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化恩

民國22年(1933),馮化恩任靜樂女子中學校長,提倡婦女解放,反對封建禮教,一時震動全縣。 民國30年(1941),他被聘為靜樂縣人民政府參議員。 民國37年(1948),馮化恩擔任了靜樂第二完全國小校長,繼續為人民教育事業服務。

馮化恩(1897─1951年4月17日),字奉三,下靜游村人。
馮化恩幼年在私塾讀書,成績優良。民國11年(1922)7月考入山西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民國17年(1928)6月畢業。翌年8月被委任為靜樂第三高級國小教導主任,半年後接任校長職務。九一. 八事變後,馮化恩對師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支持和鼓勵廣大師生積極投入抗日救亡運動。
民國22年(1933),馮化恩任靜樂女子中學校長,提倡婦女解放,反對封建禮教,一時震動全縣。為了發展鄉村辦學,振興基層教育,民國25年(1936),馮化恩回到下靜遊學校任校長,短期內把下靜游周圍10個村的學校全部興辦起來。民國28年(1939),日軍占領靜樂城,接著下靜游也被日軍侵占,馮化恩深感民族危機日重,不願為日偽奴化教育效勞,毅然辭去聯校校長職務,回家“務農”。當時他的學生大都投入抗日救亡運動,成為共產黨領導的靜樂縣抗日鬥爭中的黨政軍領導骨幹。馮化恩在其革命學生的影響下,在離下靜游村五華里的偏僻小村梁兒上辦起了民辦國小,不但適應了山區人民渴望辦學的要求,而且把學校作為秘密從事抗日活動的聯絡點,他把隨時蒐集到的日偽活動情況,及時通報給他的學生李榮李春生劉耀武和楊滋盛靜樂縣抗日領導幹部。
馮化恩熱心教育事業,擁護中國共產黨,積極從事抗日工作。民國30年(1941),他被聘為靜樂縣人民政府參議員。抗戰勝利後,馮化恩以參議員的身份,收集靜樂抗戰史料,起草革命烈士紀念碑碑文等,積極參與了籌建烈士塔和高君宇圖書館等工作。民國35年(1946),馮化恩被選為晉綏邊區參議員。
民國37年(1948),馮化恩擔任了靜樂第二完全國小校長,繼續為人民教育事業服務。1951年4月17日他帶病上課,突然倒在講台上去世,終年54歲。中共靜樂縣委、縣人民政府在革命烈士塔前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