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鎮

高密鎮

濰坊市“第一經濟強鎮,全國百顆明星鎮”。總面積74.2平方公里,膠濟鐵路橫貫東西。可耕地面積為46,000畝。農作物以小麥、玉米、棉花為主。人口8.3萬,62個自然村,6個街道居委會。 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經濟強鎮”、“鄉鎮企業先進鎮”稱號,被濰坊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模範鄉鎮”和“明星鄉鎮”。

鄉鎮內容

高密市位於山東半島中部,膠萊平原腹地。地理座標在北緯36°8′44″至36°41′20″、東經119°26′16″至120°0′38″之間。東鄰膠州市,西依安丘市、昌邑市,南連諸城市,北接平度市。南北最長60.1公里,東西最寬51.2公里,總面積為1605.55平方公里。氣候宜人,四季分明。距省會濟南265公里,距世界風箏都濰坊市75公里,距旅遊名城青島市70公里。膠濟鐵路、膠新鐵路、海青鐵路(在建)、濟青高速公路、平日公路、沂膠公路、濰膠公路縱橫貫通,四通八達,是山東沿海通往內陸的交通樞紐。高密有良好的區位優勢和便利的交通條件。位於膠東半島和山東內陸的結合部,東臨旅遊名城青島,西依世界風箏都濰坊。氣候宜人,四季分明。境內膠濟鐵路、膠新鐵路、濟青高速公路、省道濰膠公路、平日公路、膠王公路縱橫貫穿,高等級公路四通八達,連線濟南、青島、濰坊、煙臺、日照等開放城市和港口城市,距青島、濰坊機場不足70公里,是山東沿海地區通往內陸腹地的交通樞紐。 高密有完善配套的基礎設施。擁有先進的郵電通訊網路,電話總容量達到6萬門,全數字光纜長途電路已達2040條,可通達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程控電話、移動通訊、數據通訊、國際網際網路等通訊設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形成了多功能、高科技、大容量、高層次、立體化的信息傳輸網路。供電、供汽、供水能力充足。峽山、王吳等四座水庫庫容量14多億立方米,地下水儲量2億立方米。  高密有明顯的產業優勢。工業已形成輕工、紡織、印染、工藝品、機械、化工、建材、醫藥、釀造、服裝等支柱產業,其中紡織、食品加工和機械製造三大產業優勢明顯。其中巾被系列產品、棉漿粕、雙氧水、壓力機、皮鞋、輪胎等名優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享有盛譽。農業已形成了糧食、蔬菜、果品、蠶桑、釀酒葡萄、黃煙、銀杏、肉牛、生豬、肉雞等十幾個主導產業,中國農業科學院產業化與生態農業實驗基地建在這裡,為高密農業產業化的大發展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高密有優惠的政策和良好的服務環境。對投資規模大、經濟效益好、對地方財政貢獻大的項目,政府可以無償提供土地;進入“三個板塊”的項目,凡本市收取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原則上免收;屬上繳的行政事業性收費,一律執行最低標準。凡是外地實行的優惠政策,我們都可以辦;外地沒有的優惠政策,我們也可以採取一事一議的辦法,最大限度地給予外商優惠。建立了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凡是外商需要審批的事項,在這箇中心統一辦理,實行一門接待、一次說明、一站審批、一口收費、限時辦結,真正為外商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務。設立了外商權益保護中心,對外商投訴的案件,隨投訴、隨處理、隨查處、限時結案,真正想外商之所想,急外商之所急,解外商之所難,幫外商之所需,使外商在高密工作安心、生活舒心、一切順心。

