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龍寺[四川騰龍寺]

騰龍寺[四川騰龍寺]
騰龍寺[四川騰龍寺]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四川省金川縣騰龍寺 騰龍夏州達基寺(簡稱騰龍寺)坐落在雪域藏區四水六崗之一的大渡河上游,今屬四川阿壩州金川縣境內。早期本寺名為噶多寺,這裡有納海措嘎莫湖。自古就列為佛教聖地,蓮花生大士遺言:“雪域之東有神山,山峰神海鑲嵌,此地就是銅色吉祥山”。鄔金第二佛——蓮花生大士等許多大持明者加持,大慈大悲怙主觀世音菩薩所化剎土——康藏交界地帶,景色怡人、群山環抱、聖海蕩漾,名為蓮師聖地。是許多大成就者獲得殊勝悉地的聖處,近代就有多達二十五位修行者在此修成大圓滿之果。

基本信息

歷史

騰龍寺的創始人是扎木熱喇嘛的高徒,智悲兼具的大堪布貝瑪多吉,在此處依照扎木熱喇嘛授記,找到蓮花生大師的親自加持,背靠有瑪吉拉準閉關山洞的護法岔柬神山,前面有蓮花生大師手印的納海聖湖。公元1919年如此殊勝的聖地上建立了騰龍寺(當時稱噶多寺),從不間斷地對前來的學僧傳授光明大圓滿教法,先後培養了許許多多成就者。後來綽嘉格西白瑪根宋尊者也在該寺弘揚顯密佛法,尊者曾依止高僧丹增扎巴為師,詳盡細緻地學習了顯密竅訣。並前往拉薩色拉寺、哲蚌寺及噶丹寺,康區的噶陀、白玉及竹慶等寺依止諸多上師學習,因學修優秀而譽滿四方。他還曾擔任白玉寺佛學院的堪布職務弘揚顯密佛法。此期間在竹旺巴慶度巴和噶瑪忒秋寧波座下接受了諸多白玉傳承的密法。並撰寫了《中觀二諦論註疏》及《二十八大誓言》等著作。並且每年如期舉辦《天法山居三法》及熱那嶺巴傳承的《上師三身修持》等法會,直至色身攝入法界。其傳承弟子有無數的成就者,其中最為優秀的白瑪嘎旺仁波切繼承其傳授佛法的偉大事業。

騰龍寺第二代主持梭磨活佛江擁克珠嘉措活佛出生於1891年。從幼時起,為教化不同根器的眾生常常示現許多成就之徵,親見蓮花生大師。爬山涉水前往藏區、印度及漢地朝拜諸多名山勝跡,大發宏願。之後擔任著騰龍寺(噶多寺)和瓦果寺以及普度寺的主持。五十年代,因時局變遷所致,仁波切進入縣政協為職,於1964年圓寂。臨終前囑咐確真降措活佛將其遺體迎請到聖湖畔,並授記若能重建騰龍寺定會利益無量眾生,也預言轉世之緣起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緣。不久為教化常執的眾生而色身入法界圓寂。因時局所致當時未能如願舉行任何佛教傳統事宜。最終在結束了佛教沉浸衰落的二十年後,於1983年由確真降措活佛的安排將尊者的法體迎請到了聖湖邊,參加的有活佛土登仁波切和擁登桑活佛為主的三大寺院的全體僧眾,共同舉行了盛大的法事,並修建了供奉其舍利的珍寶佛塔。之後的1985年活佛確真降措擔任了恢復建設騰龍寺的重任,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之下開始重新建設騰龍寺的內外一切事務……

