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詩·臘月草根甜

《馬詩·臘月草根甜》是唐代詩人李賀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是《馬詩二十三首》的第二篇。這首詩寫詩人懷著美好的理想前來參加科舉考試,被惡人以其父名晉肅,與進士讀音相近,以避諱為由,退出考試。此詩表現了有志之士的窮苦困頓的遭遇和倔強不屈的性格。

作品原文

馬詩

臘月草根甜,天街雪似鹽 。

未知口硬軟,先擬蒺藜銜 。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①草根甜:臘月之草根,深藏於土中,經霜雪而含甜味。天街,官道。雪似鹽,《世說新語·言語》:“謝太傅(安)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日:‘白雪紛紛何所以?’兄子胡兒日:‘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日:‘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

②未知:姚文燮(xiè)本作“不知”。蒺藜(jí lí):一年生草本植物,莖橫生在地面上,開小黃花,有刺。

作品譯文

寒冬臘月里,草根也發甜,京城道路上,白雪撒如鹽。

不知自己嘴,是硬還是軟,就是碰蒺藜,也要去吞銜。

創作背景

這首詩具體創作年代已不詳。詩寫身世之痛。大雪紛飛的臘月,馬兒一無所食,草根雖略有餘甘,差可充飢,但深埋藏於雪中,實不易得,只好咀嚼帶刺的苦硬的蒺藜。身為皇唐諸孫,大道如青天而獨不得出,這樣困頓失意,困餓不能擇食,屈居於奉禮郎這樣一種末等小官,李賀怎能不悲傷?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詩通過駿馬在寒冬臘月里無草可食,飢腸轆轆,只能到白雪覆蓋的土裡尋找草根,這時連草根都變成了甜的,就算是碰到了帶刺的蒺藜,也要把它吃掉。此詩表現了有志之士的窮苦困頓的遭遇和倔強不屈的性格。

後來為謀求生活出路,受命為奉禮郎這樣一種末等小官,整天做些繁雜瑣事,包括繁重的體力勞動。這種不符合他的天性,也使他柔弱多病的身體難以承受。正好比是一匹良馬,不給草料,卻讓吃蒺藜。

名家點評

南宋末年愛國詞人劉辰翁《箋注評點李長吉歌詩》卷二:“賦馬者多矣,此獨取必不經人道者。”

明代曾益《昌谷集》卷二:“臘月草未萌.味在根,故曰‘甜’,言厚祿足慕而見阻於當路。借日未知其才,請以盤錯試之。何如?”

清代姚文燮《昌谷集注》卷二:“明皇甫鑄、程異用事,務專諂佞,招致朋黨。‘臘月草根甜’,誚窮途者甘其餌也。‘天街雪似鹽’.言陰寒之極,狀小人肆志盈庭也。所用之人,必承順意旨,故先銜其口,以試其可否耳。”

清代方扶南《李長吉詩集批註》卷二:“此示人以試馬之法,喻言隨人俯仰,易於銜勒者,必非佳士。猶嚴挺之不悅乾張曲江之能為賢相.而乃喜蕭誡之軟美也。”

作者簡介

李賀像 李賀像

李賀(790—816年),字長吉,河南昌谷(今河南省宜陽縣)人。因父親名晉肅,“晉”、“進”同音,不得參加進士科考試,堵塞了仕進之路,年少失意,心情抑鬱,再加上刻苦作詩,損害了身體,年僅二十七歲就逝世了。李賀早年即工詩,很有才名,受知於韓愈、皇甫浞。他的詩大都構思奇特,意境怪誕、想像豐富,語言新穎詭異。他作詩態度嚴肅,冥索苦思,命意遣詞,都力求深刻、獨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