行政區劃

高密市轄1個開發區、3個街道、7個鎮:開發區、朝陽街道、醴泉街道、密水街道、柏城鎮、夏莊鎮、姜莊鎮、大牟家鎮、闞家鎮、井溝鎮、柴溝鎮。  高密電話區號:0536。高密汽車牌照:魯G,2002年後又申請有魯V。  高密郵政編碼:261500  歷史沿革  高密,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遠在五千年以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境內現已查明的古文化遺址近二十處,其中龍山文化遺址九處。今縣治春秋稱夷維邑,屬萊國。公元前567年齊滅萊後地屬齊。戰國時始有高密之名,亦為齊地。據《水經注》應劭曰:"縣有密水,故有高密之名"秦滅六國後,推行郡縣制。置高密縣,屬齊郡後改屬膠東郡。西漢先後屬膠西國、膠西郡。西漢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改膠西郡置高密國,治高密。公元9年(新王莽始建國元年)改高密為章牟。東漢復稱高密,改屬北海國。三國時高密地歸魏,屬青州城陽郡。西晉屬青州城陽郡,東晉改屬青州高密國。南北朝時期,先屬南朝宋青州高密郡,後屬北朝魏青州高密郡,後改屬膠州高密郡。隋屬高密郡。唐代縣屬河南道密州。五代建置、隸屬相沿。北宋,縣隸屬京東東路密州。金,縣改屬山東東路密州。元代縣屬山東東西道益都路膠州。明初,縣屬青州府,明太祖洪武九年改屬萊州府。清初相沿明制,清光緒三十一年,縣屬膠州。民國時期,先後屬膠東道和和萊膠道。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政區多變。全縣曾劃為高密、膠高等縣,屬濱北專區。1949年4月,膠高縣撤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高密縣初屬膠東行政區濱北專區,1950年改屬膠州專區。1956年3月劃歸昌濰地區,1981年5月更名為濰坊地區,1983年10月地改市,為濰坊市。縣均屬之。1994年5月18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高密縣,設高密市(縣級市),歸濰坊市代管。  1995年10月23日,設立朝陽街道辦事處,辦事處機關駐城南街東首,將高密鎮的荊家莊、許家莊、秦家嶺、單家屋子、羅家莊、小墓田、高家嶺、黃山塋、魯家廟、東觀音堂、西觀音堂、邱家窪12個行政村,柏城鎮的田家村、王家響疃、鄧家村3個行政村劃歸朝陽街道辦事處管轄。   2000年,高密市轄1個街道、21個鎮、8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842403人,各鄉鎮人口: 朝陽街道 20781、高密鎮 165755、柏城鎮 30295、姚哥莊鎮23830、張魯鎮 20868、河崖鎮 26434、夏莊鎮 49915、姜莊鎮 34981、仁和鎮21514、大牟家鎮 26574、周戈莊鎮 21822、康莊鎮27081、蔡家站鎮 16578、闞家鎮 21453、初家鎮 19900、雙羊鎮30563、井溝鎮 25952、呼家莊鎮27381、注溝鎮24207、柴溝鎮 30443、拒城河鎮 22311、李家營鎮23054、大欄鄉16071、鹹家鄉12971、高戈莊鄉18448、田莊鄉18156、方市鄉 10749、土莊鄉18043、周陽鄉20771、王吳鄉 15502。  截至2002年12月31日,全市總面積1605平方千米。轄3個街道、17個鎮:朝陽街道、醴泉街道、密水街道、柏城鎮、姚哥莊鎮、河崖鎮、夏莊鎮、姜莊鎮、仁和鎮、大牟家鎮、周戈莊鎮、闞家鎮、雙羊鎮、井溝鎮、拒城河鎮、李家營鎮、康莊鎮、呼家莊鎮、注溝鎮、柴溝鎮。共有994個行政村。年底全市總人口85.1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69萬人。  2003年5月8日,高密市夏莊鎮西李家苓芝、西門家苓芝、西王家苓芝、魯家村、盧家嶺、王黨、倉上、東王家苓芝、東門家苓芝、東李家苓芝、管家苓芝、劉家苓芝12個村劃歸朝陽街道辦事處管轄。  2003年,全市總面積1605.6平方千米。轄17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994個行政村(居委會)。年底全市總人口85.2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2.24萬人。  2006年,高密市轄3個街道、17個鎮:朝陽街道、醴泉街道、密水街道、柏城鎮、姚哥莊鎮、河崖鎮、夏莊鎮、姜莊鎮、仁和鎮、大牟家鎮、周戈莊鎮、康莊鎮、闞家鎮、雙羊鎮、井溝鎮、呼家莊鎮、注溝鎮、柴溝鎮、拒城河鎮、李家營鎮。  2007年,高密市將20個鎮、街道調整為10個鎮、街道。具體調整情況如下:撤銷姚哥莊鎮,將原姚哥莊鎮的行政區域劃歸朝陽街道辦事處管轄,辦事處機關駐地不變;撤銷拒城河鎮,將原拒城河鎮的行政區域劃歸密水街道辦事處管轄,辦事處機關駐地不變;撤銷康莊鎮,將原康莊鎮的行政區域劃歸醴泉街道辦事處管轄,辦事處機關駐地不變;撤銷河崖鎮,將原河崖鎮的行政區域劃歸夏莊鎮,鎮政府駐地不變;撤銷仁和鎮,將原仁和鎮的行政區域劃歸姜莊鎮,鎮政府駐地不變;撤銷周戈莊鎮,將原周戈莊鎮的行政區域劃歸大牟家鎮,鎮政府駐地不變;撤銷雙羊鎮,將原雙羊鎮的行政區域劃歸闞家鎮,鎮政府駐地不變;撤銷呼家莊鎮,將原呼家莊鎮的行政區域劃歸井溝鎮,鎮政府駐地不變;撤銷注溝鎮,將原注溝鎮的行政區域劃歸柴溝鎮,鎮政府駐地不變;撤銷李家營鎮,將原李家營鎮的行政區域劃歸柏城鎮,鎮政府駐地不變。  2007年,劃轉峽山區代管34個行政村(前鋪後鋪,前嶺後嶺中嶺西嶺,鄭公,柿子園,住王莊等),版圖面積由1605.55平方公里減為1526.63平方公里,年末常住人口減至84.39萬人

