotrygon motoro為名的珍珠魟類個體,每隻的花紋及顏色皆有著不同的表現。

飼養

飼養準備

養魟的心理建設(Psychology):

魟魚 魟魚

所謂的心理建設即你必須要先接受所飼養的魟魚將會死亡的心理準備,那是因為坊間所流傳的魟魚書籍皆大大的詳盡描述選魟的要點與重要性,結果造成養魚人士錯誤的觀念,認為只要選對健康的魟就一定能夠養活,其實不然,選魟固然重要但倒不如適水(對水)階段的關鍵性,亦即及便我們違反挑選魟魚的原則仍然有可能將之養活,當然先決條件不能太差,這也是養魟高手喜歡享受的樂趣之一。

飼養環境的設立(Environment):

淡水魟魚(南美)共分一科(Potamotrygonidae)三屬(河魟屬Potamotrygon),近河魟屬(Plesiotrygon)副河魟屬(Paratrygon)數種,偏淡鹹水魟魚一科(Pristidae)數屬數種,半淡鹹水魟魚(東南亞)一科(Dasyatidae)數屬數種,要先了解所欲飼養的種類才能決定如何設立飼養的環境,而淡水與半淡鹹水魟魚的分辨其實可由體盤判斷,淡水魟魚體盤略呈圓狀,半淡鹹水魟魚體盤頭部呈尖狀略近桃型,偏淡鹹水魟魚則一眼可以分辨,其中一種即為人所熟知的鋸魟(sawfish)。

1.水槽:

水槽的大小要視乎魟魚體型而定,一般人都認為魟魚喜歡穩定的水質所以水槽越大越好,其實在某些情況下是錯誤的,因為小型魟魚或幼體通常捕食能力十分差,所以用大缸養常吃不到東西導致越來越虛弱,所以先用小缸來養可以幫助它們捕獵食物,藉此慢慢茁壯。

2.過濾

過濾器一定要比原本規格高才行,因為魟魚喜歡乾淨的舊水,所以通常我們可以使用上部和外部兩種過濾並用來維持長時間的飼養,底部過濾因為魟會翻攪底砂所以不適用。

3.水質

PH需維持在6.0~7.5,硝酸鹽含量需維持在100-300mg/L間,而且必須是軟水,水色為透明含氧量高的水。

4.光線

最好使用植物燈,並且燈管數不宜過多,照明時間為8~9小時,夜行性的魟魚喜歡昏暗的燈光。

5.溫度

攝氏26~32度是大多數品種可接受的範圍,超過34度可能會有暴斃的情況發生,如果溫度過低魟魚的抵抗能力也會降低而容易生病。

6.底砂

底砂建議在初期放置,鋪設時以薄薄一層約0.5cm~1cm厚度即可,顆粒選擇越細越佳,質地為中性的砂最適合,一方面可以穩定降低新進魟魚的緊迫,一方面可以較早讓魟魚適應環境,但約莫2個月後,最好移除以方便維繫水質。

7.裝飾品

人工裝飾品不適合就不用再提了,而一般天然的裝飾品如岩石、沉木和水草其實也算多餘的擺設,裸缸比較適合魟魚。

8.不適合的混養魚只

會咬魟(龍魚,闊嘴鯨等)、舔食魟魚體表(異型魚、飛鳳等)、身體帶有硬刺(鐵甲武士類鯰魚)或捕食後會有硬刺傷及魟魚內臟的魚(老鼠魚等)皆不適合混養,還有底棲性安靜的魚只(恐龍類)易被魟魚引發暴動也是,再來就是小型容易被魟捕食的燈科魚等(如果你不在乎就沒關係)。

9.餌

在食餌方面不如水質那般挑剔。魟魚為完全肉食性魚類,金魚、鏘魚等小魚,或紅蟲,魚肉切塊等一般大型魚吃的餌料它們都吃。其中它們最喜歡的是紅蟲,不管是哪一種魟魚都很喜歡吃。唯一要注意的是體盤直徑超過30cm的個體很少只吃紅蟲,當這類個體一旦瘦下來以後,要它們再恢復原有風采要花相當功夫才辦得到,因此在選購時一定要留心。

一般來說體盤直徑不到l 5cm的個體一天的紅蟲量在10g左右,30cm左右的個體則是4—5條金魚。

10.魚病和治療

其實淡水魟魚是不容易引發疾病的。由於它本身是屬於掠食者,而在大自然的環境中的食物本來就存在著許多的致病因子,而魟魚也可以活的很好,其實真正會讓魟魚引發疾病的主因幾乎都是水質變化太快而引起的。這是因為當水質急劇變化或水中含有刺激物時,魟魚體表會增生一層顯而易見的白色黏膜,這樣的情況,若未在短時間復元,以至於其抵抗力變弱,那面臨死亡的機會就相當的大。

