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連勇

馮連勇

models deman Suggestion

馮連勇

男,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經濟與貿易系主任,漢族,中共黨員,祖籍山東,生於1966年,1997年獲莫斯

科石油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曾在俄羅斯和比利時學習,曾在哈薩克斯坦工作,訪問過巴林、阿聯、阿曼、伊朗、巴基斯坦、法國、瑞士、奧地利、德國、義大利、蒙古、吉爾吉斯、美國、利比亞、瑞典和愛爾蘭等國。 1996年前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任教,之後在莫斯科石油大學畢業後先後在哈薩克斯坦以及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工作,2003年9月從中石油返回學校,2007年晉升教授職稱,2008年6月評為博士生指導老師。主要從事能源經濟學、國際石油經濟學和技術經濟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多年從事石油峰值方面的研究工作。發表文章50餘篇,其中核心期刊文章13篇(其中SCI 2篇,EI 5篇,CSSCI 5篇)。此外,還多年承擔世界石油地球物理勘探行業的競爭力問題的研究工作,他的文章“The Competitiveness Analysis of Petroleum Geophysical Companies and Their Evaluation Indicators”被美國SEG2006年年會錄取,並在會議宣讀。
馮連勇教授目前擔任世界石油峰值研究會中國分會的秘書長,與瑞典Uppsala大學、英國Liverpool大學、美國紐約大學等建立了石油峰值學術交流體系,並出國參加世界石油峰值研討會,在石油峰值研究方面處於國內領先地位。目前的研究重點是石油與天然氣峰值模型的預測及參數選擇、石油與能源峰值對經濟影響的測定、系統動力學模型在石油及能源經濟中的運用、石油剩餘資源的預測及油價回響模式等。

學習經歷

1988年7月畢業於石油大學(華東)管理工程系,獲工學學士學位,同年考取該校管理工程專業研究生;
1991年4月畢業於石油大學(華東)管理工程系學習,獲工學碩士學位。
1997年10月畢業於俄羅斯莫斯科石油大學經濟管理與法律系,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91年4月在石油大學(華東)管理工程系工業經濟教研室任教。1994年4月晉升為講師。1994年起開始中俄聯合培養博士學位的學習過程,1996年初赴俄羅斯莫斯科石油大學經濟系學習,1997年10月獲得俄羅斯經濟學博士學位。
1997年8月-1999年7月,被原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派往哈薩克斯坦,從事阿克糾賓油田原油的運銷工作,任中油國際(哈薩克斯坦)銷售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因在海外分成油運銷方面的出色成績獲得中聯油1998年度總裁獎第一名。
1999年7月-2000年10月,繼續從事中亞及俄羅斯原油運銷工作,任俄羅斯原油運銷經理。此間完成自50年代末後俄羅斯原油首批進口工作和中國成品油出口蒙古工作。
1999年12月晉升為高級經濟師。
2000年10月-2003年9月,在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發展研究部戰略研究處工作。2001年12月任副處長。
2003年9月-至今,調回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工商管理學院工作,任副教授。2004年起任經濟與貿易系主任,2007年晉升教授,2008年6月評為博士生指導老師。

科研情況

獲獎:
1、2004年12月,CNPC課題《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大力提升中油集團國際化經營水平研究》獲得國家商務部第六屆全國外經貿研究成果獎——優秀論文三等獎。
2、2006年10月,發表在《石油大學學報》(社科版,2005年第4期)的“世界大型石油工程技術服務公司發展趨勢及對中國公司的建議”一文獲中國石油企協優秀論文一等獎;2004年8月,發表於《國際石油經濟》2002年第11期的文章“關於石油企業戰略管理的幾點認識”,獲中國石油企協優秀論文一等獎。
其他完成的科研課題:
1、2008年9月完成CNPC課題《世界石油峰值預測及中國石油應對策略研究》,負責人,經費30萬元;
2、2008年9月完成BGP課題《世界石油物探行業趨勢及國際競爭力問題研究》,負責人,歷時兩年,經費70萬元;
3、2006年3月完成BGP課題《世界石油物探行業發展趨勢與BGP提升國際競爭力問題研究》,負責人,歷時3年,經費52萬元;
4、2006年9月完成勝利油田課題《勝利油田老油田運行維護機制研究》,負責人之一,42萬元;
5、2004年6月CNPC課題《中國加入WTO後集團公司應對戰略與措施研究》通過評審,第4/共10人;
6、2003年8月CNPC課題《關於培育和增強中國石油集團國際競爭力的戰略與對策研究》通過評審,第6/共12人。

發表論文

發表的學術期刊文章目錄如下:
1、China’s Oil Reserve Forecast and Analysis Based on Peak Oil Models,發表於“Energy Policy”2008年,通過ELSEVIER檢索(SCI收錄);
2、Peak oil models forecast China’s oil supply, demand,發表於“Oil & Gas Journal”2008年1月14日(SCI收錄);
3、“石油峰值理論及世界石油峰值預測”發表於“石油學報”2006年第5期(EI收錄);
4、“世界石油物探行業及技術發展趨勢”發表於“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5年第1期(EI收錄);
5、“中外石油物探技術發展與行銷戰略分析”,發表於“天然氣工業”2006年第9期;
6、“哈薩克斯坦的石油地位與中哈油氣合作”發表於“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06年第4期;
7、“勝利油田岩性油藏勘探中的地震技術”發表於“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6年第2期(EI收錄);
8、The Competitiveness Analysis of Petroleum Geophysical Companies and Their Evaluation Indicators,發表於美國SEG第76屆年會,宣讀論文;
9、“俄羅斯〈產品分成協定法〉評述”發表於“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05年第5期,核心刊物;
10、“哈薩克斯坦現代石油工業發展趨勢研究”發表於“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05年第4期,核心刊物;
11、Current HSE Management in the Oil Industry and Suggestions for Its Improvement發表於Petroleum Science,No.3 Vol.2 2005,核心刊物;
12、“中俄油管線與能源合作問題的博弈分析(核心期刊)”發表於“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04年第4期,核心刊物,人大收錄。
其它文章略。

媒體關注

多次接受CCTV、韓國SK電視台及中國經濟網等媒體採訪。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