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群島

馬祖群島

是屬連江縣,暫由台灣當局管轄的馬祖列島。

概述

馬祖群島,一般稱馬祖列島。
閩江口東北,距大陸最近點約9.5公里。屬連江縣,暫由台灣當局管轄。以主島馬祖島為名。東北一西南走向,有馬祖島(南竿塘島)、北竿塘島(長嶼山)、高登島、大丘島、小丘島、東引島、西引島、浪島、峭頭島、螺山島、魯田島、過水島、前朋島等28個島嶼,島面積28.8平方公里。最高點長嶼山海拔296.6米。明洪武元年(1368年)後,連江、長樂等地人遷此。現24村人口1萬多人。北竿塘島上有清同治八年(1869年)石碑,以及碧園秀色、福澳漁火、翠冬春曉、山隴浴場、天后神宮、燕秀潮音、東引石雕和雲台壯觀等景。

群島資料

馬祖島 又名南竿塘島,在連江縣東南、閩江口東,北與北竿塘島對峙,南與白犬列島相望。距大陸最近點約15公里,馬祖列島主島。屬連江縣,暫由台灣當局管轄。相傳宋時厚葬林默娘,立媽祖廟,諧稱馬祖。東西長6.08公里,南北寬1.58公里,面積約10.4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249米。岸線長23.5公里。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開發。居民多是連江、長樂籍。通福州方言。島上有簡易公路30公里,通各村和口岸。明戚繼光防倭曾駐兵於此,鄭成功收復台灣曾在此練兵。名勝古蹟有媽祖廟、山隴浴場等。
東引島 在連江縣東部,馬祖列島東北,距大陸最近點42公里,為馬祖列島屬島,屬連江縣,暫由台灣當局管轄。東西長1.5公里,南北寬2.9公里,面積約4.55平方公里。北高南低,最高點海拔153米。岸線長12.9公里,多陡岸絕壁。
高登島 在連江縣東部,馬祖列島東北,距大陸最近點9公里。為馬祖列島屬島。屬連江縣,暫由台灣當局管轄。原名下目島,以島上最高山為名,後改今名,又名東沙島。南北長2公里,東西寬0.92公里,面積約1.84平方公。最高點海拔176.7米,岸線長約5公里。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開發。明洪武元年(1368年)連江黃岐半島漁民遷此,多聚居北部,講福州話。
北竿塘島 在連江縣東部,距大陸最近點11公里。為馬祖列島屬島。屬連江縣,暫由台灣當局管轄。又名長嶼山。島形狹長,略呈“人”字形,長6.2公里,寬1.16公里,面積約7.2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296.6米,為馬祖列島最高處。岸線長22公里。有鵲石灣等8個良港。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開發,明洪武元年(1368年)連江、長樂等縣漁民遷此。有簡易公路通各村和澳口。上有清同治八年(1869年)所立石碑。
東沙島 在連江縣東部,馬祖列島東,距大陸最近點47公里。為馬祖列島屬島。屬連江縣,暫由台灣當局管轄。東西長0.4公里,南北寬0.18公里,面積0.072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12米。岸線長1.1公里,周圍海域水產資源豐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