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英

魏國英

魏國英為旅遊界人物,擔任八路軍太行紀念館館長、黨支部書記。出生於1951年11月。中國共產黨黨員。是大學學歷,為文博系列研究員。

(圖)魏國英魏國英

魏國英 山西省旅遊景區協會副會長,八路軍太行紀念館館長、黨支部書記,中共黨員。大學學歷,文博系列研究員。

簡介

魏國英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館長、黨支部書記。男。1951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學學歷,文博系列研究員。
作為山西省旅遊景區協會副會長,魏國英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文物工作,尤其是1986年調入八路軍紀念館後,他旗幟鮮明地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及其他文物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始終把文物保護工作放在重要議事日程來抓,加大了多渠道徵集革命文物的力度。到目前為止,在他的帶領下,館內已徵集到珍貴革命文物8000餘件,無論館藏量還是每個文物所蘊藏的文化內涵分量,都名列全國革命紀念館前茅。同時在文物保護方面也是重錘出擊,不僅增加了保全人員數量,而且購進了現代化的遠程監控和消防噴淋設備,開創了八路軍紀念館文物保護工作的嶄新局面。
從事博物館工作20多年來,魏國英刻苦鑽研,成果顯著,先後在《中國文物報》、《山西日報》、《文物世界》等報刊上,發表了《淺析革命文物的分類與歸檔》等30餘篇學術論文,其中《開拓傳統教育與風景觀光相結合的道路》一文榮獲中國改革實踐與社會經濟形勢社科優秀成果獎;《論革命紀念館在弘揚和傳播先進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一文入編《中國改革發展新戰略文獻》一書。主編出版的學術專著有《我們在太行山上》、《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八路軍抗戰簡史》、《八路軍抗戰辭典》、《八路軍將領故事集》和《八路軍將領傳略》等8部。曾多次被國家文物局和省級部門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先進文物工作者”和“勞動模範”等光榮稱號。《中國文物報》、山西電視台、《山西日報》、《文物世界》等新聞媒體多次報導了他的先進事跡。
魏國英任館長以來,銳意改革,強抓機遇,艱苦創業,開拓創新,館內各項事業有了長足進步,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1996年被國家六部委聯合命名為“全國中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7年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1年被國家文物局授予“全國重點博物館”;2003年、2004年連續兩年被中宣部、山西省委宣傳部、省文物局授予“文物工作先進單位”光榮稱號。
擔任館長後,魏國英爭取國家立項,圓滿完成“八路軍太行紀念館擴建改陳工程”重大工程任務。“八路軍太行紀念館擴建改陳工程”是在黨中央、山西省委支持下的一項重大工程項目,從2004年9月啟動到2005年8月15日竣工,規模大、要求高、時間緊、任務重,經費緊張,魏國英是工程辦公室負責人之一,也是紀念館第一責任人。他通過制定“依靠領導,依靠專家,依靠科學”的正確戰略,帶領館內僅有的23名職工,克服重重困難,協調各方關係,從爭取立項到開工建設再到新館開放,圓滿地完成了黨和人民交給的光榮使命,向黨中央和山西省委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新館總投資1.36億元,由原來的7.4萬平方米擴展到14.7萬平方米;展館由原來的3616平方米擴建到1.2萬平方米,展覽內容更加豐富,展出手段更加現代新穎。經過短短一年時間,三晉大地矗立起一座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的現代化革命紀念館,直接帶動並促進了山西省紅色旅遊和地方社會經濟的綜合發展。
近年來,紀念館年均接待觀眾100萬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並成功地接待了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江澤民、曾慶紅、李長春、劉雲山、劉延東、曾培炎以及楊尚昆、劉華清、秦基偉、陳錫聯等老一輩革命家。特別是在接待中央首長方面,魏國英憑著豐富的工作經驗,事必躬親,一絲不苟,從組織落實到具體實施,分毫不敢疏忽,有力地配合了省市工作,圓滿完成了一系列重要接待任務。
魏國英認真貫徹執行黨中央關於文物工作的路線、方針、政策,努力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博物館工作“三貼近”原則,一心為公,頑強拼搏,成就突出,受到上級領導和單位全體員工的一致好評和首肯。他為八路軍太行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迅猛的發展,奮力打造中國一流、世界領先的現代化革命紀念館,作出了特殊貢獻。

