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兆

哈莉・貝瑞(Halle Dark 一天,米蘭達的牢門突然打開,她憑藉著自己的機智和勇敢逃出了精神病院。


基本信息

英文片名 Gothika
中文譯名 鬼兆
對白 英語
地區 美國
類型 恐怖 驚悚 神秘
顏色 彩色
時長 98min
聲音 數位化影院系統(DTS) 杜比數碼環繞聲(Dolby Digital) SDDS
IMDB評分 5.7/10

演職員表

導演
馬修・卡索維茨(Mathieu Kassovitz)
編劇
塞巴斯蒂安・高蒂維斯(Sebastian Gutierrez)
演員
哈莉・貝瑞(Halle Berry)
小羅伯特・唐尼(Robert Downey)
佩內洛普・克魯茲(Penélope Cruz)
約翰・卡洛・林奇(John Carroll Lynch)
伯納德・希爾(Bernard Hill)
艾米・斯洛安(Amy Sloan)
查爾斯・達頓(Charles Dutton)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哥倫比亞影業公司(美國)
華納兄弟影片公司(美國)
Dark Castle Entertainment(美國)
發行公司
華納兄弟影片公司(美國)
華納家庭視頻公司(美國)
索尼電影娛樂公司(美國)
博偉國際(瑞士)
LK-TEL(阿根廷)

上映日期

美國
2003年11月13日.
法國
2004年1月7日
阿根廷
2004年1月29日
西班牙
2004年2月27日
巴西
2004年3月5日
德國
2004年3月11日
瑞士
2004年3月17日
義大利
2004年3月19日

Gothika片名由來

這部電影的名稱“Gothika”來源於“Gothic”,意為“歌特式的”。通常,這個詞被用來形容兩種事物,一是那種有著尖頂塔樓,以巨大立柱和圓形拱門為標誌的歌特式建築,二是指歌特文學,這種文學的特點是通常以死亡或絕望為主題,故事設定於一個荒涼偏僻的背景之下,而情節常常則有關那些血腥、神秘或詭異的超自然事件。
歌特式建築起源於法國北方,12到16世紀在歐洲,尤其是西歐廣泛盛行,而歌特文學則出現在18世紀的英國,社會的動盪、階級的混雜、宗教的盛行都導致神秘主義文學甚至迷信的興盛,歌特文學也就是在這個階段應運而生,這種充滿了懸疑、神秘、幻想、恐怖和荒蠻氣味的文學風氣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期占據了英國文壇的主導地位,這其中最有名的,當屬瑪麗・雪萊1818年出版的小說《弗蘭肯斯坦》,這部作品後來成為了神秘主義文學的經典。
而本片之所以取了這樣一個名字,是因為片中的氛圍和情節描寫都頗有歌特文學的特點――陰森的瘋人院(好聽點叫精神疾病研究所)、瘋狂錯亂的故事和處於絕望境地的人物,都堪稱歌特文學的典型特徵

劇情簡介

米蘭達是一名優秀的犯罪心理學博士,就職於一家治療精神病的公共機構。米蘭達對自己的婚姻和事業都很滿意。某天,她所工作的神經病機構來了一個叫克羅伊的女患者,開始米蘭達按部就班地試圖勸服克羅伊信任自己,但是克羅伊的舉動讓米蘭達有些吃驚。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米蘭達在開車的途中,碰到一個小女孩,當這個小女孩抓住米蘭達的雙手時,米蘭達的身體瞬間冒出了火焰,而米蘭達也立刻昏倒在地。
等到米蘭達醒來的時候,卻發現自己已經被關在該精神病院裡。米蘭達被指控謀殺了她的丈夫道格。米蘭達對這一切都大惑不解。她試著去想那晚發生的事情,但是卻怎么也想不起來。但是,米蘭達並不孤獨,她總是能夠看見一些靈異的景象,這些景象在傳達給米蘭達一個信息,米蘭達並不孤獨。米蘭達對這個信息一直困惑不解。
一天,米蘭達的牢門突然打開,她憑藉著自己的機智和勇敢逃出了精神病院。她開車回到了自己的家中。她仿佛還能看到那晚殺害自己丈夫時的情景。米蘭達突然想到,那晚道格被困在了垂柳溪的自家農場中。米蘭達立刻連夜前往那裡,在農場一件房屋的地下室裡面,米蘭達發現了驚人的一幕。原來這裡是道格享樂的場所,他在這裡性虐待了很多的女孩。其中有一個女孩叫瑞秋,她是醫院菲爾醫生的女兒。這個女孩在4年前就被道格殺死了。她其實就是那個風雨交加夜晚米蘭達看到的女孩,這個女孩通過這樣的方式向米蘭達傳達了求救信息,並且借用了米蘭達的身體殺死了道格。
但是,後來米蘭達發現犯罪分子還有其人,因為克洛伊說她會被一個帶有紋身的男子的強暴。米蘭達很快就將該名男子鎖定為道格的好友瑞恩警官。經過最後的一番較量,米蘭達憑藉瑞秋的幫助,殺死了瑞恩。米蘭達也因此而自由了,她又重新成為了精神病醫生。而克洛伊也平安地出院了。