騰龍寺第三代主持確真降措活佛誕生於1939年1月8日,由熱汝寺高僧久美上師和次久活佛仁慶卓巴及梭磨嘉珠活佛三位尊者認證為閉關喇嘛根松的轉世活佛。自小聰明伶俐,稍作用功便可輕易掌握讀寫及儀軌知識。依止大堪布白瑪嘎旺圓滿完成了白玉傳承的內外山法等的聞思修。曾到僧格寺和多蒙寺求學,並且在諸多寂靜之處潛心修行,獲得不共的成就。依照梭磨活佛江楊克周降措仁波切授記,於1985年新年初三動土,開始重建這座恆久不衰的騰龍悉地海洲寺院,並邀請大堪布白瑪嘎旺在此弘揚顯密教法,學僧有一百五十多人。公元1990年,又將梭磨嘉珠仁波切的轉世白瑪格桑活佛迎請到本寺培養成長等等,常年致力於諸多弘揚佛法和利益眾生的事業。主要輔助確真降措活佛建寺弘法的人員,有老僧蘭色、喇嘛圖確多基、喇嘛江根羅珠、劉信多基、鄧登王修等等。

騰龍寺第四代主持活佛白瑪格桑。於一九七六年出生在四川省阿壩州理縣米亞羅,從小表現出諸多與生俱來聖者功德。八歲左右村上的長者和父母邀請梭磨喇嘛索朗澤讓教其藏文及寫作,為期三年的時間中以優異的成績完成基本學習。之後在堪布羅絨慈誠座下皈依佛門,同年完成前行五加行實修。被白玉龍波活佛和桑丹寺班馬多基喇嘛認證是殊勝活佛的轉世,但並未說明是誰的轉世。此時機緣成熟,遇見騰龍寺確真降措活佛,因為宿願初見若故無比歡喜,自發決心去騰龍寺。確真降措活佛也發現種種跡象符合梭磨活佛的遺囑,決定請去騰龍寺。小活佛白瑪格桑到達騰龍寺的前夜,前世的跟隨瑜伽師喇嘛克州夢見自己的上師回到本寺,第二天以早前去恭迎;還有另一位前世的跟隨老僧恩哲一見小活佛白瑪格桑時就發現前世的很多身體特徵在身,堅信上師乘願再來,大家都無比歡喜!由於本寺的傳承的慣例,並請求白玉寺法王貝瑪諾布尊者認證小活佛是否為梭磨活佛的轉世靈童,結果確認小活佛是本寺梭磨活佛的轉世並賜名為:烏堅誠聶降措。之後小活佛白瑪格桑依止色達曲喬堪布,歷經長達五年的時間學習顯密經論,並參加五明佛學院的活佛班依止丹真羅吾堪布學習般若等經典。特別是到白玉祖寺依止土絨活佛接受經、幻、意所包含的無上三瑜伽法。授法圓滿后土絨活佛恩賜身、語、意所依法物和蓮師法帽,並任命其為未來弘法利生的接班人。學業圓滿後在家鄉米亞羅招集學生培養僧眾,目前已在本寺騰龍佛學院擔任院長職務,常年力行弘法事業。

公元1995年開始,堪布土丹尼瑪在學院講授《律儀論》《中觀》《因明》等課三年。直至1998年土丹尼瑪決定自力更生一定要建立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講學院 ,並立刻開始籌備各項工作。將寺院的長期講授事業移交給堪布龍沙寧波,之後至今一直由修學善上功德如圓月般圓滿殊勝的堪布龍薩寧波擔任第二任堪布長期在寺傳法。

傳承上師傳奇

一直以來,故事是傳遞真理的巧妙方法。精神導師普遍會以故事來詮釋他們的教法,藏傳佛教的大師們也不例外。
收集在此的故事,是密乘傳統中師徒相授鮮活的精神火花。藏傳佛教大師將他們的智慧與慈悲,以口授的方式代代相傳。在這個傳統里,學生能直接由上師處得到密續口傳是很重要的,這樣,活的教義精髓--“隆”--才能真正傳遞下去。這密續口傳,貫穿了以前的數世紀。
根據藏傳佛教大師的教導,只要接觸這些故事就播下了解脫的種子。
 

