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馬巴夫

馬克馬巴夫

馬克馬巴夫,女,是一名演員,代表作是《上帝,建設和毀滅》。

簡介

薩米拉·馬克馬巴夫薩米拉·馬克馬巴夫

薩米拉·馬克馬巴夫在19歲那年憑藉《黑板》一片獲得坎城電影節評審會特別獎。在20歲那年,她成為威尼斯電影節的評審。薩米拉是11位導演中回答問題最認真的,在她的回答中,這位22歲的少女展現出遠超過她年齡的成熟。
薩米拉·馬克馬巴夫成為最受矚目的世界級天才少女。作為導演,年輕的薩米拉·馬爾馬巴夫在閃光燈前和明星一樣熠熠生輝,黑色長袍掩映中的她宛若伊朗的黑色玫瑰。
她出自一個貨真價實的電影世家:父親是影片《坎大哈》的導演;母親拍攝過一部三段式的電影《女人三部曲》;哥哥梅薩姆主攻攝影與剪接,此外還拍攝了一部紀錄薩米拉拍攝電影的數碼紀錄片《薩米拉是如何拍攝<黑板>的》;14歲的妹妹拍攝的《瘋狂的快樂》入圍威尼斯電影節的“金攝影機”競賽單元。
所有家庭成員都在父親導演的《寂靜》中擔任了助理導演的工作。嚴格的審查制度和保守的傳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伊朗電影的發展,尤其是女性從事電影工作的可能性。但是薩米拉為伊朗電影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引領新一代的伊朗電影人向世界敞開胸懷。她一貫堅持的人性化鏡頭風格,也彌補了與西方電影大國相對技術上的不足。從處女作《蘋果》到《黑板》,再到《下午五點》。對於薩米拉而言,電影就是調動空間、時間和拍攝者的眼睛,藉助多元的電影手段,通過不同的主題,來表現人,揭示個人存在的複雜性和偶然性,並從人的角度審視生活。

代表作品

《上帝,建設和毀滅》(God,ConstructionandDestruction)流亡的阿富汗難民孩子作為主角。畫面始於一些無家可歸的阿富汗人驚恐的臉,“9-11事件”之後,他們整天為美國人的轟炸憂心忡忡。鏡頭切換,一位教師想把學生們召集起來為世貿中心的恐怖攻擊默哀。問題在於孩子們並不能理解發生在完全陌生的國家裡的事件意義何在。最終老師只好帶著學生們來到一座巨大的磚爐前,對他們說:“紐約的高塔就和這磚爐差不多。”然後她叫孩子們保持一分鐘的肅靜,以紀念這冒著黑煙的磚爐旁的紐約世貿中心。

評價

薩米拉·馬克馬巴夫與拍攝了2000年度在伊朗本土及國際影壇上名聲赫赫的電影《醉馬時刻》的青年導演巴赫曼·哥巴迪則被稱為第四代伊朗導演。
薩米拉·馬克馬巴夫,以及她所接過的伊朗人道主義電影旗幟,但近兩年伊朗電影在風格上的日趨雷同與在思想內容上的逐漸弱化,也不復20世紀90年代中葉時那般鼎盛輝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