幕後製作

片名“Gothika”源於“Gothic”,意為“哥德式”。通常,這個辭彙會讓人想起兩種事物:一是那種有著尖頂塔樓,以巨大立柱和圓形拱門為標誌的哥德式建築;二是哥特文學,這種文學的特點是通常以死亡或絕望為主題,故事設定於一個荒涼偏僻的背景之下,而情節常常有關那些血腥、神秘或詭異的超自然事件。
該片之所以取名“Gothika”,是因為影片的氛圍和情節都頗具哥特文學的特點,陰森的瘋人院、錯綜迷離的故事和處於絕望境地的人物,這些都是哥特文學的典型特徵。
曾與羅伯特・澤米吉斯合作1999年的《猛鬼屋》的製片人喬・西佛說:“《鬼兆》是一部複雜的超自然驚悚片,它巧妙、嚇人、神秘,當然,既然出自‘黑暗城堡’,那它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鬼故事。”
黑暗城堡娛樂公司曾承拍《13猛鬼》和《幽靈船》等一系列熱門恐怖片,在談到拍攝該部電影的初衷時,製片人蘇珊・萊文回憶說:“當時我完全被塞巴斯蒂安・高蒂維斯講的故事吸引了,故事道出了我們每個人都有的恐懼,即被人告知做過了可怕的事,而自己卻一無所知,甚至找不到相關的記憶。你會不停的猜想,米蘭達真的乾過嗎?這一切會不會是陰謀?還是被某種超自然力量所支配?”
經過與西佛和萊文的磋商,編劇高蒂維斯終於完成了劇本。西佛說:“《鬼兆》區別於一般恐怖片,主人公米蘭達・格蕾是一個機智、敏感的女人,她的婚姻美滿,生活穩定。突然之間,她被剝奪了自由,她的同事和患者從未見過她驚惶失措,更別提她竟然成為了殺人嫌疑犯。米蘭達不得不從一個相信邏輯的人變為相信直覺的人。”片中米蘭達曾道出一句經典台詞:“我不相信有鬼存在,但他們相信有我。”米蘭達遭遇了一個企圖復仇的冤魂,在靈異經歷中,她開始相信,那些患者所說的聲音確實存在。
在該片之前,哈莉・貝瑞曾與製片人喬・西佛合作過三部影片,是西佛給了貝瑞第一次登上大銀幕的機會,出演了1989年由布魯斯・威利斯主演的《終極尖兵》,之後是1996年的《最高危機》和2001年的《劍魚行動》。貝瑞說:“當喬把劇本交給我時,第一頁就深深吸引了我,我沉浸在米蘭達自我發覺的旅程中,我喜歡這個劇本。”
貝瑞的母親曾在精神病院作過35年的護士,所以貝瑞了解一些相關的基礎常識,這對她在該片中的表演有很大幫助。貝瑞認為米蘭達的遭遇並非是特別的個例,每個人都可能遭遇相同的處境,一切美滿的進行,突然一夜之間,你的生活被永遠改變。她說:“影片提出了很多有關如果的假設,如果發生在你身上你會怎么做?你會怎樣擺脫困境?你會放棄還是堅持?”
為了幫助貝瑞展開這場驚心之旅,西佛希望曾憑1995年的《怒火青春》贏得坎城金棕櫚獎的馬修・卡索維茨執導本片。在2002年卡索維茨的《暗流》上映之後,西佛要萊文在巴黎安排一次同卡索維茨的會面。萊文回憶說:“喬能和年輕電影人坐在一起是很罕見的,他非常看好馬修的潛力,希望能夠合作。他們取得了聯繫,打算攜手拍攝一部電影。”