經濟發展

2010年,高密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28.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一年增長13.3%。第一產業增加值37.3億元,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199.1億元,增長13.2%;第三產業增加值91.9億元,增長18.2%。全市完成財政總收入298505萬元,增長29%;地方財政收入184208萬元,增長29%;上繳中央“兩稅”76095萬元,增長23.31%。在地方財政收入中,工商稅收完成117772萬元,增長25.25%;農業“兩稅”完成31399萬元,增長46.08%。全年財政總支出241880萬元,增長31.55%,其中地方灶內支出206385萬元,增長25.64%,與地方可用財力206387萬元相抵,當年實現結餘2萬元,累計結餘306萬元。全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25億元,增長22.6%。其中規模(50萬元)以上項目完成投資223.1億元,增長22.7%。在規模以上投資中,三次產業投資的比例為1.9:36.4:61.7,第一產業的比重下降;第三產業比重繼續上升,比上一年提高了0.7個百分點。  高密市一直把工業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他們通過招商引資、抓民營經濟、最佳化環境等,擴大工業的總量,提高質量。以前,各類工業項目的建設也是沿路兩側建“小作坊”或“路邊店”,這樣,既不利於集中財力搞基礎設施配套,還使發展的空間只局限於路邊,而裡面的土地成為“死角”。隨著民營經濟的發展和招商引資步伐的加快,各類建設項目越來越多,如果仍採取以前的模式,勢必會造成土地資源的浪費。借鑑經驗和教訓,他們便立足實際,集中力量在城區四周構築環城“隆起帶”。最終,整個城區將形成“123”的格局,即:外部是第一產業帶,城區四周是第二產業帶,中心是第三產業帶,三大產業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環城“隆起帶”的建設立足“三高”,即:規划起點高、建設水平高、管理效能高,依靠“高”字增強它的吸引力。對進入的項目也做到科學安排,根據項目的投資數額,合理確定應占地面積,禁止亂圈亂占、占而不用,儘量提高每寸土地上的資金含量、建築面積和產出效益。這樣,就能使鎮、街相對有限的資金集中在一起搞建設,形成一定的規模優勢,達到集約開發、有序管理的目的。  對原在城區內的老企業,該市引導它們退出城區到“隆起帶”內擴大規模,把城區內的“黃金地段”留給第三產業,吸引了眾多的客商前來投資。在高密,看城區四周,到處是建設車間、廠房的場面,看城區裡面,到處是建設超市、樓房的場面。青島利群集團、山東家家悅集團分別投資1000多萬元、600萬元各建設1家連鎖店之後,於去年底又都再建了1家。青島嶗百集團也投資3000多萬元建立青島維客高密購物中心。這樣,高密大規模的超市已達5家,從總體上改變了全市的商業格局。青島歐美、煙臺發達置業等12家房地產企業前來開發建設,該市每年開發商用、家居樓100多萬平方米,僅經營城市的收入就在1.5億到2億元。

文化背景

學校

青島科技大學高密校區  濰坊市高密中等專業學校(原山東省高密師範學校)  濰坊市技師學院高密分院  高密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高密第一職業高中  高密市衛生學校  高密市孚日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濰坊康達技工學校  濰坊豪邁科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高密三賢