相關

大力弘揚太行精神 建設一流教育基地——八路軍太行紀念館擴建改陳工程紀實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館長 魏國英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位於太行老區山西省武鄉縣城,1988年建成開館,由鄧小平同志題寫館名,是我國唯一一座全面反映八路軍八年抗戰史實的大型紀念館。現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重點博物館,挖掘與弘揚偉大太行精神的重要文化陣地,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開館以來,成功地接待了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江澤民、曾慶紅、李長春、劉延東、劉雲山、曾培炎以及楊尚昆、劉華清、李德生、宋平、陳錫聯、陳慕華、秦基偉、宋健、錢正英等老一輩革命家,年平均接待觀眾50萬人次,收到較好的社會效益,為我國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2004年8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同志專程來我們八路軍太行紀念館進行視察,並對我館擴建改陳工程作了重要指示,具體要求擴大規模,更新展覽,運用聲、光、電等現代表現手段,全方位展示八路軍抗戰這段我黨我軍的光輝歷史,把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建成國家一流、世界領先的大型革命紀念館。為了儘快落實李長春同志的指示精神,在山西省委、省政府成立的擴建改陳工程領導組直接領導下,我館正式啟動了具有重要政治意義的擴建改陳工程,打響了這場史無前例的特殊戰鬥。整個工程要求必須在2005年8月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時竣工獻禮。這樣,時間緊,任務重,要求質量高,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壓力。但在工程實施過程中,由於黨中央和山西省委、省政府的親切關懷和高度重視,各相關部門的通力合作,設計施工、製作單位的頑強拼博,本館幹部職工的無私奉獻,最終僅用9個半月的艱苦奮戰,圓滿完成了這一具有重要政治意義的工程,向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獻上了一份厚禮,向黨中央和山西省委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從而創造了我國革命紀念館擴建改陳工程史上的奇蹟。撫今思昔,我的思緒不由回到了那段緊張而艱苦的戰鬥歲月,回眸那一幕幕不平凡的戰鬥場面,廣大建設者們用智慧與汗水鑄就了一座愛國主義教育的不朽豐碑。一串串感人肺腑的生動故事,至今還歷歷在目,浮現在我的腦海里……

訪談錄

八路軍紀念館館長魏國英同志訪談錄
2008-07-24 11:38:57 作者:朱澤青

(圖)魏國英魏國英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是我國唯一的一座全面反映八路軍歷史史實的大型軍史紀念館,是國家重點革命紀念館之一。於1988年在我縣落成開館,由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了館名,直屬山西省文物局。開館以來,年平均接待30萬人次,其中接待了江澤民、楊尚昆、劉華清、宋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230多位省軍級以上領導和來自15個國家和地區的遊客。特別是2001年8月20日江澤民總書記在曾慶紅、曾培炎、王剛等領導同志的陪同下參觀視察了該館,這對該館是一個很大的鼓勵和鞭策。八路軍太行紀念館不負重望,眾所矚目的二期擴建工程也已經接近尾聲,在愛國主義教育的進程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先後被命名為山西省四大“文明景區”之一、山西省“國防教育基地”、“全國中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今年7月又被中宣部表彰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先進集體。尤其是今年8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到八路軍紀念館視察工作,對紀念館發展作了重要指示。由中央和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八路軍紀念館一定會有一個大的飛躍。為此,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和抗戰勝利59周年前夕,本刊記者於雨對八路軍太行紀念館館長魏國英同志進行了訪談,現將訪談錄摘抄如下。

記 者:魏館長您好,我是《家鄉之音》記者,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 年和抗戰勝利59周年前夕,想請你給武鄉籍在外工作的同志介紹一下紀念館的情況。

魏館長:好,我早就想和各位鄉親交流一下了,感謝貴刊給我提供這個聯繫的平台,首先我在這裡向所有在外工作的武鄉籍同志們問好。八路軍紀念館從籌備之初,就得到了許多抗戰時期曾在武鄉工作過的老首長、老八路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諸多武鄉籍老幹部的鼎力相助,如史懷璧武光湯、張超、姜一、來金烈等為籌建工作傾注了大量的心血,還有許許多多的同志們,這裡不能一一列舉,八路軍太行紀念館能有今天的榮耀,與他們的關心、幫助、支持是分不開的。為此我借貴刊向所有武鄉籍在外工作的同志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記 者:請您把紀念館的情況向廣大讀者介紹一下好嗎?