西佛說:“我想為這部電影物色一位非常特別的導演,馬修富有天分和熱情,他知道如何營造氛圍,如何講述故事。當我將劇本寄給他,他立即作出回應,並且道出了自己的想法。”卡索維茨說:“塞巴斯蒂安的劇本不同凡響,而且非常嚇人,影片中的人物不僅是瘋狂殺手的誘餌,而且人物形象很豐滿。當喬告訴我哈莉・貝瑞將扮演米蘭達時,我更興奮了,她的實力完全可以讓影片提升一個層次。”
小羅伯特・唐尼在片中扮演了米蘭達富有同情心卻生性多疑的同事皮特・格雷厄姆,唐尼說:“皮特一直不求回報的愛著米蘭達,但他知道不能一意孤行,不僅是因為米蘭達是同事,而且她的丈夫還是他們的頂頭上司。”貝瑞補充說:“米蘭達同皮特有著鮮為人知的聯繫,她想知道是否可以相信他,因為對她或觀眾來說,很難確定皮特的好壞。”不過,皮特確實希望幫助和相信米蘭達,可米蘭達所做的一切讓他無從相信和支持,於是不管從個人角度還是從工作角度,皮特對米蘭達的感覺都受到了影響。
對於在片中扮演被靈異所折磨的克洛伊・薩瓦的佩內洛普・克魯茲來說,這個角色的魅力無法抗拒,因為她一直在尋找這種類型的角色,她以前從未嘗試過,很有挑戰性。“克洛伊生活在她自己的地獄裡,這個地獄對她來說是真的,但包括米蘭達在內的所有人都不相信,”克魯茲說,“那種境遇就像最糟糕的夢魘,你道出真相,而每個人都認為你瘋了,簡直太可怕了。”導演卡索維茨說:“那些聽到聲音的人並非有毛病,他們只是具備我們沒有的能力,能看到我們看不到的東西。”製片人西佛稱,克洛伊這個角色很出彩,美國觀眾將有機會目睹這位西班牙女演員前所未見的另一面。不過,克洛伊的戲份並不多,克魯茲用6天時間便拍完了自己的所有鏡頭。
最初,主創人員打算在攝影棚中搭建出片中的伍德沃德女子監獄,但導演卡索維茨後來決定擴大拍攝計畫,並在魁北克蒙特婁西北部一小時車程的拉瓦爾找到了一座被廢棄的監獄,監獄名為“聖文森特・德・保羅,採用了最高的安全等級。製片人蘇珊・萊文回憶說:“在影片籌備階段,我們在物色外景地時發現了這裡,影片中不祥的感覺和基調在這裡體現得非常完美。”卡索維茨非常喜歡建築上陰暗、衰敗的質感,於是劇本中的一些場景被擴展開來,以充分利用這座監獄的空間,以致影片中的效果完全超出了劇本中的描寫。
製作設計師格雷厄姆・“格雷斯”・沃克率領藝術部門將監獄中迷宮般的走廊和樓梯、銹跡斑駁的牢房、三層的公共休息室和操場改建成影片中的布景,另外,沃克的團隊還在蒙特婁的“電影城攝影棚搭建了伍德沃德女子監獄的部分布景,包括辦公室、公共陳列室和觀察室。
該片攝影師馬修・里巴蒂克曾憑2000年的《夢之安魂曲》而贏得獨立精神獎。卡索維茨說:“我想讓攝影機變成鬼魂,能夠到通常無法取景的位置取景。我們有一些複雜場景,特別是那些玻璃牆由於反光而很難拍攝。不過我和馬修都很清楚我們想要尋求的感覺。”