劉墉(公元1719-1804年)字崇如,號石庵,高密縣逄戈莊人(原屬諸城),清代著名書法家。乾隆時考取進士,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加太子少保,諡號文清。他博通百家經史,精研古文考辨,文章、書法均享有盛名。他的書法尤擅小楷,其字用墨厚重, 貌豐骨勁,別具風格。他還著有<<石庵詩集>>等。劉墉32歲步入仕途,不久,其父在陝甘總督任上獲罪革職,剛剛升入翰林院伴讀的劉墉,也被株連入獄。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28年),御史錢灃彈劾山東巡撫國泰貪污庫銀,劉墉奉旨審理,發現庫無短缺,但銀色摻雜,十分可疑,經多方查問,始知國泰已事先聞訊,臨時匆忙湊集銀兩,以圖掩飾。劉墉又查明國泰貪贓勒索等罪狀,按律繩之以法。山東人心大快,以至民間藝人編寫了<<劉墉拿國泰>>的大鼓書,到處說唱,一時竟有“劉青天”之傳於民間。   鄭玄(128-200年),字康成,東漢經學家,高密縣鄭公村人。13歲時能誦讀五經。21歲博覽群書,精通曆數、算術、圖緯,被推為鄉嗇夫,管訴訟、收賦稅。其家貧寒,仍自學不輟,常地請教於學官。因為署吏。後於公元157年(永壽三年)送入太學深造,先後隨故刺史第五元、東郡張恭祖修業。公元160年,他西入函谷關,拜著名古文學經學家馬融為師。公元168年,他回原籍。因家貧無依,即轉去東萊(今掖縣),一面種田,一面講學,慕名登門求教者近千人。公元169年,漢朝廷宦官為與外戚爭權,製造“黨錮之禍”鄭玄受株邊被禁錮幾十年。此間,他隱居山中,閉門不出專心致志,注釋經書。特別是深入研究了何休的<公羊墨守>等名著,對其錯謬一一批駁,何休欽服。他註解經書,以古文經學為主流,兼取各家精華,綜合古今,融為一體。公元181年(共和四年),靈帝解除黨錮,鄭玄為官,州郡官員迫其前往,何對其禮遇優厚,但他不受朝服,堅持學士打份,僅過一夜,便尋機逃回。公元190年,董卓挾持獻帝遷都長安,公卿舉鄭玄為趙相,他亦不受。公元196年返歸故里高密。公元199年,袁紹舉鄭玄為茂才,並表奏為左中郎,他均謝絕不就。朝廷又派公車征為大司農,他卻以患病為由辭官回鄉。公元200年,袁紹與曹操在官渡作戰,袁脅迫鄭玄隨軍,至元城縣,因病重不能前行,但仍注釋周易,農曆六月,含恨長逝。   晏嬰 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 ),字平仲,春秋時政治家,夷維邑(今高密)人,公元前556年(齊靈公二十六年)任齊國國卿。先侍奉靈公3年,竭力建樹新政,繼之輔佐莊公,很受重用。後因諫陰伐晉,莊公不聽,遂辭官耕于海濱。及莊公被殺,景公即位,又被起用,長任相國。他為國為民,直言敢諫。一年夏,齊國陰雨成災,百姓牆倒屋塌,缺吃少穿,景公卻充耳不聞,日夜酗酒。他再三請求發粟賑濟,景公不允。他氣憤難平,往見景公,曰“國家重災,百姓饑寒,君不體恤,卻戀酒色。嬰身為相國,實感罪深。”言畢叩頭辭職而去。景公愧悔,乘車追至其家,見其存粟已盡給百姓,深為感動,遂立即賑災,並請他復職。他性機敏,善辭令,屬盡職守。一次出使楚國,楚靈王欲加侮辱.因他身材矮小,就在大門旁另闢小門“迎接”。他拒不進入,並說:“出使狗國,方入狗門,今臣出使楚國,不應從此門入。迎賓者只好請其從大門而入。見靈王,王口出不遜,他仄然鄧以批駁。靈王討得沒趣,又設筵“招待”他。酒興正濃時,有小吏兩名縛一人來。靈王動問原由,小吏稟告:系齊國人,犯盜竊罪。王故意譏諷道:“原來齊人愛偷盜!”他立即起座,正色對曰:“吾聞橘生於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其枝葉相似而果味截然不同,系水土不一所致。齊人在國內不為盜,至楚國則變為盜,豈非楚之水使其然乎!”王再次碰壁,只好自己解嘲。晏嬰一生崇尚節儉,反對奢華,過著艱苦的生活,住的是低矮的房屋,吃的是粗茶淡飯,表現出很高的道德情操,孔子與司馬遷都給於他很高的評價。

