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錦滔

馮錦滔

馮錦滔10歲那年就在番禺成了孤兒,也失學了。 “他就是那樣,一生都為公家,抱怨都沒有用。 當幹部的幾十年,馮錦滔經常是早出晚歸。

馮錦滔晚年對娃娃魚很有感情馮錦滔晚年對娃娃魚很有感情
馮錦滔
◎出生:1935年5月8日
◎離世:2008年9月22日
◎生前住址:珠海夏美路
◎身份:生前在珠海國土、農業等系統擔任幹部
跟著他像是受了一輩子苦,跟著他也像是享了一輩子的福,心裡總是那么踏實。
———老伴評價
乾過革命的老同志,總有些舉動和想法讓現在的年輕人吃驚。馮錦滔就是這樣的“怪老頭”:妻子剛生完孩子,單位分5斤鴨蛋他也讓給其他人;住房很困難,他們全家都沒參與房改;親人下崗,身為處級幹部的他也不聞不問……
十歲成孤兒
珠海老乾局的有關人員說,馮錦滔是個值得一寫的老幹部,雙烈士後代,為人正直。其父馮君素,曾任某游擊隊政治部主任,1942年犧牲;其母梁少依,某游擊隊衛生員,1945年犧牲。
馮錦滔10歲那年就在番禺成了孤兒,也失學了。他到中山幫民眾看了兩年鴨,此後才重新讀書。幾十年後,當年街坊還記得他,“是個小黑仔,很老實聽話,幫人看鴨好仔細。”老伴梁寶嬌評價說,雙烈士的後代,給丈夫的行為注入了常人難理解的價值觀,此後清貧的一生都是如此。
黑瘦的“憨仔”
梁寶嬌在20歲那年經組織介紹與馮錦滔相識。馮那時在中山大崗區小杭片,是縣委農村部農業會計輔導員,才23歲。“他黑黑的,瘦瘦的,一共只有兩套衣服,連住的地方都成問題。”梁寶嬌當時在國營商店,一心想找個白臉“靚仔”。
馮的黑眼睛對她轉著,也沒有怎么做聲。公認是漂亮姑娘的梁寶嬌覺得他老實得可以,也挺能幹的,果然兩年後就當上了中山縣財政局副局長。
相識4年後,兩人結婚了。梁寶嬌當時的工資是每月28.5元,而婚後很長一段時間,馮錦滔的工資是這樣處理的:每月分30元給家庭困難的姐姐,自己留下20.5元。親戚有困難,他從來是有求必應,除非自家沒有錢了。
妻子難忘5斤鴨蛋
1965年,馮錦滔被調到珠海負責“四清”運動,妻子相隨。梁寶嬌說,跟著他像是受了一輩子苦,他一生只如開荒牛一樣做事;而跟著他也像是享了一輩子的福,心裡總是那么踏實。
在街坊們和單位前同事眼裡,馮錦滔的脾氣出了名的好。妻子說,兩口子從未吵架,最多只是她會抱怨。上世紀70年代,有一次梁寶嬌來到丈夫的單位斗門縣基建局,有人私下問:這次發的鴨蛋還不錯吧?那時,梁寶嬌剛生小孩,一聽這話就蒙了,在需要糧票的年代,娘倆不識蛋滋味。回到家,她才聽到當副局長的丈夫輕描淡寫地說,那5斤鴨蛋留給需要的同志。
“他就是那樣,一生都為公家,抱怨都沒有用。”一家剛到珠海,擠在幾平米的房子裡,有房改的政策了,卻沒有人參加。兒女的事,馮錦滔也從來不過問,教育問題都交給妻子。40歲的女兒馮翠苗記得,有老鄉拎著水果來叫幫忙找工,父親都是一口答應。“他連水果都不要。”馮翠苗說,最後自家的弟弟、弟妹下崗了,父親卻“袖手旁觀”。“我們也習慣了,他崇拜周恩來,常說自己坦坦蕩蕩,一生以周總理為楷模行事。”
而梁寶嬌則這樣轉述丈夫的想法:“兒孫自有兒孫福,我是個孤兒也就這樣過來了。”
離休愛上娃娃魚
當幹部的幾十年,馮錦滔經常是早出晚歸。好不容易1994年離休了,他還給自己找事:參與離休幹部的“星火計畫”,在金鼎養殖起娃娃魚。“乾和不乾都領一樣的退休金,他就是要這么操勞。”妻兒勸他也不聽,每天早上起來,轉公交,再走一個小時去看娃娃魚,有時候就踩輛破腳踏車。直到身體每況愈下,馮才放棄了養魚,還經常會念叨。在他的薰陶之下,妻子也喜歡上了,在家裡養了2條娃娃魚,持續了13年。
花了一輩子的積蓄,馮錦滔在夏美路買了一套房子,但今年9月,他突然病倒了。妻子以為他能扛住,9月22日卻去了,病歷上寫著肺感染,而死亡證明上又是肺癌。“本來,現在有了大房子,他要和我一起好好享福的。”空蕩蕩的房子裡,70歲的梁寶嬌常一個人坐在客廳念叨著,窗外正車水馬龍。:[轉載南方都市報]
馮錦滔參加兩棲爬行動物研討會紀念品和文稿馮錦滔參加兩棲爬行動物研討會紀念品和文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