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域傳說

魔域傳說

系列遊戲。日文名“ファーストクイーン”,英文名“First Queen”,是日本吳氏工房開發的一個即時戰略遊戲系列,目前共開發了6個作品(包括JAVA版),曾在多個平台上發行。最早期的第一作是當時少見的即時戰略遊戲。該遊戲在DOS時代曾非常受歡迎。吳氏工房後來推出First Queen系列覆刻版,能夠在Windows系統下順利執行,並且畫面更加精緻。

引:謎
亞特大陸的中央,有一座石門,門上有鎖,鎖上有字,寫著:“解開此鎖者,將成四海之王。”
據說四海之王阿格里斯曾長久矗立門前,最終,他拔出劍,仰天高呼:“這就是鑰匙,讓整個世界在我劍下發抖吧!!”
落鎖斷,門開,絕代英雄昂然走入石門,一去不返!……
從那時起,在這片大陸上開始流行一個謎語:“正午的陽光下,在獅子留下的鷹的影子里,即為眾神之國。”
有人說,這也許僅僅是天神對人類的戲弄,但更多的人堅信,擁有他的人,必須是相信他的人。
一、創始
萬神之父是最初者,乃無中之有亂中之治,一瞬中之永恆,極暗中之明光。
萬神之父是最高者,其所想必現所言必信,目之所及,世界創生,行之所止,萬物齊歌.....
——《萬物之書》第1章第3頁
據說,創世神、眾神之父科洛諾斯創造了亞特蘭迪斯大陸上的一切和它的管理者——眾神.他是整個世界的根源。
“科洛諾斯甦醒於是便有了白晝
科洛諾斯沉睡於是便有了黑夜
科洛諾斯憤怒於是便有了火焰
科洛諾斯哭泣於是便有了海洋
......
科洛諾斯乃初始之始原因之因.......”
——《聖詩創始》
從一些古老經典的殘卷中,我們還能依稀看到創始神當年創世的痕跡。
“如水流向低處,實在不斷流向空無….”
——《聖詩有無》
有得到便有失去,萬神之父從“虛”中產生了世界,被提走的那部分“虛”便成為了“無”。如同飢餓渴求食餚,“無"貪婪地將這個世界牽引向毀滅,就是創始神也感到威脅。
他將自身能量凝成“魔魂水晶”阻擋空無,讓世界保持穩定。
“是長生,是真母,讓我們高呼蓋亞之名。
是崇光,是秩序,讓我們高呼撒拉之名。
是智慧,是神秘,讓我們高呼歐斯之名。
是混沌,是消逝,讓我們高呼奈落之名。
是偉力,是爭戰,讓我們高呼寇德之名......”
——《聖詩諸天》
萬神之父最終創造諸神保護水晶,要求他們不得離開聖山。而自身沉沉睡去.......
二魔族
“在各個種族的歷史記載中,遠古時期幾乎毫無例外的指向無邊黑暗,只有魔族例外,他們在火中誕生。”
——人類歷史學者拉克利
年復一年,時光如流水般消逝,萬物眾生在輪迴中建立文明,苦守於神山希律斯的神族卻漸漸感到了不安與躁動,儘管他們作為生命的最頂端,享受其他生命的供奉,但空有力量卻無法使用的痛苦卻讓每個神族的欲望日漸扭曲,享樂之風逐漸盛行。
不知從何時開始,便有神偷偷下山去世間尋歡作樂——魔族據說就是一次神人婚姻的產物——雖然混沌之神奈落總是裝作什麼也不知道,但是其他神族還是一眼看出那種生物的血色瞳孔緣自何方。
擁有神的血統和近於人類的繁殖能力,魔族迅速地在競爭中確立了自己的地位。儘管後世的學者們對創始神是否早已預見魔族產生爭論不休,但正如大精靈學者徨菲所說:“從創始神讓諸神管理世界的名義和力量卻不給任何權力開始,這個失衡世界的悲劇便已成定局。”
約北歷前1000年,魔族的偉大君主斯卡魯發動了第一次滅世戰爭。龐大的魔族軍隊從魔族首都巴爾索倫出發,穿越黑月峽谷,很快便占領了谷口的“斯卡魯地”(今傑明省西芙河流域)並以此為根基,征討四方。傳說,魔族指揮曾經在此地拜見斯卡魯,詢問皇帝意欲征服何處,“所見之處。”正在用餐的皇帝只是淡淡一語,甚至沒有抬頭.......