寧瑪派傳承上師傳奇故事

1.(極喜金剛)噶繞多吉


 噶繞多吉大師是最早把大圓滿弘揚於人間的祖師,他出世後僅七天就與五百智者同時辯論,並獲得全部勝利。長大後在深山修禪定32年,後於金剛薩垛座前聽受教言,背誦和精通了六百四十萬大圓滿頌詞。在將所有竅訣傳授與弟子降華謝寧(文殊友)後,前往單斗河邊,其身成就無漏光蘊而消於法界。那時,降華謝寧悲傷欲絕,於是他又在空中光蘊中現出身體,將金制寶篋--《大圓滿三大要語》交付於降華謝寧,如今此法仍為諸有緣弟子所常修。

2.降華謝寧(文殊友)


 降華謝寧依照文殊菩薩的授記,前去依止噶繞多吉大師,時大師已75歲。降華謝寧前去依止修學了數十年後,將大圓滿分為心部、界部和竅訣部,又將攝要的心滴法分為言傳和耳傳部,對其中耳傳部法加以註解後,隱藏於菩提伽耶(金剛座)的東北處,然後自己在屍陀林中為諸空行母傳法,並坐禪八十九年。降華謝寧化成虹光示寂時,弟子熙日僧哈痛哭失聲,於是他也從光蘊中顯出身體,將裝有大圓滿《六種修要》的寶篋賜予熙日僧哈,此法如今也仍在傳修。

3.熙日僧哈


 熙日僧哈是中國唐朝初期人,依照觀音菩薩授記,他前往印度依止了降華謝寧25年,取出降華謝寧埋在菩提伽耶的伏藏後返回漢地。熙日僧哈後又將大圓滿竅訣部分為外、內、密、極密四類,將其中前三類隱藏於菩提樹寺,並依照空行母的授記,將無上極密類安置於唐朝國都長安的吉祥門柱下,自己到清涼山(五台山)屍林坐禪。最後熙日僧哈化成虹身圓寂,已返回印度的弟子加納思扎遙相感知後,痛哭失聲,熙日僧哈遂現身空中,將《七釘教言》賜予加納思扎,此法也流傳至今。

4.加納思扎


 加納思扎得到金剛薩垛的授記,前往漢地五台山依止熙日僧哈達31年,得到了所有大圓滿的教言後,又依照上師的遺囑,從吉祥門柱下取出心滴密法,回到印度巴桑屍林,為諸空行母廣轉法輪。加納思扎化成虹身圓寂時,弟子貝瑪拉密扎痛哭失聲,遂重又在空中現身,將《四安住法》教言交付於貝瑪拉密扎,此法現今尚在流傳。

自然風光

著名的騰龍夏周達爾基寺,原名嘎朵察覺寺,屬於藏傳佛教寧瑪派。位於阿壩藏族自治州金川縣境內的騰龍山納措嘎莫湖畔。寺廟依山而建,風景秀麗,景色怡人,在群山環抱,蒼松掩映,清泉伴奏,山青水秀,鳥語花香之中。騰龍山水地形別具一格,頗有特色。順著蜿蜒的山路走進騰龍溝,不禁會被這裡的聖景吸引得心曠神怡,心情豁然開朗,頓時忘記一切煩惱抑鬱,感到爽心悅目,愜意非常,不禁會懷疑自己是否真地已置身於淨土了。站在高處,四周環視,周圍跌宕起伏的山峰恰似一朵綻開六瓣蓮花。那氣勢磅礴,高大雄偉騰龍山巍然屹立在花蕊之中,更加顯得莊嚴神聖。