高密四寶

高密撲灰年畫、泥塑、剪紙、茂腔被稱為民藝“四寶”,已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撲灰年畫   山東高密撲灰年畫是世界上獨特的畫種,被譽為“中國一絕”,不僅僅是全國獨此一家,更重要的是它具有自己獨特的工藝製作過程和藝術特點,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撲灰年畫,起源於明朝成化年間,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它的創始者據傳說是高密東北鄉公婆廟村的王姓人家。起初他們為生活所迫,臨摹一些文人畫和廟宇壁畫拿到市井上去賣,長年累月的生產實踐,促使藝人們改進年畫的技法,“撲灰年畫”的技法其實就是藝人們為了提高生產效率的一種改革。 撲灰年畫的製作過程為:取一段柳枝燒成炭條,在宣紙上勾出所需年畫輪廓,然後用另一張宣紙鋪在上面撲抹,撲灰起稿後,開始手繪,通過“黑筆勾邊”、“平面塗色”、“粉臉”、“賦彩”、“描金”、“塗明油”等工序,將年畫完成。據一位民間老藝人講,畫一幅仕女圖需三至五天時間。由於整套工序都帶有“抹”的味道,所以高密撲灰年畫又俗稱“抹畫子”。   撲灰年畫揮灑豪放、稚拙粗獷、古樸典雅,兼工重寫是它的精髓。在題材選擇上,畫師們注重掌握老百姓的普遍心理和審美情趣,圍繞祈求美滿幸福、長壽如意等共同之願望,廣開創作題材,將神話故事、民間傳說、歷史故事等創作於年畫中,寓意啟迪世人。   聶家莊泥塑   高密是國家命名的“民間藝術之鄉”,其中,聶家莊泥塑歷史悠久,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就有“聶家莊,朝南門,家家戶戶捏泥人”的說法。老藝人們說:大約在明代年間,莊戶人家因生活艱難,做起“鍋子花”來,用來出門乞討時帶著換幾片白薯乾吃。“鍋子花”是一個不加任何粉飾的泥坨,形似一口覆蓋的錢鍋,因之得名。泥坨腔內裝有火藥,上面留有細眼,下面安有點火引線,用於春節期間晚上點燃“放花”觀賞。後來逐漸有所改進,有了幾個品種,開始少加粉飾,形象簡略,色彩簡單。有的作成粗略的坐娃型,放花以後,孩子還可以玩,這是“鍋子花”的後期。據說到了清代乾隆年間,“鍋子花”已發展成為泥娃娃、泥獅、泥虎、泥雞……,形成了泥塑。這是口頭傳說,聽者也能聽個大概。   聶家莊泥塑不斷改進,不斷創新,逐漸形成了形、色、聲、動四大特點。形,是因題材廣泛,造型優美,形象多樣;色,失色彩鮮艷,艷而不俗;聲,是有叫有鼓,能叫能聽;動,是設計巧妙,動作有趣。泥塑與剪紙、撲灰年畫並稱“三絕”,為廣大收藏受好者所收藏。   高密剪紙  高密剪紙,歷史悠久,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據記載,明洪武初年,朱元璋頒旨移民,大批江南、江北的移民遷於高密。南北文化的相互影響滲透,使高密剪紙集江南玲瓏剔透與江北淳樸渾厚於一身,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以其巧妙的構思,稚拙的造型,剛勁的線條,盎然的意趣而技壓群芳,獨樹一幟,飲譽海外,成為民間藝術愛好者收藏之珍品。高密剪紙,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花草蟲魚、飛禽走獸和人物皆可入剪。所剪事物,大多取材於民間傳說、神話故事和戲曲故事,象徵性強,造型樸實誇張,粗獷中見清秀,拙樸中藏精巧,反映出獨到的民族審美觀。其中有不少諸如《十二生肖圖》、水滸《一百單八將》、《百牛圖》的上品。尤其是動物剪紙,構思浪漫而不失真,造型嚴謹而不拘泥。97'牛年全國生肖郵票圖案即從高密民間剪紙中所選。1994年高密被評為“全國民間(剪紙)藝術之鄉”。其剪紙已被日本、美國、加拿大等20多個國家及國內諸多民間藝術愛好者所收藏。  高密茂腔  茂腔原是流行於膠東地區的地方戲曲劇種。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濃郁的地方特色深受當地民眾喜愛,被譽為“膠東之花”。傳說系因一周姓尼姑演唱而得名,又稱"肘子鼓",據說是因民間藝人肘懸小鼓拍擊節奏演唱而得名。茂腔大約在清代道光年間已廣泛流傳於山東半島一帶,流傳過程中吸收本地花鼓秧歌等唱腔和形式形成"本肘鼓",意指本來的肘鼓子調,也可理解為本地流行的肘鼓子調。《辭海》藝術分冊載:“茂腔約在清鹹豐、同治年間,在民間小唱‘周姑子’的基礎上,吸收了柳琴戲的音樂曲調和伴奏樂器而形成。”把女腔尾音翻高八度演唱,民眾稱之謂“打冒”,因此又稱“冒肘鼓”,此後諧其音稱之謂茂腔。其特點為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鄉土氣息濃郁,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和套用價值。曾有民謠唱到:“茂腔一唱,餅子貼在鍋台上,鋤頭鋤到莊稼上,花針扎在指頭上。”俗稱“拴老婆橛子戲”, 由高密茂腔劇團演出的現代戲《盼兒記》曾於1990年應邀晉京演出,頗受好評。2009年4月20日晚,在中央電視台11頻道的演播大廳,“燕升訪談———戲苑百家”高密茂腔專輯節目正在錄製之中。高密茂腔走進了中央電視台的演播大廳。2006年5月,高密茂腔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被評為“和諧高密十個亮點”之一。和高密三絕一起稱為“高密四寶”。