魔族忠實的履行了他們皇帝的命令,從那一年春天開始,大批的部隊呈輻射狀高歌猛進,指向四方,每到一地便繼續輻射開去,如同在池塘中蕩漾的波光。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約北歷前950年,一隊魔族率先回到魔都聲明他們看到了“極北飄滿白色石頭的大海”(雪狼冰湖)”。
第一次滅世戰爭因此結束。
出發時的數百萬魔族軍隊最終只有不到十萬人歸來,更多的魔族已經因為行軍過於遙遠而在50年後徹底沒有音訊。這次戰爭並不慘烈卻影響深遠。一方面大部分的種族幾乎不知道戰爭為何物,輕易便被集體屠殺或淪為奴隸,為魔族贏得了大批疆土(實際控制區域在開始時甚至超過了整個亞特大陸的一半);另一方面魔族無法返鄉的部隊幾乎散布於亞特大陸的每個角落,和當地生物相互融合,衍生出各種各樣的魔物部落來。
三黑暗
“人類總是說,在最黑的暗夜過後,光明就要來到,但我認為這不過是文字遊戲而已,因為你永遠也無從得知,何時最為黑暗。”
——魔族大帝斯卡魯
對於魔族來說北歷前1000年到前790年這段日子是徹頭徹尾的輝煌,但對於其他占領區的種族來說,無疑是遭遇了一場百年的夢魘。混沌的後代們根本不在意其奴隸的存活,只是單純的把他們看成工具而已,他們甚至剝奪人類睡覺和精靈冥想的權利,讓他們在無窮的勞作中倒下,所幸的是魔族監工用餐的時段多且長,那些沒有被相中的肉食們可以藉機生活和休息,以維繫其生命的存在。
但是最吃苦耐勞的種族也不能容忍的是,魔族讓奴隸工作不是為了建設,不是為了財富和物慾,甚至不是為了某種娛樂,只是單純而機械執行讓他們成為奴隸的命令而已。今天建成的宏偉宮殿可能明天就被下令拆掉,最賣力強壯的奴隸可能最早成為肉食,人類可能被命令去點火,而精靈可能被指使去伐木......而魔族似乎也沒有滅絕他們的打算,他們鼓勵每個種族生育。這些讓人啼笑皆非的行為暴露的正是魔族的混沌本性——越是底層的魔族行為越混沌,越是偉大的魔族反而越象人類。
百年間,各族的反抗此起彼伏,不過反抗和屠殺如影隨形,實力之懸殊讓奴隸們看不到任何希望。不知是因為特別愚蠢還是特別聰明,人類忍受了奴役和折磨,竟然從未大規模反抗過......這種忍耐的直接後果就是人類的數量不斷增加(因為各地都沒有被大規模屠滅)。成為亞特大陸上如老鼠一般常見的動物。
人類的後代不斷歌頌他們祖先的忍辱負重,認為他們未卜先知甘願犧牲。而精靈學者長期分析的結果是:“人類壽命最短,往往還沒有來得及形成反抗精神就死去了。反是那些長命或早熟的種族無法容忍無窮的折磨。”這個論調讓人類和精靈後來相互仇視了數年之久。
北歷前790年,如太陽的光芒刺破黑暗,先驅者赫爾基里誕生於亞特大陸東部阿諾薩城的奴隸營中,據說他在曾在遷徙中揀到了一本通用語的聖詩(大部分聖詩都用只有祭祀懂得的聖言寫成,通用語版本十分罕見)這極大的影響了他的信仰並促成了他的成熟。最終,他逃出了奴隸營。
“諸神保佑,我甚至不敢相信我已經脫逃。背後依稀傳來火光和慘呼聲,我知道我所在的奴隸營已遭遇報復,我能想像朋友們臨死前對我的詛咒....願我不幸的母親能原諒我,她已經老了.......
我拖著顫抖的雙腿,踉踉蹌蹌地迎向無邊黑暗。魔族衛兵的鮮血正在我的手上逐漸凝結,原來魔族也會被殺死,這個事實令人鼓舞。黑夜的清風吹拂我的臉龐,仿佛自由之神的呼吸,總有一天,魔族鮮血將變成人類光明的自由。而我,赫爾基里,就是轉化者……”。
幸運的是,魔族並沒有追捕一個微不足道的奴隸,只是愉快地殺光了他的家族。從此他東奔西走、晝伏夜出,將聖詩的信念和知識在人類部落間悄然傳播。“眾生平等,神佑人類”的論調無疑比單純的煽動復仇更具有吸引力。各種聖書的手抄本在暗中傳閱,赫爾基里的言語在部落間口耳相傳,很快仇恨和反抗精神在人類的心中熊熊燃燒起來。赫爾基里的信徒越來越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