騰龍寺自然風光 騰龍寺自然風光

山峰上有108個神海,圍山而環繞,神海之水五光十色,水中有蓮花生大士手印。神海涓涓流出海水,匯集成河旋轉形成瀑布,由騰龍山頂直涌而下,給騰龍山增添了無限秀美,不同南國山水的旖旎,它獨有一種靈秀之美,似乎是天造地設、相互依偎、相映成趣。那藍天白雲,綠州花草,神山聖海,牛羊與自然和諧地融在一起,讓你沉醉如夢的神山聖境。
騰龍山自古就列為佛教有名聖地,蓮花生大士遺言:雪域之東有神山,山峰神海鑲嵌,此地就是銅色吉祥山。佛陀在《無垢稱經》中親自授記,鄔金第二佛,蓮花生大士等許多大持明者加持,大慈大悲怙主觀世音菩薩所化剎土——藏地雪域康藏交界地帶,一個景色怡人、群山環抱、聖海蕩漾,名為法源聖地。此地是許多大成就者獲得殊勝悉地的聖處,也是蓮師特殊加持的神山,許多修行者將此地作為最佳修行地。這裡有大成就者瑪拉準大師的修行洞,有著名高僧白諾扎拉大師手指書寫在巨石上的藏文。是諸空行母居住之地,又是護法神對僧人非常護持的地方。白瑪多吉活佛在此地修行時,瑞相頻出,蓮師和他二十五位大弟子及護法神、空行母給他灌頂,老虎、狼前來護法,叼小動物到洞前大石上供養修行者。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白瑪多吉活佛和二十五位大修行者在此地修行,功果圓滿相繼在此地虹化。熱巴克加是大成就瑜伽大修行者,曾在神山聖海邊崖洞中閉關修行二十多年,圓寂時身體逐日變小,七天后只有一尺五寸,火化得五顏六色舍利。比丘尼俄樂,從小出家修行,在神山之地閉關,一九五七年得成就圓寂,火化時彩虹顯現,天樂奏空,頭顱骨自爆得很多舍利。

建築構造

騰龍寺建築 騰龍寺建築

確真活佛,堪布土丹尼瑪,繼承祖師們的遺願,在政府關心及全體僧眾努力下,寺廟不斷發展、充實、壯大,今天的神山聖海之地,已諸步形成昔日寺廟莊嚴的規模,修學都有一定基礎和水平,已成為寧瑪派白玉分寺一百八十個大寺,一千二百個小寺的中心分寺。並組建了白玉寺駐寺騰龍佛學院。確真活佛、堪布土丹尼瑪為了祖師遺願,把佛法弘揚廣大,現在寺廟及佛學院還不能滿足藏漢佛教弟子修學的需求,根據四眾弟子強烈要求和發展的需要,在現在寺廟的基礎上擴大發展。為了保持發揚發展佛教傳統文化及佛教傳統建築藝術,聘請內地專業寺廟古建設計的工程師,現已在夏周達爾基寺出家修學的喇嘛,土丹已西降措為寺廟及佛學院作總體規劃設計。