飼養技巧

魟魚 魟魚

魟魚也稱為魔鬼魚,與中生代的侏羅紀出現的鯊魚同類,具有藏身在海底沙地習性。

1、混養魚種:

會咬魟魚、舔食魟魚體表、身體帶有硬刺、捕食後會有硬刺傷及魟魚內臟的魚、天性安靜的魚只易被魟魚引發暴動、再來小型容易被魟捕食的燈科魚等皆不適合混養。

2、魚餌種類:

魟魚為完全肉食性魚類,金魚、鏘魚等小魚,或紅蟲,魚肉切塊等它們都吃。其中它們最喜歡的是紅蟲,不管是哪一種魟魚都很喜歡吃。唯一要注意的是魟魚體盤直徑超過30cm的個體很少只吃紅蟲,要注意。

3、食量控制:

一般來說魟魚的體盤直徑不到l5公分的魟魚個體,一天的紅蟲量在10克左右,魟魚的體盤直徑30公分左右的魟魚個體,一天的食量則是4—5條金魚。

4、魟魚疾病:

讓魟魚引發疾病的主因幾乎都是水質變化太快引起,因水質急劇變化或水中含有刺激物時,魟魚體表會增生一層顯而易見的白色黏膜,這種情況,若未在短時間復元,以至於其抵抗力變弱,那死亡機會就很大。

5、換水頻率:

硝酸鹽濃度對於魟魚並不會產生急性致毒反應,但長時間處於濃度過高的環境則會對魟魚造成壓迫及增加罹病的機率。而要減緩pH下降及降低硝酸鹽濃度,以傳統的定期換水為最方便有效的方法。

繁殖

魟魚 魟魚

魟魚要長到六到十歲才會成熟再繁殖,每次也只能產幾顆或十幾顆具卵鞘的卵,所以很容易被人類趕盡殺絕。

◎要有良好過濾功能系統

由於魟魚屬於偏肉食性的大胃王,因此排泄量相當可觀,沒有一套過濾效能強大的過濾系統,沒有辦法負荷此污染量。

◎維持良好的水質條件

硝酸鹽濃度對於魟魚並不會產生急性致毒反應,但長時間處於濃度過高的環境則會對魟魚造成緊迫及增加罹病的機率。而要減緩pH下降及降低硝酸鹽濃度,以傳統的定期換水為最方便有效的方法。

◎健康、活動力強的親魚

健康的魟魚必定來自優良的水質環境與充裕的食物及主人的妥善照顧。如此有健康的親魚,才有可能產下健康的魟魚子代,讓接手者比較好照顧。

◎優秀的超級種公魟魚

超級種公須要觀察追逐母魟時是否輕含母魟邊裙,而且事成之後祇留痕跡不留傷口,而且母魟受胎率高,才能稱之為超級種公。會追逐啃咬,動作粗暴的公魚,除非它是形質優異的唯一,要不然建議最好將它隔離,避免傷害母魟。

疾病

魟魚葫蘆口病

表現為兩眼之間的軟組織被消耗,好像塌陷一樣,皮包骨頭。

1、腸炎:細菌感染導致腸道無法正常吸收營養。表現為開口、活潑好動、狀態較好,只不過出現“葫蘆口”。

2、寄生蟲:體內的寄生蟲消耗體內的營養。表現為:不開口、吃進去後就會吐出來,或者根本對食物喪失興趣、消瘦、不活動、狀態糟糕。

水族愛好者追捧的十大觀賞魚

購買和飼養高檔觀賞魚和消費奢侈品一樣,是一些水族發燒友必選的名魚。據業內人士介紹,以龍魚、魚工魚、神仙魚血鸚鵡孔雀魚七彩神仙花羅漢金魚錦鯉燈魚為代表的十大觀賞魚在魚類愛好者中普遍受到追捧。在水族市場,一條一歲大的龍魚叫價兩萬是很平常的事。 
龍魚 龍魚    魟魚 魟魚    神仙魚 神仙魚    血鸚鵡 血鸚鵡   
孔雀魚 孔雀魚   七彩神仙 七彩神仙   花羅漢 花羅漢   金魚 金魚  
錦鯉 錦鯉   燈魚 燈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