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自由思想的真蘊及其當代境遇

馬克思自由思想的真蘊及其當代境遇

本文從“包含天才世界觀萌芽的第一個寶貴檔案”——《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入手,引出馬克思哲學的核心概念“實踐”,並以此去理解馬克思實現的從傳統本體論到現代本體論的轉變的重大意義。這個本體論革命即“實踐本體論”就是以實踐為根據去理解人的存在、人的本質、人的思維和人的世界。實踐本體論使人類的存在不斷地向著自由和解放展開,所以馬克思哲學才是深刻的,偉大的,與時俱進的。

基本信息

版權資訊

書 名: 馬克思自由思想的真蘊及其當代境遇
作 者:張劍抒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
ISBN: 9787800807831
開本: 32
定價: 21.00 元

作者簡介

張劍抒,1976年5月生,遼寧開原人。1994年入吉林大學哲學系學習,1998年攻讀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碩士,並於2001年繼續攻讀博士,2004年獲博士學位。現任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曾在核心學術期刊發表文章數十篇,代表有:《(實踐中的對象化與異化一一從黑格爾到馬克思)》、《(論馬克思的無神論與他的歷史唯物主義的邏輯關係)》、《(馬克思自由思想的真蘊及其當代啟示)》、《(從人的生存狀態解讀馬克思的自由思想))、《(形上學——“存在”著的“無”)》、《(在馬克思唯物史觀的開放運思中詮釋自由)》、《(如何理解被稱作“實踐本體論”的馬克思哲學)》、《(馬克思自由問題的解蔽與呈現)》、《(人的兩重性存在與自由維度的開啟》、《馬克思自由思想對和諧人生的啟示)》等。

目錄

導論自由的旨趣與人之為人的實現
一、人的二重性存在與自由維度的開啟
二、傳統教科書在馬克思自由觀上的缺失
三、馬克思自由問題的解蔽與呈現
第一章馬克思之前西方哲學主要自由思想回溯
一、人的二重性存在和自由的原初語境
(一)人的經驗性本原追求——必然中的自由
(二)人的超驗性本體追求——理念中的自由
(三)基督教——天國中的自由
二、理性的啟蒙——自由的依據回歸人自身
(一)理性導向的社會自由——契約論
(二)盧梭——社會自由偏向道德自律
(三)康德——自由歸於人的實踐理性的踐履
(四)黑格爾的自由——自在而自為
第二章馬克思自由思想的形成過程
一、青年黑格爾派時期
(一)自由就是人的自由意志
(二)自由與絕對精神的他由
二、《德謨克利特和伊壁鳩魯自然哲學之比較》
(一)原子偏斜——自由意志
(二)從個別的自我意識到個別自我意識的現實性
三、《黑格爾法哲學批判》
(一)擺脫思辨理性確立人的價值自律
(二)開始從人的存在方式的社會關係中尋問人的自由
四、《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一)人的本質在於自由自覺的類活動
(二)人的自我異化及其復歸
(三)新歷史觀萌芽時期的實踐概念
五、《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
(一)新的哲學觀的萌芽——實踐的理解
(二)社會關係的總和是人的自由自覺的類活動的定在
六、《德意志意識形態》
(一)偶然的個人與有個性的個人
(二)真實的集體中才有真正的個人自由
(三)共產主義——自由王國與開放致思
第三章馬克思自由思想的真蘊
一、實踐中的認知理性和價值理性
(一)自由建立在對必然的認識上
(二)自由是實踐主體追求他的目的時的價值自覺
(三)自由是認知與反省的契合
二、在歷史唯物論的開放運思中詮釋自由
(一)自由的本然性必須在現實的人類活動中實然化
(二)自由的實然化的更迭過程就是人類的歷史性生成
(三)自由是人在歷史活動中的一種永恆價值取向
三、自由——人的生存狀態
(一)素樸性存在狀態
(二)反思性發展狀態
(三)完滿性狀態的追求
四、自由——真、善和美的三性融合
(一)真——對必然的認識
(二)善——價值內蘊的認識
(三)美——至善的企及
小結:自由的各種解讀不是單性的而是有機的
第四章現當代西方哲學對馬克思自由思想的詰難與挑戰
一、存在主義對個體自由的關注
(一)存在主義的個體自由的解析
(二)馬克思的每個人的自由是所有人的自由的條件
(三)脫離自由人聯合體的存在主義的個體自由的空性
二、法蘭克福學派對當代資本主義異化的深刻揭示
(一)馬克思的異化只是勞動的異化?
(二)當代資本主義面臨普遍的異化——單向度的人
(三)異化的揚棄——人的自由與解放
三、後現代主義——從思想之我到感覺之我
(一)主體的死亡——人類自由的虛妄
(二)無終極價值的自由——失卻了人之為人的根本
四、自由主義——消極自由與積極自由
(一)“自由”與“平等”在自由主義者和馬克思間的差異
(二)現代自由主義者的自由思想及其政治綱領
(三)自由主義內部關於自由問題的理論之爭
第五章當代人的境遇與馬克思自由思想意蘊的啟示
一、科學技術的發展與人的異化
(一)自由從認識論回歸現實的人和人類生活
(二)從過分張揚的人類主體性回歸真正的主體性
二、後現代衝擊下的價值多元與價值虛無
(一)現實關切與終極眷注
(二)從種存在到類存在
三、糾正對生活世界的庸俗化解讀
(一)生活世界在馬克思哲學中的意義
(二)實踐不是無價值要求的生產勞動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