寺廟的總體設計是藏漢寺廟建築風格結合,吸取印度建築風格,按佛教傳統布局吸取藏地寺廟的布局特點,突出造形及使用功能,要求整個建築莊嚴大方、美觀清靜。規劃中寺廟縱深128米,面闊140米,17920平方米,占地27畝。為三台三進縱橫對稱式,對稱中有求變化,變化中要合統一的總體格局。總體規化分六個部分敘述。
一、寺廟山門前主入口處設140米×20米的綠化廣場,作為停車和人們逗留之用,中間為山門式天王殿,具有雙層功能,形式為五間三拱券歇山頂一主兩次式。兩側設有牌樓式如意門,外側是佛陀八大弟子白塔。
二、天王殿前設十三級台階,蹬上台階,過天王殿為第一台,左右設鐘鼓樓,鐘鼓樓左右是五間兩層的客堂樓和法物流通處樓,兩邊左右靠圍牆分別為八間兩層裙寮房,一台至二台正面高差設二十孔平房式窯洞,洞前作外廊,連線寮房及客堂、法物流通處。
三、二台前設25級青石台階,兩邊為御道,中間有御路石,並綢刻二龍僖珠圖,中軸線上橫向三幢一主兩次殿堂,主殿堂為五轉七帶廊式重檐廡殿,須彌座式殿堂月台,是皇家殿宇式風格,為整個建築中最雄偉莊嚴之殿。次殿為五間,桉原有西經堂的式樣。原經堂及東經堂均做台明。殿堂左右是廚房,齋堂,左邊7間兩層為佛學院學僧住宿樓,兩側裙寮房均有外廊,殿堂後二台及三台正面設平房式窯洞十八間,前有外廊連通三主殿堂。
四、三台前為三十級青石台階,中軸線設法堂樓,為三層砼框架結構,五間藏式高台座,台頂為皇家殿宇,三轉五帶廊歇山建築。左右為佛學院及寺廟堪布樓,兩側設配殿五間兩層、為東堂西堂之分,作為活佛樓。兩側是寮房。
五、整個寺廟用外廊,抄手迴廊,長廊連線,形成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中軸線安排三台三進建築,外廊重閣,配之青石台階,加之白玉石攔桿,拾階而上,登高眺望,整個神山聖海群峰山谷盡收眼底。
六、以綠化草坪為主,點墜名貴盆景花卉。利用聖海流下之水,引入寺廟從上至下修建溪流,放生池、噴泉、瀑布等,形成借水造景。配建亭、廊、假山、小池等景點。寺廟廣場、道路均以方青石板鋪地。
寺廟重建工作得到政府關心和大力支持,批准寺廟及佛學院的總體規劃設計方案,並為寺廟辦理了國土使用手續,寺廟重建工作於二○○一年十月份已經開始。

仁波切介紹

近代主要傳承主持寺廟的仁波切簡介

第一代大格西白瑪更讓仁波切,出生於嘉絨珠嘎的地方。大德年幼依止康藏地區大智者丹珍扎巴,修學顯密經論,後到西藏三大寺,嘎陀寺、白玉寺等親近諸位高僧大德及大善知識,修學聞、思、辯經講法,親授白玉寺大成就者嘎瑪活佛、許多伏藏的灌頂和傳承。大德的修學功就名成,聞名西藏和印度。晚年回到神山聖海聖地騰龍夏周達爾基寺,廣傳顯宗五部大論及密乘的四大續部,每年舉辦白玉嘎瑪切麥仁波切的“三山居”法要,伏藏師 那寧巴的三身(法身、報身、化身)成就法。培養了許多具有大成就的活佛、堪布及大善知識弟子。大德是騰龍夏周達爾基寺,近代第一代大格西,廣傳教法者。
第二代繼承傳法者,大德大堪布白瑪嘎旺仁波切,大德出生於珠嘎。幼年出家到白玉寺,依止大智者嘎瑪特曲寧波仁波切修學,後在康藏石渠依止大堪布土丹嚴扎仁波切修學顯密經論,後在白玉取得佛學最高學位堪布後,回到騰龍夏周達爾基寺,繼承大格西白瑪更絨傳法。
第三代繼承傳法者,大堪布土丹尼瑪仁波切,生於一九六七年神山聖海之地一個虔誠特殊的佛教家庭,從小受家庭良好的培養和教育,不論是文化的學習和佛法的修學,都是出類拔萃,少年就顯示出超凡的智慧。十五歲出家依止大德智者白瑪嘎旺仁波切修學、語法、文選、詩詞、顯密經論。十九歲去青海白玉寺佛學院,依止大堪布丹珍讓布仁波切,修學、入行論、定解寶燈論、入中觀論等。二十歲在甘孜州寧瑪派祖庭白玉寺高級佛學院,修學顯密經論。二十二歲在白玉高級佛學院獲得佛學博士學位,授大堪布。二十三歲到色達勒都,依止大成就者,名聞藏地及印度的大德大堪布曲喬仁波切,修學並親授顯密經論及大圓滿竅決密部。二十八歲在五明佛學院依止晉美彭措法王,廣聞佛法。被五明佛學院晉美彭措法王請為授課堪布,為寧瑪派高級佛學僧才做出重大貢獻。在五明佛學院的同時,還被白玉寺高級佛學院白諾法王請為講師堪布,講經傳法。九五年回神山聖海故鄉之地,夏周達爾基寺任大堪布,傳授中觀,因明及大圓滿的法要傳承。在弘法傳法的同時,堪布土丹尼瑪還負責寺廟的總體建設任重道遠的工作。
第四代堪布,龍沙寧波仁波切,出生於聖地嘎斯都村牧民家庭。從小出家,依止大智者大德白瑪嘎旺仁波切修學,後依止大堪布曲喬仁波切,晉美彭措法王,大堪布土丹尼瑪仁波切修學了顯密經論及教法。他修學精進,律戒嚴持,通達顯密教理,具有一定的實修證量,被認定為藏傅佛教寧瑪派堪布,現為神山聖地夏周達爾基寺及騰龍佛學院新一代講經傳法者。

