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曜文集

馬曜文集

馬曜文集,馬曜著。雲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1日出版,共六冊。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套叢書共6卷,以類相從

第一卷

第一卷主要為中國古史分期研究論著,收錄馬曜先生重要專著《西雙版納份地制與西周井田制比較研究》及有關西周封建制的相關論文4篇

第二卷

第二卷為民族史研究論著,收錄中國西南民族史、雲南各民族源流及莊足喬開滇、諸葛亮安定南中、西爨族屬、雲南歷代政區沿革、雲南歷史文化特點等研究論文30篇,討論了雲南歷史上的多個重大事件和問題

第三卷

第三卷為大理白族歷史文化研究論著,收錄有關研究論文、序、書評等31篇,內容涉及大理文化的源流、南詔大理國史、白族形成等

第四卷

第四卷為民族學與民族調查研究文章、序36篇,論述了雲南邊疆少數民族的社會性質等重大問題,強調應把歷史研究與田野調查結合起來的民族學研究方法

第五卷

第五卷收錄馬曜先生在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時期參與、主持邊疆民族調查工作,結合實踐撰寫的有關雲南民族問題與民族工作的論文,共30篇

第六卷

第六卷收錄馬曜先生的《茈湖精舍詩初集》以及遊記、序言、碑文、自傳、回憶錄、著作目錄等52篇。

《馬曜文集》的出版對我國的民族學、歷史學研究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對我國的民族工作也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目錄

第一卷

西雙版納份地制與西周井田制比較研究

第一章 雲南傣族史略

第一節 傣族族稱、族源和支系

第二節 漢晉時期的雲南傣族

第三節 唐宋時期的雲南傣族

第四節 元明清時期的雲南傣族

第五節 民國時期的雲南傣族

第六節 元代至年傣族地區土官土司制度沿革

第七節 傣族人民的反封建鬥爭

第二章 民主改革前西雙版納傣族土地制度和政治組織

第一節 建立在農村公社基礎上的封建領主制經濟

第二節 由農村公社成長起來的封建領主制政治組織

第三節 民主改革前封建領主統治及經濟變化情況

第四節 民主改革前西雙版納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簡況

第三章 從西雙版納看西周

第一節 “土地王有”

第二節 村社制度

第三節 地租形態

第四節 西雙版納和西周的直接生產者

第五節 關於傣族社會的奴隸制問題

第六節 井田制是體現封建生產關係的土地制度的一種特殊類型

第七節 通過西雙版納土地改革對封建井田制的再認識

第八節 餘論

第四章 從西雙版納看西周井田制的幾個問題

第一節 井田是“公田”和“私田”的對立與統一

第二節 《孟子》與《詩經》中的“公田”和“私(田)”

第三節 井田之內的“公田”和井田之外稱為“藉田”的“公田”

第四節 西周的“一田”和西雙版納的“一田”

第五節 不許買賣的“私田”和可以買賣的私田

第六節 井田的經界

第七節 經界與溝洫制度

第八節 公共水利事業在家族公社向農村公社過渡中的作用

第九節 國和野的劃分

第五章 從西雙版納和西周看井田制的三個歷史前提

第一節 井田制與農村公社

第二節 井田制與封建領主制

第三節 井田制與勞役地租

後記

再版後記

《西雙版納份地制與西周井田制比較研究》圖版

附錄

西雙版納和西周社會政治及禮俗制度比較研究——運用民族學資料研究先秦史一例

從命名法看西雙版納和周代封建領主社會等級制度

傣族封建領主制與周秦社會比較研究

井田制研究的卓越貢獻——讀徐中舒先生關於井田制的論述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書摘

第一卷

第一章 雲南傣族史略

第三節 唐宋時期的雲南傣族

唐宋時期,以雲南的烏蠻(孟高棉語族先民)貴族蒙氏和蠻(白族)貴族段氏相繼建立南詔、大理政權,有關傣族的文記載就比較多。《南詔德化碑》說:“建都鎮塞,銀生於墨嘴鄉”。“墨嘴”即“黑齒”或“漆齒”,是傣族的他稱。由於傣老人喜嚼檳榔,和以蘆子、石灰等,嚼食既久,齒如墨漆。傣族有一種古老的用栗木煙塗牙齒的習慣,故有“黑嘴”之名。“生”為南詔所立節度使之一,樊綽《蠻書·雲南城鎮》載:“銀城在撲賧之南,去龍尾城十日程。”南詔在南境設開南、銀生二度,統轄南方廣大地區。前人以開南、銀生合二為一,或者認為都在今景東縣境內,都不正確。1970年繆鸞和在景東縣插隊,發現今景東城南三十多公里有文井公社的開南大隊。景東川河壩有小山分隔為兩片,其北景東城附近較窄狹,其南為文井公社、者後公社,較開闊,至壩尾近四十公里。南詔開南城雖無遺址可尋,但從地理條件說,開南節度可能築城於此,所以遺名還存在。《蠻書》說銀生城去龍尾城十日程,龍尾城即今下關,自景東北行至下關,僅有三百多華里,與“十日程”之說頗難折合。又“銀生城在撲賧之南”,“撲”是現在佤族的先民。《蠻書》還說:“自瀾滄江以西,越賧、撲子,其種並是望苴子。”撲子在瀾滄江以西,與佤族分布地區相合,銀生方位應該向佤族地區南部去找,至於景東北部,則為南詔祖先蒙舍詔的根據地,即今南澗、巍山彝族地區。《蠻書。雲南管內物產》又載:“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歷史上六大茶山均在西雙版納,則南詔銀生城應在西雙版納。尤中在《南詔銀生節度建置考》中也認為:《南詔德化碑》說:“建都鎮塞,銀生於墨嘴之鄉”,即在“墨嘴”人(傣族)居住的地方建城置銀生節度。《蠻書》:“茫乃道井黑齒等十部落屬焉。”“黑齒”即“墨嘴”,居地在茫乃道(勐泐),銀生節度即茫乃道。

至於開南城,《蠻書·雲南城鎮》載:“在龍尾城南十一程,管柳追和都督城。又威遠城、奉逸城、利潤城,內有鹽井一百來所。”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