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砂族

高砂族

高砂(タカサゴ,Takasago),是日本古代對台灣的稱呼,由來與高雄的古稱“打狗”有關。高砂”一詞,由タカサグン(Takasagun)訛轉而來,在日本古籍中也寫作塔伽沙谷、塔伽沙古、塔曷沙古。高砂之名一說源自於平埔族部落打鼓(打狗,タアカオ,Taakao)社,另一說源自打鼓山(打鼓山,タアカオスア,Taakaosua),二種說法都與高雄有關。根據台北帝大校長幣原坦,高砂之名源自打鼓社(打狗社),打鼓族居住在台灣西南岸一帶,擁有相當大的勢力,故高砂原指台灣西南岸一帶,後來轉變為台灣全島的名稱。這點與“台灣”一名原指今台南安平(同在西南岸)一帶,後泛指全島有異曲同工之妙。元和元年(1615年)日本京都金地院所藏“異國渡海御朱印帳”,以“高砂國(タカサグン)”稱呼台灣。

高砂族(日本語:たかさごぞく),台灣日據時期日本人對台灣少數民族的稱呼。
清朝時,朝廷依據漢化程度及居住地點,將原住民粗略分為“生番”及“熟番”,亦稱為“高山番”和“平埔番”。1895年甲午戰爭後,日本侵占台灣,在台灣總督府設“蕃課”,將番改為族,改稱“高砂族”、“平埔族”(へいほぞく),在高砂族地區駐有軍隊與警察,大肆掠奪自然資源,殘酷剝削高砂族人民。面對日寇軍國主義的殘暴統治,高砂族人民始終堅持抗日鬥爭,直到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
國民政府遷台後,將“高砂族”改為“高山族”(こうざんぞく),亦稱“山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