慈善事業

光明未來僧伽基金會

1、資助學院及其它寺院學僧生活;

騰龍寺國小 騰龍寺國小

2、維修擴建學僧住宿環境;

3、資助殘疾病患、孤寡老人及其他失學兒童;

4、供養無人供養的居士;

5、助印《聞學》雜誌;

6、齋供僧眾;

7、助印經書;

8、隨緣布施。

溫暖雪域關愛老年人協會

騰龍寺老年人協會組織俄熱鄉全鄉六十歲以上老人聚集在騰龍寺居士林廣場,進行老年人關愛活動。為老人們準備了豐盛的油條、糌粑、優酪乳、酥油茶等傳統藏地美食,給每位老人分發慰問品,祝福老人們永遠安康。

佛教文獻整理出版事業

白玉圖松法王畢生心血-嘎瑪(前譯教言)全集首次向外流通

嘎瑪(前譯教言)2012年由法王委任騰龍悉地海洲佛學院土丹尼瑪堪布從錄入到印刷已經全部完工。總共發行1000套並已向800多寺廟送達。

《嘎瑪》木刻本 《嘎瑪》木刻本

藏傳佛教寧瑪派的教法傳承,包括遠傳教言傳承、近傳伏藏傳承兩類。教言傳承的藏語音譯是“嘎瑪”,意思是佛親口宣講的經典。因為是由師徒口耳相傳,經歷時間久遠,所以稱為“遠傳”。伏藏傳承,藏語音譯是“代瑪”,是蓮花生大士為了利益後代有緣弟子,將眾多密法埋入山崖、湖中、虛空等處,交由護法守護。後來時機成熟,由有緣的伏藏大師們取出,進行弘傳。因為沒有經過中間傳承,是由蓮花生大士直接傳給伏藏師本人,所以稱為“近傳”。

《嘎瑪》全稱《俄阿久嘎瑪》,漢語意譯《前譯教言》,是寧瑪派所有教言傳承經典的總集,受到歷代寧瑪派大師們的重視,先後進行過數次匯總整理。全套《嘎瑪》,合計一百四十函左右,五萬餘塊經版,是所有不同《嘎瑪》版本中最完整的,也是目前全世界唯一的一套《嘎瑪》木製經版。仁波切又在白玉寺專門修建了《嘎瑪》印經殿,用以刻制和存放經版,並以藏族傳統的木版印刷工藝印製經書。

菩提本願放生會

作為大乘佛教徒來說,慈悲為懷“給予眾生快樂,去除眾生痛苦”是責任和使命,培養更多的放生者增長慈悲心和對眾生的救濟心也是我們的願望。

公元2010年8月份騰龍寺喇嘛在馬爾康為法會做準備時在市場看到很多家禽被宰殺的悽慘場景。即刻就決定建設一所放生家禽的農場,回寺院後立即開始建設。八月底已經建設完善:放生家禽飼養房、鐵絲網圍牆、飼養員住房等項目,並且八月到十二月已放生的雞鴨等累計上千隻,由專人精心飼養。

有關放生事宜:

時間:每一季度定期的放生,和根據情況不定期的放生。

地點:距離騰龍寺一公里家禽放生場。

種類:雞、鴨、鴿子、兔子,氂牛,等等,

註:每次放生在馬爾康菜市場購買當天宰殺的雞鴨兔子,用專車運去騰龍放生場。

地理位置

騰龍夏周達爾基寺,位於四川省阿壩州金川縣俄熱鄉騰洛溝嘎斯都(意,白色的高山)村,距離鄉政府 6公里。

該寺原名噶多寺,1919年建於納錯嘎莫湖畔,1938年遷建於現址,屬藏傳佛教寧瑪派。2003年底規劃佛學院建設,工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基礎建設和僧人宿舍建設;第二階段大殿、藏經閣、堪布樓、食堂等建設;第三階段擴充宿舍及美化、完善配套設施工程。2004年至2007年完成第一階段工程,2008年至2010年完成第二階段工程。2010年10月舉行了圖書大殿竣工典禮和開光法會。

近期活動

1,騰龍成都佛教中心新春祈福活動已經圓滿舉行

本次活動恭請活佛確真降措仁波切主持,2月8日至12日主持念誦21度母儀軌、《大般若經》、《心經及回遮》等內容;13日上午聯合騰龍香港佛教中心在成都南郊舉行紀念龍欽巴大師放生活動。

活動期間值遇半影月食,龍欽巴尊者涅盤紀念日行持一切善法功德呈十萬倍增長。祈願功德回向:所有高僧大德法體安康,長久住世!騰龍寺弘法利生事業廣大圓滿!各地正法道場圓滿吉祥!一切如母眾生獲得暫時的安樂和究竟的佛果!參與以及支持此次活動的同修道友,遣除一切違緣障礙,修行吉祥圓滿,早成佛果!

2,騰龍寺2017年“普巴金剛”法會

騰龍悉地海洲(簡稱騰龍寺)冬季大法會-「普巴金剛」滅障成就事業大法會於公曆 公曆 2017 年2 18- 25 舉行。會期8天。壇城結界以封閉式24小時不間斷的進行。

騰龍寺[四川騰龍寺] 騰龍寺[四川騰龍寺]

「普巴金剛」是「寧瑪巴」修部中的「八大法行」中的一尊。一切諸佛的事業完全聚集在「普巴金剛」的壇城中。「普巴金剛」藏名譯音「多傑雄努」又名「多傑普巴」,譯意「孺童金剛」又名「橛金剛」。普巴二字為藏語,其義為「橛」,以本尊手中所持主要之法器為三菱前尖的利器,故古有「金剛橛」之稱。「普」字代表空性之義,「巴」字代表智慧,「普巴」即「空性與智慧」結合成不二體性。普巴法的修持,在於斷除一切自我之貪執,消除內心之恐懼。如此,才能了解法界之本性;亦即不在於降伏外在之物,而是在於對自己內心本性的了悟。普巴金剛具有無比大威力,可成就事業,遮止一切鬼神、非人、天魔、惡咒之迫害,降魔息災。為成就事業、免除危難之特別殊勝之法門。

只要對「普巴金剛」深具信心,觀修「普巴金剛」,向普巴金剛祈請,並能發願行持布施、供養、放生等利益有情之善行。定會有求必應。現前這一世能獲得八勝德,即「吉祥、長壽、無病、有權、有勢、富有、聞名」等。如能具信心、如法精進修持普巴金剛,就能獲得究竟普巴金剛的成就。普巴金剛的壇城是諸佛的總相,三寶的總集。顯教佛、法、僧三寶,密教上師、本尊、空行內三寶,大乘法身、報身、化身密三寶,普巴金剛壇城無一不具足,要是能成就普巴金剛,就等於成就一切三寶。

3,騰龍寺(成都)佛教中心2017年活動安排

每周周日 天法大圓滿加行共修

每月初八 天法密意伏藏 藥師佛共修

每月二十五 二十一度母共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