氣候特點

地處中緯度,屬暖溫帶半濕潤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春暖、夏熱、秋爽、冬寒,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2.7℃,近30年極端最高氣溫39.6℃(1982年5月25日),歷史極端最高氣溫40.8℃(1968年6月11日);近30年極端最低氣溫-16.8℃(1972年1月27日)歷史極端最低氣溫-24.5℃(1966年1月31日)。年平均降水量619.6毫米,日最大降水量294.8毫米(1999年8月11日),年最大降水量1303.3毫米(1964年),年最小降水量252.5毫米(1981年),降水年際變化大,年內分配不均,旱澇災害時有發生。年平均日照總量2452.7小時,無霜期226天。(年平均值為1971—2000年30年資料平均)

高密民俗

高密市的民風屬齊俗範圍,其特點深沉、豪放、闊達、文明。既有東北的俠義之風,也有中原人的穩健深沉,還不乏南方人的明快、機智。但由於獨特的地理條件,經濟文化發展的不平衡,民情繁雜,民俗差異大,從而產生了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 春節,俗稱過年。臘八過後,人們擇"吉日"大掃除,粉刷牆壁,洗澡理髮,做新衣,以示辭舊迎新。家家做饅頭、蒸年糕,取意"年年高"。添買新碗筷,寓意增添人口。做豆腐,借"都福"之諧音,希求全家幸福。買畫,象徵"連年有餘"。城區居民,以大綠豆為主料,用油炒白菜幫塊、胡蘿蔔塊、瘦豬肉塊以及蝦米、木耳等,加豬蹄湯冷卻凝結,做"綠豆菜",象徵豐滿吉祥。鄉間農民,多生豆芽菜或用胡蘿蔔絲、粉條、菠菜梗或芫荽梗等做"合菜",取意"全家合睦"。豬頭、糖果和海產品等,舊時多為富人享用,現在已為城鄉居民普通年貨。 除夕,家家掛年畫,貼春聯。午後,上墳祭祖。傍晚,到街頭"接財神"。入夜,秉燭焚香,燈火通明,人們通夜不眠,稱"守歲"。凌晨五更,吃餃子,辭舊迎新。一般吃用豆腐、粉條和菠菜為餡的素餃子。有的餃子裡包上銅錢(現用硬幣),誰吃到就意味著來年發財。此時,家家燈燭輝煌,鞭炮齊鳴,祭天地,祀祖宗,然後,晚輩給長輩叩頭拜年,長輩向晚輩分叩頭錢,稱"壓歲錢"。 初一,人們成群結隊,走親串戶,拜年祝福。 初二,晚上送年、吃餃子、燒紙、放鞭炮、撤供、收"家堂",表示年過去了。初三,落影,把擺供的用具都撤下來,準備迎接親戚。如果說不落影的話,女兒及其孩子不能回家拜年。這就是初三之前不能去姥娘門上做客。 正月十五,亦稱"元宵節"。民間習俗吃糖餡黍米或糯米"元宵",象徵全家團圓。 正月十四至十六日晚上家家上燈。燈火通明,稱為"收了燈",象徵五穀豐登。城鄉舉辦燈會,加以高蹺、旱船等遊藝節目以及焰火、爆竹相配合,熱鬧非常。 二月二,家家吃炒豆,有黃豆、黑豆、地瓜豆和糕豆,麻花以及用小麥面做的“琪子”等多種。家家早起在院內、街門口和場院,用草木灰畫大圓圈,中畫"十"字,放五穀雜糧,俗稱"打囤子",祈求豐收。 清明節,清明前一日為"寒食"節,人們多吃冷飯。節前,給祖墳添土,稱"春祭"。節日早上吃雞子、單餅,喝高粱米稀飯。兒童頭戴柳條松枝。婦女於日出前到郊外"踏青",祈求一年不害腳痛。城鄉住戶多豎鞦韆,供青年男女盪鞦韆獻技。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人們吃粽子。是日,家家門窗插艾枝,小孩手腳腕帶五色線,成人喝雄黃酒,意為消瘟避邪。 每逢農曆七月二十一至二十三,高密人有過“財神會”的習俗,尤其是個體戶,到了傍晚迎財神,放鞭炮禮花,家中擺供,大家一起喝酒。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節前親友互贈"月餅"等禮品。節日晚上,在院內對月設供,全家人圍坐賞月。供畢,分食供品,以慶團圓。 秋祭,農曆十月初一,人們上墳祭祖。舊時,因農事已了,節後長工下工。現在,人們為慶豐收,家家改善生活。 冬至,民間上墳祭祖,吃餃子。