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學校教材·金屬學與熱處理

高等學校教材·金屬學與熱處理

《高等學校教材·金屬學與熱處理》是冶金和材料類各專業的重要的技術基礎課,併兼有一般基礎課性質。本教材內容分為三篇,即金屬學基本原理、固態相變原理及套用、金屬材料學。書中全面系統地介紹了金屬與合金的晶體結構,金屬與合金相圖與結晶,塑性變形與再結晶,擴散,金屬固態相變基本理論,改進材料性能的基本工藝方法,常用的金屬材料和新型金屬材料等知識。本教材的特點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較之20世紀出版的同類教材,內容有所更新,淘汰了一些陳舊的概念和過時的知識,建立新概念,闡述新理論、新工藝、新材料。

內容簡介

《高等學校教材·金屬學與熱處理》可作為高等院校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金屬材料、材料成型與控制、冶金工程等相關專業的本科教材。

作者簡介

劉宗昌,男,1940年9月出生,河北玉田人。中共黨員。教授(碩士生導師)。畢業於北京鋼鐵學院。現任包頭鋼鐵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主任、碩士生導師。中國熱處理學會理事,內蒙古熱處理分會理事長。主要業績:從事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的教學,多次在獲教學優秀獎和教學成果獎。主持“培養學生撰寫科研論文能力”的改革項目獲冶金部二等獎;70年代參加包鋼高爐風口攻關,研製成功螺鏇銅管風口,1982年獲冶金部二等獎;1989—1999年已開題20項,有縱向課題4項、橫向課題16項,其中“鋼錠退火節能新工藝”被列入國家科委重點推廣項目,“鋼錠退火工藝”獲遼寧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和撫順市一等獎,“鍛坯去氫退火”獲冶金部四等獎。H13等工具鋼大型鍛材退火軟化機理及新工藝獲冶金部科技進步三等獎等。著作有《鋼件淬火開裂及防止方法》、《冶金類熱處理及計算機套用》。發表論文90篇,《高炭馬氏體沿晶斷裂機制》等多篇文章被英國金屬學會索取英文全文。獲“鋼錠退火新工藝”等2項專利。1991年被評為冶金部高校先進科技工作者,1993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圖書目錄

第1篇 金屬學基本原理
第1章 金屬及合金的晶體結構
1.1 材料的地位和分類
1.2 決定金屬材料性能的基本因素
1.3 金屬與合金
1.3.1 基本概念
1.3.2原子結構
1.3.3 原子間的鍵合
1.4 金屬的晶體結構
1.4.1 空間點陣、晶格、晶胞
1.4.2 晶面指數和晶向指數
1.4.3 純金屬的典型晶體結構
1.4.4 各向異性和多晶型性
1.5 實際金屬的晶體缺陷
1.5.1 點缺陷
1.5.2 線缺陷
1.5.3 面缺陷
1.6 合金的相結構
1.6.1 合金系統、相及其分類
1.6.2 固溶體
1.6.3 中間相(金屬化合物)
複習思考題
第2章 金屬及合金的相圖
2.1 二元合金相圖
2.1.1 二元合金相圖的建立和表示方法
2.1.2 相律和槓桿定律
2.1.3 二元相圖的基本類型
2. 2 三元合金相圖
2.2.1 三元相圖的成分表示方法
2.2.2 三元勻晶相圖
2.2.3 組元在固態完全互不溶解的
三元共晶相圖
2.2.4 實際三元相圖舉例
複習思考題
第3章 金屬與合金的結晶
3.1 結晶的基本規律
3.1.1 結晶過程
3.1.2 結晶熱力學條件
3.1.3 形核
3.1.4 晶核的長大
3.2 固溶體的結晶和組織
3.2.1 平衡結晶
3.2.2 非平衡結晶
3.2.3 組成過冷
3.2.4 區域偏析
3.2.5 組成過冷對晶體形狀和鑄錠組織的影響
3.3 金屬鑄錠的組織和缺陷
3.3.1 鑄錠的組織
3.3.2 鑄錠的缺陷
複習思考題
第4章 鐵碳合金及FeFe3C相圖
4.1 鐵碳合金中的基本相
4.1.1 鐵(Fe)
4.1.2 鐵與碳的化合物(FexCy)
4.2 Fe Fe3C相圖分析
4.2.1 Fe Fe3C平衡相圖
4.2.2 鐵碳合金的平衡結晶過程及平衡組織
4.2.3 碳含量對鐵碳合金平衡組織和性能的影響
複習思考題
第5章 金屬及合金的塑性變形
第6章 金屬及合金的回覆與再結晶
第7章 金屬及合金中的擴散
第2篇固態相變原理及套用
第8章金屬固態相變原理
第9章 金屬熱處理工藝
第3篇 金屬材料學
第10章工業用鋼總論
第11章 工程構件用鋼
第12章 機械製造用結構鋼
第13章 工模具用鋼
第14章 特殊性能鋼
第15章 鑄鐵
第16章 有色金屬及合金
第17章 新型金屬材料

序言

本書是根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冶金工程”等專業21世紀《金屬學與熱處理》課程新教學大綱編著的新教材,依據教學改革要求,在近年來的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撰寫。《金屬學與熱處理》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冶金工程”各專業的重要的技術基礎課,併兼有一般基礎課性質。著重闡述金屬與合金的化學成分、組織、結構與性能之間的關係及其變化規律,講述其在材料生產技術中的套用。書中全面系統地介紹了金屬與合金的晶體結構,金屬與合金相圖與結晶,塑性變形與再結晶,擴散,金屬固態相變基本理論,改進材料性能的基本工藝方法,常用的金屬材料和新型金屬材料等知識。本書從組織結構角度出發來闡明問題,重點放在與金屬材料科學有關的基本現象、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和基本技術方法上,以便為合理選擇使用金屬材料和制訂熱加工工藝規程,獲得優質零件、構件、鋼材掌握好必要的理論知識,並為從事金屬材料的研究、開發打下基礎。本教材內容分為三篇,即金屬學基本原理、固態相變原理及套用、金屬材料學。闡述內容力求由淺入深,深廣適中,循序漸進,注意理論聯繫實際,闡明各種現象的本質,避免作過多的數學推導,便於教學和學生閱讀。為了使學生學會總結歸納所學知識並訓練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各章均安排了複習思考題。教學改革,更新教學內容是永恆的主題。本教材是作者們在多年來講授該課程的基礎上,依據繼承與創新相結合的原則,在講述成熟理論的基礎上,增加國內外近年來出現的新理論、新知識而編寫的,同時精選內容,縮短篇幅,並注重理論向技術的轉化,推動技術創新,適應21世紀教學改革和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需求。本教材的特點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較之20世紀出版的同類教材,內容有所更新。淘汰了一些陳舊的概念和過時的知識,建立新概念,闡述新理論、新工藝、新材料。根據教學大綱的規定,本教材的講課時數為80學時。考慮到各校對本課程的具體學時安排不盡相同,在使用本教材時可對有關內容根據實際情況作適當的增刪和調整,講授和自學相結合。本教材共17章,其中第1章、第4章、第7章-10章、第12章、第13章、第15章、第16章由劉宗昌撰寫;第2章、第3章由高占勇撰寫;第5章、第6章由李惠琴撰寫;第11章、第14章由趙莉萍撰寫;第17章由李濤、劉宗昌合作撰寫;王海燕、馮甸臣編寫了各章的複習思考題;最後,由劉宗昌負責全書的總成。在撰寫過程中參考了許多著作、教科書、論文等資料,特向這些專家和作者致謝。由於作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缺點,敬希批評指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