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連鎮

馬連鎮

馬連鎮位於中國陝西乾縣東南方向26公里處,周圍與興平、禮泉和武功相毗鄰,境內交通便利,乾興路橫穿馬連、趙合、北上官、南上官五村,灌溉條件優越,位於寶雞峽中下游,土壤肥沃,是乾縣東南部的農業大鎮。全鎮總面積3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8595畝,果園面積8177畝。全鎮轄10個行政村,121個村民小組,6081戶,27422人。全鎮以紅仙桃、蘋果 、舊房拆除、板材加工、畜牧養殖為主到產業。 馬連鎮位於乾縣東南部,東鄰禮泉,西接武功,南毗興平,總面積3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5876畝。全鎮轄15個行政村,5806戶,26766人,其中農業人口25000人,勞動力13600人。 馬連鎮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條件優越。自然資源豐富,通訊設施先進,村村實現油路化。乾興公路貫穿鄉境,南距隴海鐵路12公里,北距西蘭公路15公里,交通便利。

基本信息

經濟概況

全鎮有大小企業524個,從業5102人,其中鎮辦企業26個,村辦企業39個,個體企業355個。1999年底,鄉鎮企業總產值達6435萬元,利潤430萬元,稅金100多萬元。

馬連鎮是乾縣最大的糧食生產鄉鎮,1999年成為鹹陽市第一個“噸糧田”鄉。糧食總產量18200噸,其中小麥9800噸,玉米8400噸,農業總產值4355萬元。全鎮栽植果樹9300畝,掛果6000畝,養奶牛300多頭,生豬9000多頭,籠養雞3萬多隻。馬連鎮2004年工農業總值達到1.2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980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以內,農業方面加大了結構調整力度,推動了農村經濟健康,平穩向前發展,工業方面積極回響工業富鎮戰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東工業區格局已經形成,其他各項社會事業得到全面發展。

農業狀況

在農業方面,馬連鎮按照“調整結構促發展”的原則,在糧食生產上調整糧經種植比例,擴大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使糧經比趨於合理,經過努力,現已達到4:6的種植比例,主要以小麥、玉米為主,兼顧油菜、大棚菜、藥材等。在果品生產上,蘋果是該鎮的主導產業,在全鎮範圍內,推動果樹大改形技術、四改技術和套袋技術,更新果農觀念,提高商品意識,2004年,推行“四改”面積達1000畝,改良面積達1000畝,發展早熟品種面積1000畝,一個以紅富士為主,其他品種為輔,早中晚相間的蘋果格局已經產生,同時也發展紅仙桃面積,僅2004年新增紅仙桃面積達1000畝,以高家莊為中心,輻射周邊各村的紅仙桃基地正在形成。在養殖業上,主要是通過小額信貸的方式,積極支持民眾養殖奶牛、豬等,據統計,奶牛存欄20000多頭,養豬大戶已達50個。

工業狀況

在工業方面,按照“工業富鎮”戰略,結合該鎮實際,這幾年,主要抓了幾方面工作,一是招商引資工作,為了加快鎮東工業區的早日形成,在招商引資方面,採取優惠政策,吸引企業來該鎮發展。

①引資830多萬在工業區建成陝西精工橡膠工業有限總公司,生產橡膠製品,2004年,該企業又投資200萬元,從西德斯太平公司引進PVO重型汽車裝飾材料生產線,各種設備已經預訂,廠房已建成,預計今年可投入生產。

②引資390多萬元,在鎮屬修配廠的基礎上,建成乾縣馬連機械鑄造廠,專門生產各種攪拌機配件,產品已銷往全國各地,在抓招商引資建設工業區的同時,馬連鎮也抓了舊木材的販運和加工產業的發展,舊木材的販運、加工在該鎮形成較早,對推動該鎮經濟快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帶動了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面對這一產業形成早,疏於管理的現狀,我們從安全生產的角度,成立了木材市場管理站,加強管理,對整個市場進行了統一規劃,建成了馬連鎮建材市場1個,現在以建材市場為中心,沿乾興路分布的木材加工產業格局已經形成。

社會事業

全鎮有1所國中,6所完小,5所國小,在校學生2300多名,教職工近300名,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

鎮有文化站、劇院等文化設施,鎮衛生院現有醫護人員10人,病床40張。另有村級衛生所25個,從醫人員35人。

其他方面也取得了可喜成績。

①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突出,先後有7個村的街道進行硬化、改造,湧現出文明村2個。

②革陋習、樹新風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取締古會,剎住了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的風氣,取而代之的是組織建立民間秧歌隊、鑼鼓隊、自樂班等,豐富民間文化生活。

③教育文義正工作取得長足發展。全鎮初級中學一所,完小6個,幼稚園6所,衛生院一所,通過這幾年的努力,教育基礎設施得到改善,遠程教育網路已經建成,衛生院部分設備有所更新,全民的衛生健康得到保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