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哲學革命的文本學解讀

馬克思哲學革命的文本學解讀

哲學的批判本性與馬克思哲學的革命 馬克思哲學革命的價值訴求:人的現實解放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歷程及效應

簡介

作 者: 李成旺 著


叢 書 名:清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研究系列叢書
出 版 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00496151
出版時間:2011-03-01
版 次:1
頁 數:238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編輯推薦

《馬克思哲學革命的文本學解讀》由作者李成旺所著,在比較系統地解析馬克思、恩格斯有關哲學文本的基礎上,對馬克思、恩格斯在幾個關鍵時期的哲學思想特徵做了富有根據的分析概括。在文本的解讀中提出了一些獨到的見解,如文中對馬克思哲學消解邏各斯中心主義的三個向度的概括,對馬克思哲學關於社會生活實踐與人的“歷史”生成的思想的闡述,都是頗有創見的。作者關於社會關係的合理化與人的真正解放的理解,對馬克思哲學革命的當代啟示的論述,尤其具有現實意義。因此,我認為該著對我國思想界和學術界進一步研究和拓展馬克思哲學及其文本提供了一個有益的思路,具有重要的實踐啟示意義。毋庸諱言,由於馬克思哲學革命問題本身的複雜性,作者涉及馬克思哲學經典文本的數量較大,雖然在論述中力求全面準確,但不可避免地導致有些論述展開不夠,對馬克思哲學有些文本的理解也似乎有生澀的感覺,因而對馬克思哲學革命中的一些深刻意蘊,以及它與當代中國人的生存方式的交融等問題仍尚需進一步闡發。

內容簡介

《馬克思哲學革命的文本學解讀》通過對馬克思哲學創立、形成和發展史上若干重要經典文本的深層歷史解讀,較為全面、具體地闡述了馬克思哲學革命的思想軌跡和複雜歷程,並著力詮釋馬克思哲學的基本精神,彰顯其完整視閾和活的靈魂,為馬克思哲學走向當代提供有價值的方法論參照。作者認為,馬克思哲學革命的深層旨歸體現在對西方邏各斯中心主義傳統的自覺消解和超越,最終探索出現實社會關係合理化這一人的自由發展的科學路徑。其探索歷程則經歷了對個體主體性解放的自覺價值呼喚,進而達到基於實踐基礎的人的社會歷史生成範式的確立,最後揭示立足於個體與社會相統一的人的現實解放之路這樣三大階段,由此歷史唯物主義才真正成為科學。

作者簡介

李成旺 1970年10月生,河北平山人。1993年7月畢業於蘭州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學士學位;2005年7月畢業於南京大學哲學系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獲哲學碩士學位;2008年7月畢業於清華大學哲學系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獲哲學博士學位。2008年12月晉升為研究員。2009年6月至今在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後流動站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先後在《求是》、 《學術月刊》、《學術研究》、《現代哲學》、《哲學動態》、《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人民日報》以及《光明日報》等報刊發表論文30餘篇,其中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複印資料《哲學原理》以及《光明日報》等文摘刊物全文或摘要轉載12篇(次)。代表性成果曾獲省部級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哲學文本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史。

目錄


導論
一 哲學的批判本性與馬克思哲學的革命
二 學界關於馬克思哲學革命研究的基本思路
三 本書的主要觀點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解讀馬克思哲學革命的方法論思考
第一節 馬克思哲學解讀方法的當代檢視
一 當代馬克思哲學解讀方法及其省思
二 深層歷史文本解讀方法的時代意義
第二節 解讀馬克思哲學革命應具有雙重視野
一 基於"外史"與"內史"雙重維度的自覺
二 現實社會實踐: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論生成的基石
第二章 人的現實解放:馬克思超越邏各斯中心主義的價值旨歸
第一節 馬克思哲學革命的價值訴求:人的現實解放
一 馬克思與西方希臘-基督教哲學傳統
二 馬克思哲學的時代課題:人的生存困境與人的解放
第二節 邏各斯中心主義的歷史發生及其自我困境
一 本源意識覺醒、兩個世界劃分與客觀理性盲
二 從客觀理性盲從到"理性為自然立法"
第三節 馬克思哲學革命:對邏各斯中心主義的消解和超越
一 邏各斯中心主義的特點及其理論局限
二 終結邏各斯中心主義的哲學走向及其局限
三 馬克思哲學在超越中實現自身變革
第四節 馬克思消解邏各斯中心主義的三個向度
一 以現實社會實踐消解理性決定論的思維範式
二 以歷史生成論消解本體還原論
三 現實個人的解放是馬克思哲學訴求的基本話語
第三章 個體主體性解放的價值呼喚
第一節 馬克思哲學價值訴求的發源地
一 中學時期的改造世界激情與理想主義情懷
二 《博士論文》對個性自由的追求和嚮往
三 從精神解放到人的解放
第二節 《巴黎手稿》中的現實歷史邏輯與人本主義邏輯
勞動異化--主體性的遮蔽與回歸
二 交往異化--在交換關係中人的自由的喪失
三 對黑格爾異化揚棄觀的批判與超越
第四章 基於實踐基礎的人的社會歷史生成
第一節 歷史唯物主義中"歷史"概念的雙重內涵
一 "思辨的歷史哲學"和"分析的歷史哲學"
二 "研究對象"的歷史與"分析方法"的歷史
第二節 對青年黑格爾派和費爾巴哈的清算
一 青年黑格爾派忽視了歷史的現實基礎
二 費爾巴哈人本學是無"歷史"的哲學
第三節 社會生活實踐與人的"歷史"生成
一 現實與生成視野下的人類歷史活動
二 所有制的演變與"社會分工"
三 人的解放是一種"現實的歷史活動"
四 人的現實歷史生成與唯物史觀的奠基
第五章 立足於個體與社會相統一的人的現實解放之路
第一節 政治經濟學批判與馬克思哲學革命的推進
第二節 對蒲魯東政治經濟學形上學的批判
一 蒲魯東哲學中現實社會關係再生產線索的缺失
二 蒲魯東訴諸"真正的公式"達到對世界的改造
第三節 從現實生產關係再生產的高度解剖"人體"
一 在物質生產過程中探求生產關係的生產和再生產
二 資本是一種異化了的、對抗性的社會關係
第四節 現實社會關係的合理化與人的真正解放
一 生產剩餘價值是資本主義生產的目的
二 社會關係的合理化與自由王國的實現
三 馬克思哲學革命的歷程與馬克思哲學智慧
第六章 返本而開新:馬克思哲學革命的當代價值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歷程及效應
一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早期路徑
二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雙重效應
第二節 馬克思哲學傳統理解範式的反思與超越
一 馬克思哲學傳統理解範式的表現形態及其考察
二 對馬克思哲學傳統理解範式的超越
第三節 馬克思哲學革命的當代啟示
一 以理性和價值雙重尺度考察並拓展時代生活
二 著眼現實社會關係合理化真正實現以人為本
三 面向現實實踐發展創新馬克思哲學
四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時代展望
參考文獻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