騊駼

騊駼

騊駼為北方產的一種毛色以青為主的野馬,一直是為歷代名馬,極得到人們的重視。《山海經·海外北經卷八》、《史記》、《逸周書·王會》等都有記載。

簡介

山海經·海外北經卷八》:”北海內有獸,其狀如馬,名曰騊駼”。

騊駼解釋

拼音:táo tú
注音:ㄊㄠˊ ㄊㄨˊ
良馬名。《逸周書·王會》:“ 禺氏 騊駼。” 孔晁 註:“騊駼,馬之屬也。”《爾雅·釋畜》:“騊駼,馬。” 郭璞 注引《山海經》:“ 北海 內有獸,狀如馬,名騊駼,色青。” 唐 權德輿 《奉和許閣老酬淮南崔十七端公見寄》:“方看簪獬豸,俄嘆縶騊駼。” 明 孫柚 《琴心記·給管求文》:“雙鳳花袍來廣漢,都看仙仗迴旋;交螭團扇聽騊駼,盡訝神儀閃爍。” 清 鄂爾泰 《昭陵石馬歌恭和御製元韻》:“ 文皇 雙馬特超絕,騊駼騄駬堪齊蹤。”

史料記載

郭璞有圖贊:“騊駼野駿,產自北域,交頸相摩。分背翹陸,雖有孫陽,終不在服。”《爾雅》曰:“騊駼,北野之良馬。”這說的是騊駼就是北方產的一種野馬也。
郝懿行注此條云:“爾雅注引此經,騊駼下有‘色青’二字,史記匈奴傳徐廣注亦云:‘似馬而青’”。看來這是一種毛色以青為主的野馬。
這種野馬在何處呢?《史記》曰:“匈奴奇畜則騊駼。”據記載產於甘州境內,《甘肅通志.雜記》說:“扁都口南五十里有野馬川,出野馬,古所謂陶塗者也。”這裡說的陶塗據說就是古時陶塗國。《漢書》揚雄傳第五十七有記載:“今大漢左東海,右渠搜,前番禺,後陶塗。東南一尉,西北一候。”這是一段描述漢朝疆域,左面(東方)至東海,右面(西方)至渠搜(在河套地區,今內蒙古烏拉特前旗東南)前面(南方)至番禺(今廣東省廣州市),後面(北方)至陶塗。這個陶塗是什麼地方呢?如淳注曰:“小國也。”著名漢書注家顏師古曰:“騊駼馬出北海上。今此雲後陶塗,則是北方國名也。本國出馬,因以為名。”原來此國的名稱因馬名而來。又據甘肅志所記,看來此小國大概就在那一帶了,再向北就是匈奴了,即今之內蒙一帶了。可是,據《史記》說騊駼也是匈奴人的奇畜,我倒是認為“騊駼”這個名稱很可能是匈奴人起的,因為聽起來總像外國名稱,蒙古俄羅斯很多地名後面都會拖著個“圖”字,如阿拉木圖、扎克圖、毛蓋圖、蘇海圖等,“圖”“駼”“塗”都是一個音。匈奴人善騎,當然也善馴馬,那裡當然更是多產馬,產好馬。再說,從很古書上一提到“海外”這個詞,往往就是指中國以外地方,就是現在,我們也是說某某人有“海外關係”時就是指某人有外國親朋好友。騊駼一名正是在《山海經》海外北經所記載,所以我更認為其實此馬更應是主產匈奴為是。因此也有不少人認為,今天的蒙古馬就是騊駼馬的後代。

後話

騊駼馬,顯然指的是一個馬的品種。此馬當是優良馬種是無疑的了,在《西遊記》中都把它列為天馬之一,孫悟空當了弼馬溫,高高興興地隨了木德星君到了御馬監上任,查明本監事務,止有天馬千匹,乃是:“驊騮騏驥,騄駬纖離,龍媒紫燕,挾翼驌驦,駚騠銀,騕褭飛黃;騊駼翻羽,赤兔超光;逾輝彌景,騰霧勝黃;追風絕地,飛翻奔霄;逸飄赤電,銅爵浮雲;驄瓏虎(馬剌);絕塵紫鱗;四極大宛,八駿九逸,千里絕群;__此等良馬,一個個,嘶風逐電精神壯,踏霧登雲氣力長。”
騊駼的著名不僅如此,在古代皇帝的御馬監里也確有專門的一欄。秦漢時由太僕掌輿馬之事。太僕之下有皇家廄、苑這養馬之所,長安內外有大廄、未央、家馬、路軨、騎馬、駿馬六廄,皆有令丞負責管理,其中家馬廄中的馬匹主要供皇帝私用。還有龍馬、閒駒橐泉、騊駼、承華五個養馬監,每監督都要有馬萬匹。隋煬帝時又改驊騮署入尚乘局,下設飛黃、騊駼、天苑等六閒,每閒又分左右2閒,總計12閒。
可見騊駼馬一直是為歷代名馬,得到人們的重視。只是不知什麼時候就失了音信,現在再也不提它了,真是可惜。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