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松模型

馬松模型

馬松模型,又稱全鏈結構型,二元矽酸鹽熔體結構模型之一,馬松在1965年提出。

馬松模型

正文

二元矽酸鹽熔體結構模型之一,為馬松(C.R.Masson)在 1965年提出,又稱全鏈結構型(all chain configu-ration),1970年又作了某些改進。這個模型假定熔體中離子活度等於其離子分數;矽和氧結合成SiO嬊,Si2O,Si3O囻,…,SinO馬松模型等複雜負離子;這些離子之間會發生一系列聚合反應並達到平衡,第一個聚合反應為

SiO嬊+SiO嬊馬松模型

Si2O堈+O2-
聚合反應的平衡常數為K11;第二個聚合反應為

SiO嬊+Si2O堈馬松模型

Si3O囻+O2-聚合反應的平衡常數為K12;…第n個聚合反應為

SiO嬊+SinO馬松模型馬松模型Sin+1O馬松模型+O2-

聚合反應的平衡常數為K1n。還假定各聚合反應的平衡常數相等,即K11=K12=…=K1n。由這些假定可以得出各種複雜離子濃度的理論分布曲線,並導出熔體中金屬氧化物MeO的活度馬松模型與SiO2的摩爾分數馬松模型之間的關係式。對直鏈型:

馬松模型

對全鏈型:

馬松模型

馬松利用MeO-SiO2二元矽酸鹽熔體已有的MeO活度數據計算得出K11值,見表。

馬松模型馬松模型
鄒元爔等根據他們對CaO-SiO2熔體實驗測得的更為可靠的 CaO活度數據檢驗了馬松模型,發現K11並不守常,lgK11與馬松模型成直線關係,因此對馬松模型的基本假定提出了疑問。此外,馬松模型用於三元系還有困難。把正離子和負離子視為理想溶液也與實際不盡相符。
參考書目
 C.R.Masson,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A287,p.201,1965.
 C.R.Masson, Symposium on Chemical Metallurgy of Iron & Steel, p.3, Iron & Steel Inst., London,1973.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