魏館長:八路軍太行紀念館,是我國唯一的一座全面反映八路軍歷史史實的大型軍史紀念館,是國家重點革命紀念館之一。於1988年在我縣落成開館,由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了館名,直屬山西省文物局。開館以來,年平均接待30萬人次,其中接待了江澤民、楊尚昆、劉華清、李長春、宋平等230位省軍級以上領導和來自15個國家和地區的遊客。並先後創辦了八路軍太行紀念館網http://www.balujun.org/和中國八路軍研究網http://balujun.51.net/,擴大了宣傳信息。特別是近年來在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關懷下,紀念館進行了二期擴建工程,目前已經接近尾聲。這一切使得紀念館在愛國主義教育的進程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先後被命名為山西省四個“文明景區”之一、山西省“國防教育基地”、“全國中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今年7月又被中宣部表彰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先進單位”。
記 者:眾所矚目的紀念館二期擴建工程,是大家最關心的一件大事,其主要項目是什麼?

魏館長:主要有六項,分為展覽區和遊覽區兩部分。一是將原來的展廳進行改陳,改建為八路軍簡史陳列廳:由全國政協副主席洪學智上將題寫廳名。主展內容分序廳和4個展廳,展線長達340米。整個展覽系統陳列了八路軍總部及留守兵團、一一五師兼山東軍區、一二○師兼陝甘寧晉綏聯防軍、一二九師兼晉冀魯豫軍區、晉察冀軍區等八路軍所屬部隊在8年抗戰中的豐功偉績;八路軍將帥廳: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上將題寫廳名,建築面積1330平方米,展線300米,採用圖片展覽與文物陳列相結合的方式,全面再現850多位八路軍將帥的不朽功勳和革命風範。遊覽區包括八路軍游擊戰術演示廳:該廳除採用圖片展覽的傳統表現形式之外,還運用繪畫、造型、聲光等多媒體現代化科技手段,通過複製藝術景觀,栩栩如生地再現當時的歷史場景,該廳的一項主要參觀景點即是“地道戰、窯洞戰景觀”。在鳳凰山下開掘1000米可供遊人參觀的地道及太行山特色的窯洞演示實景。遊人置身於形象而逼真的地道戰景觀中,深刻體會八路軍游擊戰術的神奇魅力;八路軍抗戰紀念碑:紀念碑修建於風景宜人的鳳凰山巔,以雄偉的姿態銘記八路軍將士在中國革命史上的豐功偉績。遊人登臨山頂,既可瞻仰松柏簇擁、威武雄壯的八路豐碑,又可鳥瞰現今的武鄉老區新貌;八路雄風碑林公園:由孫毅將軍題寫園名。展示了300餘幅各級領導幹部及老八路、老首長以及社會名流的題詞,是一處集歷史、文化、藝術和愛國主義教育於一體的觀光勝景;青少年培訓營地:由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陳慕華同志題寫營名,主要是對大專院校和中小學生進行分期分批培訓,體驗八路軍生活,讓孩子們耳濡目染地學習八路精神,從而升華為他們刻苦學習、報效祖國的精神支柱。

記 者:紀念館二期擴建工程目前進展如何?

魏館長:在黨中央、中央軍委的親切關懷下,在省委、省政府、省文物局的正確領導下,在武鄉縣委、縣政府和諸多曾在太行工作、戰鬥過的老八路、老首長以及武鄉籍在外工作的同志們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館幹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下,紀念館的二期擴建已開工程基本接近尾聲,並有部分項目向遊客開放;青少年培訓營地開放以後,已經接待了大量的青少年團體;八路軍將帥廳也以進入陳列階段,簡史陳列廳大綱正在審批。
 記 者:紀念館二期擴建工程目前還有些什麼困難?大家能為紀念館做些什麼?