家長宴請私塾師傅,表示敬意,並商定來年的聘酬事宜。 臘八,農曆十二月初八。早上,家家戶戶喝多種雜糧加大棗、花生米煮的粥,稱"臘八粥"。俗說:喝了臘八粥,就把年來數。解放前,債主多於是日開出帳條,送交欠債戶,所謂"臘八送信,辭灶蹲門"。 辭灶,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舊時俗傳送灶君上天稟報,故稱"辭灶"。晚上人們用麥芽糖果等供奉灶君,口裡念叨:"灶王灶王,快上天堂,少說是非,多帶錢糧"。 婚娶,舊時,男女婚姻遵"父母之命",信"媒妁之言",男子十五六歲,有的甚至十二三歲,即由父母央媒,找門當戶對的人家求親。雙方同意,即約定日期,舉行定親禮。定親後,男方寫"媒啟",備豬肉、點心等禮品,選"吉日"送至女家;女家收禮並回"啟"。喜期確定後,雙方協商,擇吉日,男方將結婚日期通告女方,並附"迎婚貼"。婚前,男方的親友多饋送豬肉、點心等禮品,謂之"看喜"。女方親友多送衣料、化妝品等,叫"送添箱"。喜主要宴請親朋,稱"喝喜酒"。 民俗結婚尚"紅"忌"白"。紅色象徵吉祥幸福。貼紅對聯,喜房糊紅窗紙,新娘著紅衣褲。尚"雙"忌"單","雙"象徵成雙成對,白頭到老,被褥要成雙,貼雙喜。窮人家迎娶無力鋪張,新娘由其兄弟用車送到男家,即告完婚。富家迎親盡力鋪張以示富有。一般分三天進行:第一天,女方將"陪送"(家具、被褥等)送至男家,稱"下妝奩";第二天晚上,男方將新娘結婚用的鳳冠、蟒袍等物,外加兩抬食盒送至女家,叫"下催妝";第三天,男方張燈結彩,鼓樂齊鳴,新郎身著新衣,披紅綢,戴禮帽簪花,坐藍轎,後備有新娘坐的花轎,連同儀仗到女家"迎親"。新娘穿蟒袍,戴鳳冠,紅巾罩頭,坐花轎,由男客搭車陪送至男家。新郎、新娘先"拜天地",再"入洞房"。新娘在坑上靜坐,叫"坐床"。黃昏,新郎新娘同飲"合婚酒"。親朋湧入洞房"鬧新房"。婚後一日,新娘"待曉堂前拜舅姑"。請安問好,並將點心、花生等分給家人,叫"分小禮",長輩收禮回賞錢。二日,女家派人來男家"看二日"。三日,新郎新娘"上喜墳"祭祖,併到同族家拜見尊長,為"拜三"。 喪葬,舊時,病人彌留之際,兒女請鄰人幫忙為病人淨面,著新衣。病人咽氣,全家舉哀。親屬到土地廟或城隍廟"報廟"。後由長子手執扎槍,站在矮桌上,為死者"指路"。喪家門上貼白紙,門前懸靈幡。死者屍體由兒女親屬抬入棺內,蓋棺封口,置於當門屋的北側,外加遮靈帳。兒女守靈,親友弔唁,一般守三日。父母死亡,兒女穿白孝衫,鞋上裱白布,戴孝帽、腰束頃(麻)繩,手執柳木哀杖。夫亡,妻穿白戴孝;妻亡,夫不戴孝,兒、孫按輩份穿孝服。 舊俗葬期無定時,貧者薄棺速葬,無錢買棺者,用秫秸箔裹屍體,當日埋葬在義田裡。富者棺厚遲葬,在家停放棺材有長近一二年之久的。舉行葬儀,稱"出殯"。門口和堂屋撐布棚,陳設香案、祭品,親友弔唁。近親到屋內靈前哭吊,遠親在供桌前哭吊。午後起靈,家人親友隨靈哭送。長子至路口摔盆。至墓地,下棺入穴,將火罐和五穀囤放入穴壁旁孔內,用磚砌嚴墓門,上覆土成丘,插一把秫秸,即成新墳。葬後三日圓墳致祭。此後,"五七"、"百日"、"周年"、"三周年"、"九周年"均要致祭。 祭祖,舊時,富家各家族每年春秋時節,定期舉行祭祀。家祭,凡死者去世之日(稱"周年",10年以後改稱"忌辰")和每年的春節、清明、端午、冬至,家人在家設供祭祀祖先,以示追念之忱。 祠祭,各大戶均有公祭的處所──祠堂或家廟,設定始祖以下幾代的牌位,平日以精製的木套套之,放在"主樓"里;鄉間設"影房"置"軸子"或稱"家堂"(上寫死者姓名)。平日捲起,放在木盒裡,每年除夕,城戶由長者請出牌位擺好,叫"請主";鄉下由長者掛好"軸子",叫"掛影"。當晚擺豐厚供品祭奠。正月初一早晨,周族男人齊集祠堂、影房,按輩次排列,長者上香,帶領後輩叩頭。初二(或初三),藏主、落影。 消夏晚會,1986年夏,高密縣政府在城區內主要廣場舉辦電影、歌舞、戲劇演唱消夏晚會,讓城區居民愉快度過一個炎熱的夏天,深受民眾歡迎。多年後已成為市民自覺行動,每到夏日,專業劇團、電影公司、民間演出團隊、街道居民均舉辦各種不同形式的消夏晚會。政久成俗深入人心,也成了民俗。

