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十論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提出的前奏 (五)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的重提 (一)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具體化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浙江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3月1日)
平裝: 302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308074742
條形碼: 9787308074742
尺寸: 22.6 x 15.8 x 2.2 cm
重量: 721 g

作者簡介

張國宏,1968年生,安徽舒城人。1989年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政治系,獲法學學士學位,1989—1992年在安徽師範大學攻讀中共黨史專業研究生,獲法學碩士學位。現為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社科部主任,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所所長、教授,兼任浙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浙江省高校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學研究會副會長、浙江省馬克思主義學會常務理事、浙江省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等職。長期以來,從事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教學和研究工作,現為《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省級精品課程主持人。曾主持和參與省級社科規劃重大委託項目、省級社科規劃重點項目和一般項目7項.主編和參編教材、論著5部。發表專業研究論文50餘篇,其中12篇為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全文轉載,6篇為《新華文摘》、《中國哲學年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年鑑》等期刊論點搞編,獲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等獎勵20餘項。

內容簡介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十論》以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為基本線索,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問題為研究客體,以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為立論基礎,以中共中央文獻和黨的歷代領導集體的重要論述為主要依據,從命題、基礎、進程、精髓、主題、動力、途徑、主體、理論創新和價值等十個方面深刻論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範疇、基本原理、基本要求和基本經驗,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作出了積極而有益的新探索。全書結構新穎而嚴謹,研究視野開闊,論證深刻,融理論性和思想性為一體,是一部值得一讀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研究著作。
從一定意義上說,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伴隨著時代的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無疑是一個常提常新的重大課題。

目錄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命題論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的演進軌跡
(一)中國共產黨人早期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問題的初步認識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提出的前奏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的明確提出
(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法的度放棄
(五)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的重提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的多重內涵
(一)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具體化
(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民族化
(三)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時代化
(四)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大眾化
(五)中國經驗馬克思主義化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兩個命題提出的時間不同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內涵不同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標誌著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發展的兩種不同狀態
(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兩個命題具有內在的統一和聯繫
第二章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礎論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學理基礎
(一)馬克思主義蘊涵的真理絕對性與相對性相統一的理論本性
(二)馬克思主義體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統一的理論本質
(三)馬克思主義具有的實踐性與創新性相統一的理論品格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政治基礎
(一)近代以來中國社會面臨的兩大歷史課題與近代中國的民族民主革命
(二)救亡圖存、民族振興的需要與中國人民對馬克思主義的認同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基礎
(一)19世紀末20世紀初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入
(二)十月革命以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
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階級組織基礎
(一)新的革命力量的成長
(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五、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化基礎
(一)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在實踐理性上的相通
(二)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在社會理想上的契合
(三)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在人文關懷上的接近
第三章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論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進程的基本脈絡
(一)第一個“30年”: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歷史性飛躍
(二)第二個“30年”: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延伸和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準備
(三)第三個“30年”: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二次歷史性飛躍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進程的多維解讀
(一)不斷深入理解、科學解讀、創造性詮釋和理性選擇馬克思主義的過程
(二)不斷深入理解和逐步把握中國國情的過程
(三)不斷孕育和發展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過程
(四)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科學及哲學思想相融合的過程
(五)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在理論上不斷升華的過程
(六)在兩條戰線鬥爭和反對各種錯誤傾向中不斷向前發展的過程
(七)中華優秀兒女不斷探索中華民族重新崛起的過程
第四章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精髓論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路線的發展軌跡
(一)革命時期毛澤東創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二)改革時期鄧小平對黨的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和發展
(三)世紀之交江澤民對黨的思想路線的豐富和拓展
(四)新世紀新階段胡錦濤把黨的思想路線推進到更加注重內涵建設的新水平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精髓的理論內涵
(一)實事求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和實質
(二)解放思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主體狀態
(三)與時俱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觀念動力
(四)求真務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在本質
三、黨的思想路線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生命線
(一)黨的思想路線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哲學基礎
(二)黨的思想路線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生命線
(三)黨的思想路線創新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在驅動力
(四)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第五章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主題論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革命主題
(一)解答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如何革命的問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大主題
(二)毛澤東思想對中國革命主題的破解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建設主題
(一)解答經濟文化落後的中國如何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問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大主題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主題的破解
第六章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動力論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動力
(一)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突出實踐性
(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鮮明批判性
(三)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高度開放性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動力
(一)實踐與毛澤東思想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奠基
(二)實踐與鄧小平理論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開拓
(三)實踐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
(四)實踐與科學發展觀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推進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客觀動力
(一)時代特徵變化的客觀推動
……
第七章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途徑論
第八章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主體論
第九章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創新
第十章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價值論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