魏館長:紀念館二期擴建工程,可以說困難是很多的,由於歷史久遠,資料奇缺,文物稀少,這對我們都是有很大影響的。近幾年來,我們想方設法,跑遍了華北各地,聯繫了大量的研究單位的專家學者,蒐集了一大批珍貴歷史資料,並先後走訪了三百多位老八路、老首長,補充徵集了珍貴革命文物2000多件,豐富了館藏,其中有53件(套)已經被認定為國家一級文物。但是目前最困難的還是資金問題。二期工程設計總投資概算為5600萬元,而截止目前為止,國家計委投資額只有2200萬元,僅占40%,可以說缺額還是巨大的,為此,我們一方面努力爭取各級政府投資,同時也呼籲社會各界有識之士,來支持這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建設。也希望廣大武鄉在外赤子,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以單位或個人的形式來給予扶持,根據投資方數額,我們可以在已建項目中拆出單列項目,確定為投資方贊助項,也可以統一永久樹碑公布投資單位及數額,以感謝對八路軍太行紀念館的鼎力支持。
記 者:今年8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來八路軍紀念館視察工作,您能談一下李長春同志給紀念館作了什麼具體指示嗎?

魏館長:今年8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來八路軍紀念館參觀並視察工作,充分顯示了黨中央對我們的親切關懷和高度重視,李長春同志聽取了我給他的工作匯報以後,對八路軍紀念館的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特別是對紀念館的擴建工程作了非常重要的指示,他指出:“抗日戰爭是我們黨的一個重要歷史時期,要把這一段歷史充分展示給人民民眾。展出內容上要再增加一點歷史縱深感,在展示的手法上要創新,要有感染力,有的要用電、聲、光等手段,要挑選最好的黨史、軍事、展覽專家進行研究。這個事情一定要搞好。”在李長春同志的指示下,省委書記田成平、省長張寶順、省委副書記侯伍傑等領導馬上表態,我們將積極努力組織專家規劃和論證,認真落實首長的指示精神。18日,又由省委常委、宣傳部長申維辰主持召開了專題研究會,省委副書記侯伍傑轉達了省委對八路軍太行紀念館的進一步擴建、改陳和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活動的基本思路。會議對紀念館的擴建工程等作了具體安排。我想,在李長春同志指示精神鼓舞下,八路軍紀念館一定會有一個大的飛躍。

記 者:明年是抗戰勝利60周年,魏館長有什麼構想?

魏館長:明年主要準備搞五項工作,第一,搞好八路軍簡史陳列廳的改陳工作;第二,配合省委搞好抗戰勝利60周年紀念活動;第三,主持召開全國革命紀念館協作研討會;第四,配合省委搞一個“八路軍精神永放光芒”流動展覽並在全國流動展出;第五,出版一套八路軍研究叢書;力爭明年能將二期擴建的在建工程全部完工,並對遊人開放,到時希望廣大武鄉籍在外工作的同志們都能回家鄉看看,來紀念館作客。

館長訪談我們想拉近歷史與大眾的距離 山西晚報網--2008-01-10
記者:紀念館如何做到將厚重的文化積澱用大眾的喜聞樂見的形式表現?

魏國英(館長):首先是利用主題,通過歷史圖片、展覽文物、歷史景觀、電動沙盤等形式,全方位地展示八路軍8年抗戰的歷史事件。其次,利用網路這一普及的現代傳播媒體,創建了中國八路軍網站,通過“展覽線上”等欄目,展示和宣傳八路軍抗戰歷史。我們要做的,其實很簡單,做一條“時光隧道”,拉近歷史與大眾的距離。

記者:紅色旅遊現在是旅遊的重要類型,紀念館如何發揮作用?

魏國英:八路軍太行紀念館與八路軍總部王家峪、磚壁舊址、中共中央北方局堙里舊址、黎城黃崖洞保衛戰舊址等革命紀念地一道,構成了別具特色的環太行山“紅色之旅”景觀群。紀念館與全國各地有關機關團體、廠礦企業、部隊民兵、大專院校加強了聯繫,邀請、組織大批團隊來我館分期分批參加革命傳統教育活動,目前,全國有500多家部隊、機關、廠礦、學校等在此設立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德育教育、黨風廉政教育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基地。

記者:現在一年門票收入有多少?客流量有多少?在今後如何進一步挖掘所蘊藏的歷史文化內涵?

魏國英:紀念館每年年收入在160萬元左右,年平均接待觀眾50萬人次。我們不是以盈利為目的的,而是以促進景區紅色旅遊的繁榮發展和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為目標,為此,紀念館對現役軍人、文物旅遊工作者、殘疾人以及未滿18歲的大中小學生、70歲以上的老年人等群體,實行門票全免制度。下一步,我館將倡議組建國內首家“中國八路軍研究會”,擴充研究隊伍,拓展研究領域,推出更多、更好的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