文摘

第三章馬克思自由思想的真蘊
如果我們對馬克思的歷史觀乃至於他的哲學思想的整體發展脈絡有一個全面的把握,就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馬克思的歷史理論是以“現實的人”為起點而展開來的。他從來不曾以僵死的物和抽象的精神去遮蔽鮮活而富有靈性的人,他從來不曾以機械和刻板的物的法則或“絕對精神”的內在規律來否定人的“自由自覺的活動”,同時,馬克思十分注重人的現實性、具體性和歷史性,非常強調作為人的本質的自由,是通過人的實踐活動來實現的,把實踐看作是“一種絕對創造性的活動”①,即歷史的、有意識的創造活動。實踐的生成也就是自由的生成,自由是人的實踐活動不斷開啟的生存空間和存在意義,是一個被不斷拓展的過程。真正的自由就是人真正意義上的自由發展,是人的創造性生活的表現。真正的自由不僅是人嚮往的一種完滿的生存狀態,也是人的一種發展狀態。開啟馬克思自由思想的真蘊的關鍵在於理解馬克思哲學觀的變革,理解馬克思實踐概念所開啟的全新的哲學思維方式。那就是,說明人的精神的解放、自由的實現只有與人的歷史運動、與人為爭取人本真的生存所進行的實際鬥爭相結合才有實際的可能。
一、實踐中的認知理性和價值理性
西方哲學的本體論學說始終是和人的自由、人的解放的理論相聯繫的,是圍繞人的自由、人的解放問題展開的。這就使我們可以從人的自由、人的解放及其理論發展的高度反思西方哲學由知識論本體論向生存論本體論演化的哲學內涵。靜態地考察,知識論本體論與生存論本體論是在不同的層次上揭示人的自由本性,探討人獲得解放的方式。知識論本體論是在自然的層次上肯定人是具有必然性的存在。所謂人的必然性的存在,是指人受外部自然界的支配,由外部自然的必然性規定人的存在。在這裡,必然性對於人來說是一種外在的力量,人只能認識它、利用它,卻不能創造它、消滅它。所以,人從這種必然性中所獲得的自由只能是認識的自由、外在的自由,這也是傳統教科書對自由的解讀模式。與之不同,生存論本體論是從人的生存的層次上肯定人是具有偶然性的存在。這裡的偶然性是個本體論層面上的概念,它與認識論層面上所使用的偶然性概念是完全不相同的。在認識論層面上使用的偶然性概念,是用於說明認識的真理性和知識的可靠性程度,偶然性是指人們的認識以及獲得的知識具有或然性、不確定性。而生存論層面中的偶然性的概念是指人的存在不單是為了認識和利用所已有的現實性,人的存在更是為了開啟某種可能的生存空間與生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