幕後花絮

・因為哈莉・貝瑞幾乎出現在每個場景中,所以當小羅伯特・唐尼用力過猛不慎把貝瑞的手臂扭折時,影片不得不中斷2個月。這已經是貝瑞第二次在片場意外受傷了,在《007之擇日再死》中的一段直升機動作場景時,煙霧彈碎片曾飛進了她的左眼。
・片中米蘭達在浴室中打群架的場景,需要女演員坦胸上陣,哈莉・貝瑞的經紀人建議她使用替身,但敬業的貝瑞堅持親自出境。

關於導演

馬修・卡瑟維茨(Mathieu Kassovitz)這個名字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比較陌生,可能是因為這位35歲的法國帥小伙一直在本國發展,雖然年紀不大,但是他在歐洲影壇已經頗有名氣,特別是在法國觀眾心目中,他代表了法國電影今後的發展方向。出身演藝世家的馬修多才多藝,他的父親是法國著名導演彼得・卡索維茨(Peter Kassovitz),馬修23歲的時候就自己編寫劇本自己擔任導演拍攝了一部黑白喜劇短片,後來他曾做過電視模特、演員、導演、編劇及電影剪輯師等多種職業,可謂是電影圈裡的多面手,1995年,由他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仇恨》(Hate),獲得了當年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獎,並摘取了次年的四項法國愷撒大獎。馬修出演過的比較知名的影片有妮可・基德曼和本・卓別林主演的《生日女郎》,呂克・貝松執導的《第五元素》。不過他讓觀眾印象最深刻的表演,應該是2001年票房黑馬――《天使愛美麗》中一直被女主角暗戀著的神秘青年。
相對於走上大螢幕當演員,馬修更喜歡導演的工作,他在2000年執導的驚險懸疑片《暗流》(The Crimson Rivers)不管在法國國內還是全球範圍都取得了不錯的票房和口碑,本片是他首次導演英文電影,雖然改變了語言,但是相信凡是看過《暗流》的觀眾,除了欽佩編劇絲絲入扣、懸念密布的情節安排之外,一定也都對影片營造的那種陰森壓抑的氛圍尤其記憶深刻,而這種恐怖的感覺,是不需要用某種特定的語言來表現的。和《暗流》中被雪山包圍的那所大學一樣,《歌西卡》的故事也是發生在精神病研究所這樣一種壓抑而密閉的環境中,幽深的建築,昏暗的光線,陰霾的天氣,導演運用他一貫的手法,用盡一切背景來襯托影片女主角焦慮絕望的心情和充滿靈異色彩的情節。

關於主角

看過奧斯卡頒獎典禮的的人都不會忘記去年哈莉・貝瑞在折下影后桂冠時梨花帶雨的獲獎感言,美麗出眾的貝瑞在背了多年“花瓶”的名聲後,終於憑藉《死囚之舞》里的單身媽媽形象讓電影圈和觀眾認可了她美麗背後的不俗演技。眼下縱觀好萊塢的女星,貝瑞的風頭除了妮可・基德曼之外,無人能出其右。
而《歌西卡》整部影片的劇情設計,幾乎全都是哈莉・貝瑞的獨角戲,而始終擺脫不了花瓶形象的佩內洛普・克魯茲,雖然也拿著不低的片酬,其實只有出演一個配角的份兒。看電影的海報就可以發現,一臉驚恐無助的貝瑞占據了整個畫面,名字更是放在海報最上面的顯眼位置,而其他的兩個主要演員,在海報上根本連臉都沒露出來。
由於影片本身無時無刻不充滿著猜疑與恐懼,所以女主角的精神狀態非常特殊,她既要體現出心理學家過人的智慧和分析能力,又要表現出精神病人那種敏感近乎錯亂的心態,而這兩種迥然不同的心理狀態將在隨著情節發展穿插展現在人物身上,演出難度可見一斑,相信貝瑞這次會把自己的演技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讓所有人對她刮目相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