鄉鎮大集時間

(舊)行政區劃:  朝陽街道、醴泉街道、密水街道、柏城鎮、姚哥莊鎮、河崖鎮、夏莊鎮、姜莊鎮、仁和鎮、大牟家鎮、周戈莊鎮、康莊鎮、闞家鎮、雙羊鎮、井溝鎮、呼家莊鎮、注溝鎮、柴溝鎮、拒城河鎮、李家營鎮。  各鎮大集:以農曆為準,高密五天一大集,包括各鄉鎮。  高密市區(5、0)柏城鎮(4、9)、姚哥莊鎮(2、7)河崖鎮(1、6)、夏莊鎮(2、7)、姜莊鎮(1、6)、仁和鎮(3、8)、鹹家鄉(4、9) 大牟家鎮(3、5、8、0)、周戈莊鎮(2、5、7、0)、康莊鎮(4、9)、闞家鎮(5、0)、雙羊鎮(2、7)、井溝鎮(4、9)、呼家莊鎮(大集3、8,小集在大集後兩天)、注溝鎮(3、8)、柴溝鎮(2、5、7、0)、拒城河鎮(2、7)、李家營鎮(4、9)張魯(5、0)蔡家站(4、9)高戈莊(2、5、7、0)王吳(4、9)方市(5、0)土莊(4、9)大欄(3、8)初家(4、9).  註明:如夏莊鎮2、7,是指農曆每月的2、7 、12、17、22、27,為基準!

旅遊景點

文體公園(康成大街東首)、鳳凰公園(振興街西首)、南湖植物圓(利群路南首)、牡羊山風景區(柏城鎮)、鄭玄墓與鄭公祠(雙羊鎮後店村西)、小康河(蘇州街移動公司)、膠河公園、銀月公園(柏城鎮駐地)、柳河公園(康莊鎮)

高密歷史出處

據《金樓子·興王篇》記載,“高密”是大禹的字。梁元帝蕭繹在書中說:  帝禹夏後氏,名曰文命,字高密。   母修已,山行見流星貫昴,意感,又吞神珠薏苡,胸坼而生禹於石坳,夜有神光,長於隴西大夏縣。龍角珠庭,虎鼻大口,兩耳參鏤,首戴鉤鈐,身長九尺九寸,胸有黑子如玉斗焉,手長至膝,脛無毛,左手中十七黑子。  為人敏給克勤,其德不違,其言可信。聲為律,身為度。乃遂與益、后稷奉帝令諸侯百姓。傷先人父鯀之功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過門不入而洪水平。  既陟元後,以金承土,都平陽,或營安邑,薄衣食而致孝於鬼神,卑宮室而致美於黻冕。陸行乘車,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  神鹿出於河水,天錫元圭。乾吾國獻裘,毛有五采,復薦咎繇於天,將以致禪。會咎繇終,復薦益。禹殂,葬會稽。  廟中有鐵さ鐵莢石船,廟裡有塗山神姑之象,珠璣為帳,寶玉?周華,諸廟莫及。當中山水之盛,良辰吉日,羅綺ㄚ服,滿橋樑之上,皆金翠為飾,神又甚靈,彼人所敬。  初,禹娶塗山氏之女,生啟,三年禮畢,益避啟,人不歸益而歸啟。一名建,一名余,母化而為石。啟即位,伐有扈氏,啟庶兄也。夏禹氏絕,少康出於竇之中,復禹跡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